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斌
[摘要] 目的 探究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新生兒感染中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方便擇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間收治的30例新生兒感染患者,設其為研究組;擇取同期進行生化檢驗的30名健康新生兒,設其為對照組。為兩組研究對象進行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并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診斷結果。為研究組患兒采取治療,對比其治療前后的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結果 對照組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為(0.16±0.09)ng/mL,C-反應蛋白水平為(5.73±1.71)mg/L,研究組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為(4.47±1.33)ng/mL,C-反應蛋白水平為(28.37±13.34)mg/L,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709、9.220,P=0.000<0.05)。研究組治療后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為(1.99±0.32)ng/mL,C-反應蛋白水平為(7.99±2.13)mg/L,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930、8.263,P=0.000<0.05)。結論 通過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可以清晰辨別新生兒是否發(fā)生感染,同時還可以借助這兩項指標來判斷患兒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新生兒感染;臨床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3(c)-0043-0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in the Infection of Newborns
CHEN Fang-b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Quangang District Hospital,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362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in the infection of newborns. Methods 3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infe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Nov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while 30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newborns for biochemical test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 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procalcitonin were tested, and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serum procalcitonin level and C reactive protein level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0.16±0.09)ng/mL, (5.73±1.71)mg/L and (4.47±1.33)ng/mL, (28.37±13.34)mg/L,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7.709、9.220,P=0.000<0.05), and the serum procalcitonin level and C reactive protein level in the research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respectively (1.99±0.32)ng/mL and (7.99±2.13)mg/L, and th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9.930、8.263,P=0.000<0.05). Conclusion The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can clearly distinguish whether the newborns are infectious or not, and we can use the two indicators to determin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newborns.
[Key words] Serum procalcitonin; C reactive protein; Infection of newborn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新生兒感染是臨床常見病,細菌是引發(fā)新生兒感染最主要的病原體,若是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將有可能發(fā)展成敗血癥或休克,使新生兒死亡[1]。因此,為新生兒感染患者進行盡早的診斷與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系到患兒的預后。而C-反應蛋白與血清降鈣素原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兩種用于診斷細菌性感染病的指標,為患兒檢測這兩項指標可以實現對病情的準確診斷。該文方便選擇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間收入的30例感染新生兒與30名健康新生兒,試探究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所具有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擇取收治的30例新生兒感染患者,設其為研究組;擇取同期進行生化檢驗的30名健康新生兒,設其為對照組。對比兩組的臨床資料:研究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日齡最小5 d,最大15 d,平均(10.66±2.73)d。對照組:男性17名,女性13名;日齡最小4 d,最大16 d,平均(10.57±2.37)d。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年齡分布、性別構成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統計學對比。該研究所選病例已經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全部知情同意。
1.2 方法
為兩組研究對象各抽取靜脈血液2~3 mL,放入離心儀中以3 000 r/min的速率進行10 min的離心操作,將血清提取出來,進行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的檢測[2]。檢測時,血清降鈣素原使用免疫發(fā)光法進行測定,儀器為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式生化分析儀,若檢測結果高于0.5 ng/mL則代表檢測結果為陽性[3]。C-反應蛋白則以免疫比濁法或速率散射比濁法進行測定,所使用的設備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式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若免疫比濁法的檢測結果高于6 mmol/L或則速率散射比濁法的測定結果高于8 mmol/L,則代表檢測結果為陽性[4-5]。此外,檢測人員還應該對患者呼吸道或局部皮膚進行分泌物采集,放入培養(yǎng)基中進行細菌培養(yǎng)試驗。
