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因痙攣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導致血管腔狹窄或血管腔堵塞造成的一種心肌壞死或心肌缺氧缺血的心臟病[1],該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當冠狀動脈供血量與心肌的需血量之間失去平衡時,即心肌代謝的需血量大于冠狀動脈的供血量時,將導致心肌短暫性、急劇性的缺氧缺血,進而使得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綜合癥狀發(fā)生[2-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及身心健康[4],臨床上如何改善心肌供血及心功能等問題尤為重要。本研究觀察倍他樂克(美托洛爾)聯(lián)合辛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功能、內(nèi)皮功能與血脂水平的影響,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將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治療的冠心病心絞痛病人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5]:所有病人符合《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中對冠心病絞痛的診斷標準;每周心絞痛發(fā)作≥2次;年齡45歲~80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病人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6]: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對本方案中藥物過敏者;伴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異常;病人造血系統(tǒng)嚴重異常者。將所納入的80例病人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6歲~80歲(63.19歲±8.21歲);病程2年~12年(7.83年±1.64年)。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5歲~80歲(62.89歲±8.08歲);病程1年~12年(7.69年±1.61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予常規(guī)性治療,包括調(diào)整生活方式、休息、低脂飲食及吸氧等。對照組給予口服辛伐他汀(浙江京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 H20000008,每片10 mg)進行治療,每次10 mg,1次/日。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倍他樂克(阿斯特拉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 Z20051021)治療,病人從最小劑量6.25 mg開始,2次/日,每周(1~2)次逐漸加大倍他樂克藥物的劑量,直到50 mg/d為止。兩組治療療程均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心絞痛癥狀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有效:心絞痛癥狀明顯改善,且發(fā)作時持續(xù)時間明顯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較少,疼痛程度明顯減輕;無效:心絞痛癥狀無改變,發(fā)作時間、次數(shù)及持續(xù)時間甚至加重。
1.3.2 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心電圖指標恢復正常水平;顯效:次極量運動實驗心電圖或病人靜息心電圖缺血性ST段壓低;無效:次極量運動實驗心電圖或靜息心電圖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改善。
1.3.3 心功能、內(nèi)皮功能及血脂水平的檢測 采用ELISA法對內(nèi)皮功能中的內(nèi)皮素(ET)、血栓素B2(TXB2)水平進行檢測。檢測ET使用試劑盒由上海繼錦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檢測TXB2使用的試劑盒由上海基免實業(yè)有限公司。使用深圳市華檢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超聲心電圖等相關儀器對射血分數(shù)(EF)、心排血量(CO)進行檢測;采用直接法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進行檢測,利用酶法對總膽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進行檢測,所使用的試劑盒由上海德賽診斷系統(tǒng)有限公司提供。
2.1 兩組心絞痛癥狀療效 觀察組心絞痛癥狀總有效率(92.50%)高于對照組(7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心絞痛癥狀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心電圖療效 觀察組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85.00%,對照組總有效率60.00%,觀察組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部分心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前EF及CO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ET及CO水平較本組治療前有升高,治療后觀察組ET及CO水平高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部分心功能指標比較(±s)
2.4 兩組治療前后內(nèi)皮功能的比較 兩組治療后ET及TXB2水平較治療前有降低,且治療后觀察組ET及TXB2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內(nèi)皮功能比較(±s)
2.5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LDL-C、HDL-C、TC及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對照組治療前后的LDL-C、HDL-C、TC及TG水平比較,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治療前后LDL-C、HDL-C、TC、TG水平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LDL-C、TC及TG水平較治療前有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觀察組治療后HDL-C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s)
冠心病心絞痛是因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暫時的、急劇的缺氧缺血,進而出現(xiàn)胸痛為主的臨床綜合征[7],該病癥發(fā)作頻繁,極易引發(fā)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顯示[8-9],心絞痛是冠心病常見類型之一,其主要發(fā)病機制可能是高脂血癥、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引發(fā)的內(nèi)皮損傷、內(nèi)膜增厚、粥樣斑塊形成及冠狀動脈內(nèi)皮功能紊亂,最終使得冠脈管腔狹窄,冠心病心絞痛病人的心電圖主要以R波為主導聯(lián)上T波低平或倒置,超急性的ST段抬高及ST段壓低等改變。有研究表明,改善病人血液循環(huán)、降低心肌對缺氧缺血的敏感性、增加冠狀動脈及分支機構的供血量,由此對改善冠心病心絞痛癥狀、控制冠心病心絞痛、防止猝死、心肌梗死等危險事件具有重要意義[10-11]。
隨著醫(yī)學的不斷深入研究,β受體阻斷劑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已被臨床廣泛認可,相關研究表明,倍他樂克一種具有選擇性的β1受體阻斷劑,可以減少心肌β1受體對兒茶酚胺及交感神經(jīng)興奮反應程度,通過減慢心率將心室舒張期延長,減少心肌的耗氧量,提高運動耐量,使得血流在正常心肌與缺血心肌之間得以重新分配,并具有改善血液湍流及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降低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及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12-13]。
辛伐他汀是一種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不僅對內(nèi)源性膽固醇具有抑制作用,而且還能調(diào)節(jié)血脂水平,對易破裂的粥樣硬化斑塊具有較強的治療效果[14-15]。Saeed等[16]研究顯示,辛伐他汀對硬化斑塊中的炎性細胞具有減少作用,通過減少膽固醇的含量來增加平滑肌細胞的含量,最終穩(wěn)定斑塊。
血管內(nèi)皮細胞能夠自給自足,通常能分泌多種活性物質(zhì)來維持自身的功能正常運行,ET是一種內(nèi)源性長效血管收縮劑,對血管的收縮具有促進作用,增加微血栓的形成,促進冠狀動脈病變[17],TXB2作為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chǎn)物,對血小板的聚集具有促進作用,同時更利于維持血管的緊張狀態(tài),EF對心臟功能的評估至關重要,臨床心功能不全病人EF會逐漸下降[18],CO能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一旦CO水平下降,將導致心源性休克,LDL-C是球形分子,其主要載脂蛋白ApoB,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是防止血脂異常的第一靶標[19]。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倍他樂克聯(lián)合辛伐他汀治療組的ET、TXB2水平低于單一辛伐他汀治療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EF、CO水平高于觀察組,故倍他樂克聯(lián)合辛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能有效增強心功能;治療后倍他樂克聯(lián)合辛伐他汀治療組LDL-C、TC及TG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且心絞痛癥狀總有效率及心電圖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92.50%與70.00%;85.00%與60.00%),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倍他樂克聯(lián)合辛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療效顯著,不僅可增高CO、EF水平,增強心功能,有效改善內(nèi)皮功能,而且對血脂水平具有降低作用,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