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生于1802年的雨果是個早熟的天才,他13歲開始寫詩,20歲出版的第一部詩集《頌歌集》就獲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賞賜,而1830年《歐那尼》的成功上演,更是奠定了他法國浪漫派文學領(lǐng)袖的地位。大凡天才都是靈感四溢的,而這些涌動的感覺卻往往無法用語言描述。為了即時記錄這些稍縱即逝的靈感,雨果開始嘗試用繪畫來固定噴涌的思緒。
雨果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總是放著裁得很小的紙張,每每靈感來襲時,他便即時勾勒出一幅幅怪異的畫作,而涂抹的器具有時是鉛筆,有時是鋼筆,更多的時候則是木炭、煙灰、壁爐灰,甚至是烏賊的墨汁,雨果用隨手可以抓到的一切“筆墨”,描摹了一幅幅詩一般迷幻的作品。而就是在這樣的即興繪畫中,雨果發(fā)現(xiàn)這些“筆墨”遠比油彩更能表達意象,于是,他更加喜歡在紙上涂些鉛灰、墨汁或者油煙,以營造最符合心靈的況味。
漸漸地,繪畫成了雨果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天晚上結(jié)束寫作后,他都會畫幾張漫畫放在孩子們的床頭,讓他們在早上醒來時收獲一份喜悅;外出旅行時,速寫本則是雨果必不可少的“裝備”。他把沿途看到的教堂、城堡、海浪、船舶等眾多風景即時素描下來,忠實記錄了自然景色與文豪精神世界的神秘交流。
雨果繪畫沒有任何師承,也不從屬于某個流派,完全聽憑內(nèi)心的指引,無拘無束地作畫,在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造了新的繪畫技法。
一天晚飯后,雨果端起清咖啡啜了一口便放在桌上,畫了起來。他胸有成竹地從一個個細節(jié)畫起,從樹枝到森林、由斷壁到塔樓進而到城市……不一會兒,一幅明晰的完整畫面就呈現(xiàn)了出來??伤徊恍⌒?,將手邊的咖啡碰翻了,正好灑在了剛完成的畫稿上。突如其來的狀況讓雨果措手不及,只能任由咖啡在畫稿上彌漫涸漬。他有些沮喪地呆看著,突然又笑了起來,因為他發(fā)現(xiàn)在潑灑了清咖啡之后,這幅風景畫的意境更加雄渾奇異、富有個性,甚至有了幾分倫勃朗銅版畫的意趣,雨果欣喜地將這種技法命名為“潑清咖啡畫”。此后,他的很多畫作在完成之后都要潑上一杯清咖啡,跟中國的潑墨畫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雨果的一生與大海有緣,無論是被流放澤西島還是在格恩西島購宅定居,他都與大海朝夕相處,浩渺海洋的神秘魅力促使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大海為題材的畫作,他筆下那些洶涌變幻的浪濤暗喻了生活的滄桑。后來,雨果選取了其中25幅作為《海上勞工》的插圖,使得著作更具表現(xiàn)力。
從1830年到1876年間,雨果在寫作之余,以獨樹一幟的審美,不斷嘗試各種新材料、新風格,創(chuàng)作了四千多幅插畫、人物畫、風景畫等畫作,以浪漫的意境和幻象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對此,雨果一直十分低調(diào),自稱他“只是把繪畫當作娛樂消遣”,但德拉克羅瓦等繪畫界名流對雨果的繪畫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如果雨果決心當畫家而非作家,成就會高過這個世紀的全部藝術(sh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