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鳳
摘 要:文章主要對后澆帶的設置、后澆帶處模板的支設、后澆帶處混凝土的澆筑、后澆帶處的防水等的具體處理方法進行論述探討。
關鍵詞:后澆帶;設置;支模;混凝土澆筑;防水措施
前言
目前,在建筑工程上經常要涉及到后澆帶,建筑結構中留設混凝土后澆帶主要作用是適當增大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間距,盡可能地消除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和混凝土的收縮對結構的影響,對一些因結構及功能要求不便于設置變形縫以及適當增大伸縮縫間距的工程提供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一、后澆帶的設置
1、后澆帶位置的選擇。宜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變形反彎點附件,此位置彎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選在梁、板的中部,彎矩雖大,但剪力很小。后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800~1000mm為宜。
2、后澆帶兩側接縫的留置形式。接縫形式應考慮澆筑混凝土后連接牢固,對后澆帶接縫處的留置形式,應根據結構構件厚度具體情況進行處理。一般對厚度小于300mm的結構構件,可做成直縫;對厚度大于300mm(但不超過600mm)的結構構件,可做成階梯形或上下對稱坡口形;對厚度大于600mm的結構構件,可做成凹形或多邊凹形的形式。
3、后澆帶內鋼筋的處理方式,澆筑混凝土前,后澆帶內鋼筋斷開或貫通與否,在于后澆帶的類型。對于沉降后澆帶,鋼筋應貫通;對于伸縮后澆帶,鋼筋宜斷開,因為如果鋼筋不斷開,鋼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縮將受到約束,產生拉應力出現(xiàn)開裂,從而降低了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后澆帶的配筋,應能承擔由二次澆筑混凝土使結構成為一整體后出現(xiàn)差異沉降而產生的內力,一般可按差異沉降變形反算為內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強。對于鋼筋斷開的施工后澆帶,其鋼筋應在二次澆筑混凝土前按要求焊接好,以保證結構的整體性。
二、后澆帶的模板體系
1、后澆帶模板的支模方式
⑴ 底板支模方式
為了便于清理干凈后澆帶槽內的垃圾渣物,可將后澆帶墊層的面標高下移200mm,將殘留渣物置于后澆帶底部,然后用同后澆帶混凝土內砂漿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漿覆蓋并抹平,再澆筑后澆帶混凝土。
⑵ 墻板支模方式
墻體后澆帶兩側的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設置拉鉤,以免鋼筋骨架偏位;保護層墊塊掛到位,保證鋼筋有足夠的保護層厚度。設置后澆帶時,按墻筋間距,用松木板鋸成小口,固定于后澆帶側面作側模,鋸口縫隙用膠帶紙粘貼,用木方加固;也可用雙層鋼絲網做側模,用鋼筋支架做支撐。
⑶ 梁、板底模的支模方式
后澆帶梁、板底模的支模方式可采用鋼管架或門架,支撐架在后澆帶二次澆筑混凝土未澆搗或后澆帶二次澆筑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值前不可拆除。如設計許可,可在后澆帶梁下按一定間距設置鋼筋混凝土柱,作為后澆帶梁板的臨支柱,支柱的尺寸大小及配筋應經過計算后方可設置。
當板的架立筋≤Φ8時,為保證板鋼筋骨架的位置,可采用Φ12鋼筋通長設置于后澆帶邊線外100mm處,順后澆帶方向布設,而后用Φ12鋼筋支架架立,保證板面鋼筋保護層厚度準確,后澆帶側模用20mm厚松木支設,松木板鋸成小口,固定于后澆帶側面,用50mm×100mm木方通長加固。
2、后澆帶施工縫處的模板
后澆帶留置時,后澆帶兩側模板支模不僅要牢固緊密,還應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采用一次性單層鋼板網,往往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漿流入后澆帶,不易清理。施工中可采用以下做法:梁板底筋以下用防水泥砂漿在支模處做成一道寬約5cm的阻攔壩,避免混凝土從底筋下涌入后澆帶。對于較深、較厚、不易清理的梁板,則采用雙層網作一次性模板。在雙層網中,一層為鋼板網,另一層則為細網眼鐵絲網,兩層網片可事先綁扎固定在一起。雙層網用定型鋼筋支撐,定型鋼筋與底筋、面筋焊接固定。
3、后澆帶的模板拆除
后澆帶跨內的梁板在后澆帶二次澆筑混凝土前,兩側結構長期處于懸臂受力狀態(tài),在施工期間本跨內的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必須待二次澆筑混凝土強度達到其設計值的75%后,按從上往下的順序進行拆除。因此,在施工中應注意將后澆帶的模板及支撐與周圍結構的模板及支撐分開,避免誤拆除。在后澆帶二次澆筑混凝土前后,要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沉降監(jiān)測,并記錄在案。
