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奎
【摘 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將會在國際交流與貿(mào)易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多掌握一門應用型語言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機遇,為此我國在小學階段就開設英語課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由于英語是一門應用型的語言學科,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頻繁地與學生互動,營造語言環(huán)境,以此來達到情境模擬的效果,本文就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229-01
從當前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情況來看,仍然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從而促使我國英語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我國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字形表音體系的國家,這與世界大多數(shù)以表音為主的國家存在著明顯差異,為此對學生進行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和障礙,為了降低教學難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盡可能的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中。
一、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一)過度強調(diào)互動教學中的“互動”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要合理的運用教學模式,一些英語教師誤認為互動教學的重點在于“互動”,為此把課堂教學的形式完整的定位于“互動”,在教學中頻繁的向?qū)W生提問,讓學生自主對教師的提問進行討論,不可否認,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提問過于頻繁,讓整堂課都處于提問、回答的框架中運行,就會起到喧賓奪主的負面作用,讓學生把精力都投入到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無法將回答的知識內(nèi)容連接在一起。
(二)互動對象缺乏全面性
在課堂提問時,英語教師通常采取兩種提問方式,一種是讓學生自主回答,另一種是教師根據(jù)問題的難度,指定學生回答。從實質(zhì)性的教育效果來看,前者提問方式看似民主,卻存在著嚴重弊端,一些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談的學生即便渴望回答也沒有勇氣舉手,把回答問題的機會讓給了性格外向的學生;后者的提問方式是有效的,差異化的提問可以確保學生全面發(fā)展,但是教師在運用差異化提問的方式時,必須建立一個前提,那就是充分的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此做出差異化的定位,如果定位不準確,就會讓提問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促進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策略
(一)有效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的合理創(chuàng)設,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由于在實際教學中缺乏一定的英語語境,教師需要營造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互動的效果。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At the Zoo》時,教師可以讓課堂營造出動物園的效果,將提前準備的毛絨玩具放置在教室的不同角落,并在毛絨玩具身上貼上對應的動物名稱,如monkey、lion、tiger、elephant、fox等,接著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句型,進行對話練習,句型為“What do you like?”“I like......”情境模擬可以給學生營造暫時性的封閉模擬環(huán)境,在模擬環(huán)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會得到明顯提高。
(二)運用游戲教學法,提高互動的有效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喜愛游戲的心理特征,開展游戲教學法,提高互動的有效性。以抽牌組詞為例,具體說明:教師提前制作26個字母的卡片,讓學生進行抽牌接龍游戲,第一個學生抽出英文字母“F”,這個學生就需要站起來向其他同學說明自己抽到了F這個字母,教師將這個字母寫在黑板上,并將對應學生的姓名也呈現(xiàn)在黑板上,接著該學生取出F的卡片,把剩下的25個字母交給下個學生,下一個學生抽出字母“G”,站起來對全班同學說自己抽出了字母“G”,教師同樣把抽出的字母和對應學生的姓名寫在黑板上,以此類推,繼續(xù)抽字母,直到第五個學生抽出字母,然后教師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用抽出的字母組成單詞,單詞中必須含有該字母,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說出的單詞數(shù)量最多的學生獲得第一名。時間設置不易過長,每名學生維持在2分鐘以內(nèi)。
總之,小學英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教學的重點并不是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英語語法規(guī)律,而是讓學生積累一定的詞匯量,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我國缺乏有效的英語語境,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時巧妙的運用互動教學模式,實現(xiàn)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掌握英語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