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越來越引起教師及家長的重視,而讀懂地圖對培養(yǎng)學生興趣很重要。地圖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工具。由于地理課程教學的特殊性,使得地圖成為初中學生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地理所含的內(nèi)容知識較為豐富,涉及范圍較為廣泛、復雜。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還要求學生提升地理讀圖能力,分析圖中降水、氣溫、地形、氣候等地理知識,并在實際中學會運用,提高綜合素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還有待提升,本文主要闡述初中地理讀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讀圖能力。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地圖的學習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這是由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地圖與地理之間是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的,二者共同構(gòu)成了初中地理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內(nèi)容中,存在許多需要學生進行解讀的地理圖像,而地理圖像是一種形象、直觀的地理語言,是區(qū)分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只有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地圖,汲取有效的信息才能提升地理的理解能力并掌握相關知識。但是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地圖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通過地理教師的指導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讀圖能力,從而提高地理教學質(zhì)量。
一、 地圖的重要作用
(一) 輔助學生學習地理知識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關鍵工具,在我們的初中地理教材中,許多內(nèi)容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而地圖能起到幫助學生學習地理的作用。所以說,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可以為學生學習地理起到輔助作用。
(二) 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地理知識抽象性等特點給學生學習地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由于中學生思維能力水平有限,因此對地理中的大部分抽象內(nèi)容無法快速理解,久而久之,容易出現(xiàn)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喪失興趣的現(xiàn)象。而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合理地介入地圖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學生在視圖學習中也能逐漸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推動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二、 初中學生地理讀圖現(xiàn)狀
地圖是地理不可或缺的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地理知識的參考材料,教材內(nèi)容中主要包括季風區(qū)、熱量帶及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地勢與地形。因為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以灌輸式教學為主,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學生積極性難以提升。而部分教師則不注重學生的讀圖能力,只要求學生牢記固定答案,認為只要通過大量的試題來幫助學生增強某一內(nèi)容的記憶,便可掌握相應的知識,因而學生的讀圖能力較差。
三、 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途徑
(一)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讀圖習慣
初中學生在學習地理時,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與接受力高于圖片,而有的學生甚至沒有看圖或用圖的習慣,加上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的讀圖能力顯著降低,難以發(fā)揮地圖的作用。為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提升讀圖能力。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注解是地圖中的基本要素,教師應該從這幾大要素入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看圖、讀圖習慣。首先針對比例尺這一要素,要引導學生用地理思維去對地圖中的距離進行思考,更好地與學生腦海中的實際距離概念進行轉(zhuǎn)化。其次,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地圖中的基本方向,如不作特殊說明,按此原則進行讀圖即可。最后,要讓學生掌握地圖中不同圖例注解的涵義,以方便學生更好地對地圖中的信息進行獲取。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書中陳述的地理事物及現(xiàn)象通過圖片放映的方式與地圖結(jié)合起來,將知識重點落在地圖上,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山川、河流、地形的位置與走向。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讓學生關注地理事物及地圖的具體位置,找出聯(lián)系點,結(jié)合課本內(nèi)容得出相應的地理知識,并加深記憶牢牢掌握。同時,教師還應結(jié)合圖文的形式增加學生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況。例如,在學習到中國人口的分布時,教師可利用圖表讓學生觀察我國人口的分布情況,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有的地區(qū)人口分布較為密集,有的地區(qū)人口分布較為稀疏,學生通過讀圖、看圖便能依據(jù)所學知識對口人分布情況及原因進行描述,讓學生體會到讀圖的直觀性與連接性,引導學生解決地理問題,并提升讀圖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讀圖與用圖習慣。
(二) 對不同的地圖學會合理運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時,會涉及類型多樣、用途各異的地圖,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開始階段,老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對不同類型的地圖進行掌握,為之后的地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初中階段,學生會接觸到的地圖有地形圖,氣候圖,行政區(qū)域圖,地球公轉(zhuǎn)、自轉(zhuǎn)演示圖等。教師要首先帶領學生對這些不同類型的地圖進行分類,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整體框架,然后再分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地圖知識,學會運用這些不同的地圖。
(三) 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選擇與學生學習特點相符合的教學內(nèi)容來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應該開展不同內(nèi)容的教學任務。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地圖教學應該以讓學生掌握地圖的基本分類,了解地圖的基本用途為主;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地圖知識,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指圖、讀圖和講圖,并引導他們自主繪制地圖,從而加深對地圖知識的理解。
(四) 突出地圖教學重點難點,教授學生必要的讀圖技巧
引導學生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突破,教授學生必要的讀圖技巧,可大大提高初中學生的地圖辨識能力。對于一些與我們的生活較貼近的地理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這些地圖去思考我們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講解《中國地形分布圖》時,讓學生掌握我國地形基本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拓展。讓學生思考山脈對地形區(qū)的劃分作用,這些地形對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什么影響等相關問題,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和思考,可逐漸提高他們的分析、解題、觀察能力,從而實現(xiàn)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相結(jié)合,讓地理教學變得更加有意義。
(五) 進行地圖繪制練習,是學生讀圖能力的升華
繪圖是對學生看圖、讀圖能力的進一步升華。學生具備了基礎的讀圖能力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必要的繪圖練習。教師先做示范,比如可以先畫中國的輪廓圖,讓學生觀察老師是怎么畫圖的,有一個心理上的準備。再引導學生通過簡筆畫的方式進行基礎繪圖,將書中地圖通過自創(chuàng)的方式簡便的將地圖中所含的事物(山河、海陸等)描繪出來。部分繪畫較為扎實的學生可通過臨摹的方式將相關的地圖描繪下來,部分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較為活躍,則可通過漫畫的方式將地圖生動、有趣的描繪出來。同時,教師也可通過填充地圖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及繪圖能力。例如,在學習亞洲地理知識時,教師可先在黑板上畫亞洲輪廓圖,讓學生觀察,學生在空白紙上再試著畫出亞洲基本的地形構(gòu)圖,并通過不同顏色將亞洲氣候進行分塊組合,了解亞洲地貌并散發(fā)學生思維空間。這樣一來,學生在繪制地圖的過程中,便會加深地理知識的印象,養(yǎng)成看圖的良好習慣,進而提升讀圖能力。
四、 結(jié)束語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內(nèi)容。為此,在初中地理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極為重要,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是學生提升地理成績的關鍵,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讀圖教學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習慣及讀圖分析能力和繪制地圖能力,從而加深地理印象,提升地理學習能力及成績。
參考文獻:
[1]任淑花.提高初中生地理讀圖能力“三步走”[J].學周刊,2014(23):92.
[2]屈麗梅.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讀圖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43.
作者簡介:
柴建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第82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