對于研究組患兒,臨床除了使用免疫療法,通過血制品來進行敗血癥的治療,還可以使用生物應答調節(jié)劑——充足細胞因子來治療,用以提高患兒防御機制,將其機體炎癥反應阻斷,避免多個臟器因炎癥反應而發(fā)生功能損害。
1.3 觀察指標
對比研究組患兒和對照組健康受檢新生兒的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并對比研究組患兒在治療前后于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兩項指標上發(fā)生的變化,用以衡量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感染的診斷和鑒別上所具有的價值。
1.4 統計方法
所有臨床數據均以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其中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等計量資料則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檢測結果
對照組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與C-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研究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效果
研究組治療后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與C-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在娩出后尚未形成成熟的免疫系統,面對外界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感染,很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而新生兒具有特殊性,患病后大多只表現出嗜睡、食欲不佳、發(fā)熱等無特異性癥狀[6]。同時,其無法表達自身的感受,因此家屬很容易措施最佳診斷時機,待病情發(fā)展變化至敗血癥或休克等嚴重結果,便會為患兒的健康乃至生命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7]。據調查,在我國新生兒感染的發(fā)病率約為1‰~10‰,其中死亡率可以達到15%~50%左右,這意味著新生兒面臨著嚴重的健康安全威脅[8]。
對于新生兒感染,臨床常規(guī)使用細菌分離培養(yǎng)試驗、涂片鏡檢進行檢查,但是這些方法耗時較長且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特異性不高[9]。與之相比,PCT作為一種對細菌感染有著較高敏感性的標志物,可以用于新生兒感染的早期診斷,其作為降鈣素前肽,產生于甲狀腺C細胞,正常情況下人體中濃度非常低,然而在新生兒發(fā)生感染后,降鈣素原會大量進入血液中;同時,肝臟巨噬細胞、腸道中的淋巴細胞以及神經內分泌細胞也會在發(fā)生細菌感染后合成分泌降鈣素原,因此血清中將會有更多的降鈣素原[10]。而C-反應蛋白作為急性期時相蛋白之一,是反映炎性反應輕重程度的一種標志物,同樣可以用于診斷新生兒感染,與血清降鈣素原相似的是,正常情況下C-反應蛋白的體內含量較低,但是當細菌侵入新生兒機體引發(fā)炎性反應之后,肝臟便會不斷分泌與合成C-反應蛋白,因此發(fā)生細菌性感染的患兒其C-反應蛋白水平將會顯著升高[11]。值得注意的是,雖然C-反應蛋白在特異性與敏感性上均無法與降鈣素原相媲美,但是C-反應蛋白可以在血中存留更長的時間,因此C-反應蛋白同樣可以用于細菌性感染的診斷。為新生兒感染患者進行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可以進一步提高其診斷準確性。見結果,研究組的血清降鈣素原為(4.47±1.33)ng/mL,C-反應蛋白為(28.37±13.34)mg/L,這兩項指標上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符合陽性率參考范圍。這與吳延雷等[12]研究成果中感染患兒的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非常相近,可見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可以用于診斷新生兒感染。此外,該文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比了患兒治療前后的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這兩項指標的治療后測定結果比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這意味著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也可以用于鑒別患兒的治療效果優(yōu)劣。
4 結語
新生兒感染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細菌是主要病原體,為受檢者采用血清降鈣素原聯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可以獲得準確的診斷結果,同時還可以將其用于治療效果的判定。
[參考文獻]
[1] 李素萍,汪倩,龔瑾,等.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7):4154-4157.
[2] 劉春華,蔡鍵玲.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7,30(1):36-37.
[3] 鄭立偉.血清降鈣素原聯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新生兒肺炎合并膿毒癥中的臨床應用[J].兒科藥學雜志,2017, 23(3):8-11.
[4] 惠迎春,曹娜,龐永清.血培養(yǎng)聯合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療,2017,36(1):5-7.
[5] 張瑞賢.血清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33):144,146.
[6] 劉剛,趙琴,金向前.血清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分析[J].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3(7):82-83.
[7] 周素芽,王麗娜,周琴,等.血清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2):2837-2839.
[8] 張海濤,薛伶俐.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6,54(16):117-119.
[9] 蔡湘軍.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8):137-139.
[10] Alima Yanda AN, Kobela M, Nansseu JR, et al.Serum procalcitonin: a reliable tool for the diagnosis and follow-up of neonatal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Sub-Saharan Africa[J]. Archives De Pediatrie Organe Officiel De La Societe Francaise De Pediatrie, 2015, 22(10):1015-1020.
[11] Das S, Ray J.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C-reactive protein, procalcitonin, and interleukins-6) in neonatal sepsis[J]. 2016, 1(1):20.
[12] 吳延雷,汪曉英,方正,等.降鈣素原與 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診斷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6063-6065.
(收稿日期: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