摘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整體的教學體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語和表達交流的能力,學好語文是學好小學其他學科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優(yōu)化和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淺談一下小學語文課堂的幾條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例如,教學氛圍不夠濃厚,學生求知欲不強;課堂激勵作用小,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生缺乏聯(lián)想,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等等,本文將就這些問題的解決,淺談一下我的建議。
一、 營造學習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在課堂上學好語文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一個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帶動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只有在無憂無慮、活潑活躍、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學生才可以放下所有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進而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發(fā)言、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講小笑話、用語言鼓勵學生等多種形式來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的開心、學的舒心,從而教師也可以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教學語文知識上。例如,在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找一些關于徐悲鴻的畫和個人肖像,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拿給學生欣賞,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到徐悲鴻畫的魅力和個人骨子里不服輸和愛國精神,并組織學生對徐悲鴻的事跡進行討論,這些教學情境必然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激發(fā)出來,進而帶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語文教學時一定要格外重視對課堂氛圍和教學情境的構(gòu)建,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盡情地投入到語文的天地中去翱翔,不斷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和提升。
二、 采用激勵手段,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小學生年齡和身體都處在全面發(fā)展的階段,有著很強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因此,教師在課堂的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將鼓舞和激勵作為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輔助,當學生取得成績時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和激勵,讓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不斷地加強,進而讓學生得到鼓勵后,會更加地努力學習,以求得更多的鼓勵,這樣的有益循環(huán)必然會讓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和有趣。例如,在學習王安石的古詩《元日》的時候,讓學生朗讀古詩,當學生流利的讀完古詩后,教師可以說:你真棒,讀的這么好,好像是王安石自己在讀自己寫的詩,你真有詩人的氣質(zhì),繼續(xù)努力呀,以后做一個大詩人,有沒有信心?當學生聽到這些鼓勵后,自尊心和榮譽感得到了滿足,必然會對自己的表現(xiàn)感到信心滿滿,也就想要下一次會更加用心地朗讀古詩,以求得更多的鼓勵和贊賞,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動力在無形中就大大地加強了。對于讀的不好的學生,也要給予鼓勵,如教師在該學生朗讀完古詩后說:讀的還可以,如果聲音再響亮一點,那就堪稱完美了,這樣一來,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可以有收獲,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課堂的教學效率會大大地提高的。
三、 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有效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語文課堂是需要學生發(fā)揮充分的聯(lián)想能力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大部分是為了應試,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抑制了語文情感和學生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努力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去有根據(jù)性的聯(lián)想和發(fā)揮,通過聯(lián)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講解《三顧茅廬》時,利用多媒體將劉備三顧茅廬的場面逼真地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切實體會劉備求賢若渴、自降身份請諸葛亮出山的情境,同時引導學生聯(lián)想,給學生以極大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根據(jù)看到的、聽到的將自己心里面那個三顧茅廬的情境說出來,讓他們聯(lián)想劉備是什么樣子的,是可愛型的?還是嚴肅型的等等,通過學生的聯(lián)想,加深了他們對劉備三顧茅廬的印象,鍛煉了他們的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因此。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去想,只有學生敢于想象,才會學出新意,進而帶動課堂氛圍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總而言之,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需要教師對語文的教學充分的重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氛圍,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采用激勵手段,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有效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這樣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才可以做得更好,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會不斷地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曉華.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23.
[2]張文靜.淺議小學語文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
作者簡介:
宋秋霞,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白桑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