三、后澆帶混凝土前墻的澆筑
1、二次澆筑混凝土模板的搭設
對于底板和梁板的模板,由于第一次的模板未拆,這時不用重新搭設。但對于墻板,由于之前的模板已拆除,這時應重新搭設模板及支撐,重新搭設的模板應緊貼已澆筑的混凝土面,避免漏漿。
2、混凝土的配制
后澆帶的混凝土,應使用無收縮的混凝土?;炷恋膹姸扰c兩側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級即可,應根據設計要求并通過安全試配確定。
3、混凝土的澆筑時間
后澆帶內的混凝土的澆筑時間,應按照不同類型的后澆帶采用不同的澆筑時間。
⑴ 沉降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時間。待主樓與裙樓主體完工后(有條件時再推遲一些時間),再用微膨脹混凝土將后澆沉降帶封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高層與低層的差異沉降放過一部分,因為高層主樓完成之后,一般情況下,其沉降量已完成其最終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這時再補齊后澆帶混凝土,二者差異沉降量就較小了,這部分差異沉降引起的結構內力,可由結構承擔。
⑵ 伸縮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時間。根據兩邊的先澆筑混凝土的收縮完成時間而定。不同水泥品種、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溫度條件養(yǎng)護的混凝土要區(qū)別其收縮完成的時間,一般以施工后60天進行澆筑(這時混凝土收縮量已完成60%以上)為宜,在工期要求緊迫或有特別困難時,也不應少于30天。
4、澆筑混凝土的要求
后澆帶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先將松動的混凝土塊及浮漿鑿除,清除后澆帶內的垃圾,用高壓水槍沖凈并充分潤濕混凝土表面,清除殘留積水。當后澆帶處鋼筋已銹蝕,應進行除銹,除銹后要及時澆筑混凝土,避免鋼筋再次銹蝕。振搗混凝土時,應確保新舊混凝土接觸面結合緊密。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應覆蓋濕麻袋并澆水養(yǎng)護,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之前,其上不得堆放重物,其下支撐不得拆除。
四、后澆帶的防水措施
后澆帶需要解決兩個階段的防水問題:一是施工階段的防水,許多工程中的后澆帶,設計要求必須待結構封頂乃至更晚方可進行封閉,因而在后澆帶封閉前,必須設置后澆帶防水;二是使用階段的防水,后澆帶封后,后澆帶處是相鄰的兩條施工縫,也是防水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1、施工階段的防水
⑴ 底板的防水處理
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在墊層上施工一層卷材防水層或涂膜防水層(應寬出后澆帶兩側各300mm),以增強抗?jié)B效果,阻止底板下地下水的涌入。為防止底板周圍的施工水流入后澆帶,應在后澆帶兩側500mm處,增設寬60mm、高300mm的擋水墻,墻壁兩側抹防水砂漿。
⑵ 墻板的防水處理
為了使外墻能及時回填土方,可在外墻后澆帶外砌筑370㎜厚實心磚墻井做為擋土墻,保護后澆帶結構,如地下水豐富,實心磚墻表面可施工一層卷材防水層;井口蓋木蓋板,以保持井內清潔。
2、使用階段的防水
在后澆帶施工時,為提高后落帶處的防水能力,應采取如下措施:采用無收縮的混凝土澆筑,并考慮施工縫的形狀(凹縫、凸縫、階梯縫),設置止水帶(鋼板止水帶、橡膠止水條),施工縫表面進行鑿毛處理、空壓機吹洗,施工縫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界面處理劑,在新混凝土澆筑前鋪50mm厚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減石子的砂漿,澆筑新混凝土時充分振搗等等。
五、結語
后澆帶施工,是保證建筑結構有效連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除執(zhí)行現(xiàn)有的規(guī)范規(guī)定的要求外,還要根據不同的工程性質、特點、作用,認真設計,精心施工,全面妥善的解決各方面的問題,才能保證每個建筑工程的整體性、完美性和功能性,才能達到提高工程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魏光偉,淺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門窗,2014,02
[2] 賈世輝,郭元浩,淺談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的技術要點,河南建材,2012,01
(作者單位:河源市恒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