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眾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患者人數(shù)占女性惡性腫瘤總數(shù)的8%~15%,且世界范圍內每年死亡人數(shù)接近110萬,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污染加重、飲食習慣改變及工作生活壓力增加等影響,我國乳腺癌發(fā)病率和發(fā)病人數(shù)均逐年增高[1];其中合并Her-2基因表達陽性比例為20%~35%,而這一遺傳學表征是患者腫瘤侵襲性增強及預后不良公認指標[2]。目前對于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國內外臨床指南一線治療方案均為曲妥珠單抗聯(lián)合蒽環(huán)類化療藥物,并在延緩病情進展和提高生存率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隨之而來包括心臟毒性在內嚴重毒副作用亦導致部分患者難以耐受而中斷治療[3]。近年來中醫(yī)藥輔助治療乳腺癌獲得長足進展,通過辨證施治獲得對陰陽、臟腑及氣血整體調節(jié)作用,且在降低放化療毒副作用方面具有優(yōu)勢[4]。2014年2月—2016年10月,筆者觀察了心脈隆注射液用于行序貫化療氣虛血瘀證乳腺癌患者療效及對血清肌鈣蛋白I(cTnI)、心型游離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上述時期收治行序貫化療氣虛血瘀證乳腺癌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3版)》[5]西醫(yī)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醫(yī)診斷標準,年齡18~75歲,初次化療,經(jīng)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和熒光原位雜交檢測符合Her-2陽性,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入組前2個月應用研究相關藥物者,合并其他影響心肌功能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者,肝腎功能障礙者,過敏體質者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50例,年齡38~74(57.88±6.20)歲;腫瘤直徑1~5(3.61±1.07)cm;臨床分期:Ⅰ期14例,Ⅱ期20例,Ⅲ期16例;病理分型:浸潤性導管癌42例,浸潤性小葉癌8例。觀察組50例,年齡36~73(57.96±6.24)歲;腫瘤直徑1~6(3.69±1.10)cm;臨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23例,Ⅲ期15例;病理分型:浸潤性導管癌40例,浸潤性小葉癌1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序貫化療治療:①表柔比星(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41211,規(guī)格5 mL∶10 mg)靜脈滴注,60 mg/m2,d1—14,每3周給藥1次;②曲妥珠單抗[瑞士 Roche Pharma(Schweiz)Ltd.生產(chǎn),注冊證號:S20110059,規(guī)格150 mg]靜脈注射,首劑量為8 mg/(kg·次),2周后給予維持劑量6 mg/kg,每3周給藥1次。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序貫化療前1 d給予心脈隆注射液(云南騰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443,規(guī)格2 mL)4 mL/d靜脈滴注,連續(xù)14 d。2組治療時間均為18周。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對氣促、疲倦、肢體困重、刺痛且痛有定處及脈絡瘀血情況進行評分,采用FACT-B量表對日?;顒印⑶榫w、運動、社交及睡眠評分進行計算[8],采用全自動流變檢測儀檢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漿黏度,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IL-6和TNF-α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cTnI和H-FABP水平;統(tǒng)計2組療程結束后臨床療效。
1.4臨床療效評定標準[5]完全緩解(CR):腫瘤病灶消失并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縮小≥50%但未達CR,并維持4周以上;穩(wěn)定(SD):腫瘤病灶縮小<50%或增大未達25%;進展(PD):腫瘤病灶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疾病控制=CR+PR+SD。
2.1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2組治療后氣促、疲倦、肢體困重、刺痛且痛有定處及脈絡瘀血評分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以上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2.22組治療前后FACT-B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日?;顒印⑶榫w、運動、社交及睡眠評分均顯著提高(P均<0.05),且觀察組以上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FACT-B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漿黏度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治療后以上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以上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2組治療前后IL-6和TNF-α水平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后IL-6和TNF-α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治療后IL-6和TNF-α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以上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IL-6和TNF-α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2組治療前后cTnI和H-FABP水平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后cTnI和H-FAB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治療后cTnI和H-FABP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以上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5。
表5 2組治療前后cTnI和H-FABP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6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疾病控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已有研究顯示,cTnI與H-FABP是評價化療后心臟損傷敏感指標,兩者水平與心肌損傷程度呈正相關[9];化療藥物損傷心肌細胞后,cTnI和H-FABP可直接入血,且隨心肌細胞損傷數(shù)量和程度增加而提高[10]。同時心肌細胞發(fā)生缺氧缺血性損傷后可激活多個氧化應激反應途徑,導致大量炎性細胞因子合成釋放;其中IL-6可有效刺激中性粒細胞蛋白酶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最終引起心肌灌注血量降低;同時IL-6與TNF-α還能夠協(xié)同引起微循環(huán)炎性遞質表達和凝血系統(tǒng)活化異常,增加微循環(huán)血栓形成風險[11]。
目前國內外臨床診療指南均將曲妥珠單抗聯(lián)合蒽環(huán)類化療藥物作為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首選,并在病情控制和生存時間延長方面獲得廣泛認可[12]。曲妥珠單抗是一類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通過在人體內與Her-2胞外Ⅳ區(qū)靶向結合,抑制相關細胞生長信號通路、拮抗新生血管生成及加快腫瘤細胞內Her-2降解進程發(fā)揮抗腫瘤作用,且其在提高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細胞毒效應方面作用亦獲得證實[13]。臨床報道顯示,曲妥珠單抗聯(lián)合蒽環(huán)類化療應用可較單純蒽環(huán)類藥物單用延長生存時間7~8個月;但序貫化療后心臟毒性較為嚴重,相當一部分患者難以耐受而中斷治療[14]。如何有效減輕乳腺癌患者聯(lián)合化療藥物毒副作用,改善日常生活質量及提高治療耐受性已成為醫(yī)學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將乳腺癌歸于“乳巖”“乳石癰”范疇,認為其發(fā)生與氣血虧虛、氣滯血瘀及痰熱互結關系密切;乳腺癌以氣虛為發(fā)病之本,痰濁和血瘀為標實之所;病者氣血耗損,運行不暢,久之瘀于乳絡,元神失養(yǎng)而發(fā)為此??;而化療藥物應用可進一步損傷氣血脈絡,血行無力,進一步加重瘀血阻絡之證[15]。心脈隆注射液是一種中成藥針劑,主要活性成分為美洲大蠊提取物,可養(yǎng)氣血、祛血瘀及破積塊;已有研究顯示,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夠有效抑制局部炎癥,加快術后切口愈合,并有助于拮抗腫瘤細胞血管新生[16];其中氨基酸及昆蟲神經(jīng)肽成分具有明確強心、擴血管、增加心肌血流灌注及抗心律失常等心臟保護作用[17-18];還有研究報道,心脈隆注射液能顯著改善乳腺癌患者對以蒽環(huán)類為代表化療藥物治療耐受性,減輕可能存在的心臟毒性反應[1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氣促、疲倦、肢體困重、刺痛且痛有定處及脈絡瘀血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日?;顒?、情緒、運動、社交及睡眠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照組治療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IL-6、TNF-α、cTnI及H-FA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IL-6、TNF-α、cTnI及H-FAB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疾病控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心脈隆注射液用于行序貫化療氣虛血瘀證乳腺癌患者可顯著緩解相關癥狀體征,提高生存質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且有助于減輕心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