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
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文體分類的專項寫作訓練較多,絕大多數(shù)是整體性的作文練筆,而對作文過程性的指導、作文局部的探討還比較零散浮泛。作文中引用詩文這種問題也只是略有提及。在行文中靈活應用已經(jīng)積累的古詩文資源及其相關拓展內容,這一類的策略指導還相當缺乏。古詩文及其拓展性詩句的直接引用,要與作文內容契合,不可牽強附會。引用的詩句文段或可補充內容,增加文學意蘊,或可支撐觀點。直接引用古詩文的名言警句,按引用的位置來劃分,可分為四類。
一、擬作標題,畫龍點睛
“好題文一半?!本脑O計的標題有先聲奪人的效用。標題擬用詩文,則是作文者匠心獨具的顯著表現(xiàn)。在歷年的高考作文中,不乏此類印證。如2013年北京高考優(yōu)秀作文《先敲棋子落燈花》、2014年河南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落花人獨立》、2016年江蘇省高考滿分作文《于無聲處聽驚雷》《我言秋日勝春朝》等皆是直接以古詩文句入題,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獨到匠心,也彰顯了文章的文化意蘊。
二、開頭妙用,鳳頭蓄勢
作文開頭能夠恰到好處地引用古詩文名言佳句,可以營造古韻的意境,增添詩意的色彩。當然,引用古詩文及其拓展性資源中的名言,前提是所引詩文與作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相合,兩者具備一致性。引用在開頭的古詩可單引(只引一句)、雙引(對偶式引用)、組引(排比式引用)、段引(引用古詩文的一部分或詩詞全文)。
單引或雙引都是常用的方式,而組引和段引對學生而言就有一定的難度了。組引要求所引的一組古詩文名句在內容表達上要有一定的聯(lián)系,除了可以應用所學的古詩文之外,還可適當拓展相關古詩文的閱讀資源,平常注意積累聯(lián)系,具體寫作時便可以發(fā)揮相關聯(lián)的古詩文的作用了。如某湖南省考生所作《詩意地生活》一文開頭:
詩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桀驁,是王維品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曠達,還是聽憑“云卷云舒”的閑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詩人一樣記錄美好的生活,但每個人都有權詩意地生活 。
這樣的開頭連續(xù)引用了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王維的《使至塞上》和洪應明的《菜根譚》中“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一句的片段。用詩句向讀者展示了或桀驁、或達觀、或徹悟的人生境界,將這三種人生用詩來概括,轉而又引出“詩意地生活”的話題。這樣的組引(每句由名人、名句、特征構成)以排比的形式行文,使文章表達更具氣勢。
段引則是對古詩文中的某一部分或整個古詩詞進行引用。成段地進行引用,作文者要判斷這樣引用入文的必要性。如曾經(jīng)學習過的柯靈的《鄉(xiāng)土情結》一文,開篇便整體引用了王維的《雜詩》,從此詩中延伸出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一句,而后又拓展了更多的思鄉(xiāng)詩來詮釋這種情感,點出傳統(tǒng)文化——“鄉(xiāng)土情結”這一中心。這樣的開頭讀來感覺非常優(yōu)美、厚重,沉甸甸的歷史感、文化感洋溢在字里行間。
三、文中串聯(lián),豬肚夯基
文中引用古詩文,可作為引證,支撐作文的內容和觀點,但不免顯得淺顯了些。深度引用,將若干詩句串用,形成文章脈絡,方顯功力,此又稱為文中串聯(lián)。
所謂文中串聯(lián),就是在作文的主體部分有意識地引用古詩文中的內容,使之層疊呼應,渾然一體。這些引用于作文主體的詩文,或并行,或層遞,呈現(xiàn)出文章清晰的層次結構,展現(xiàn)作者的精巧布局,比較適合于議論性或抒情性的文章。
能夠作為文章骨架的詩文,可以是同一篇章中典型詩句的節(jié)選,也可以是源于不同詩文的語意上有關聯(lián)的句子。作文主體部分能用詩句巧妙勾連,更能顯現(xiàn)文章構思的精巧。有一篇題為《琵琶行之父母有情》的高考作文,其文以《琵琶行》中的詩句來連貫全篇,將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與詩句對應,從出生時的艱難到成長中的叛逆,再到對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所寫的主題雖不見得有多深刻,但在寫每個成長階段時,都以一句詩文來引入描述,巧妙地將詩文與成長中的變化和感受糅合在一起,別具一格。
將不同詩篇的詩句串聯(lián)起來表達自我的思想,其中詩句語意的表達已不再是原作中的意味,而增添了引用者再創(chuàng)造的含義。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境”堪稱典范。分別引用了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詞句,智慧地將讀書劃分為“追尋—鉆研—頓悟”三重境界。此三境亦可作為人生三階段來理解。
學生寫作時,亦可模仿王國維之法,將三句原本不相干的詩句用同一主題串聯(lián)起來搭建文章的框架。這里串聯(lián)所用古詩文句必然會關涉到古詩文及其拓展內容的應用,且應用詩句必然在意義理解上要有一定的連貫性。在實際的寫作實踐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應用古詩文資源進行模仿,構思自己的“三境”。當然在這樣的作文思路訓練中,也有學生直接引用了王國維所引的三句,只是把這三句詩理解成了人生中的“期待、堅持、喜悅”這三種情境,又別是一番滋味。所以,寫作中引用詩文,只要稍稍用點心思,就能使文章結構在詩文的映襯下倍顯光彩。
在行文主體部分,將古詩文句化作文章主干支撐全篇,這樣的構思固然巧妙,但需要作者有相當多的古詩文拓展與積累。
四、結尾巧引,豹尾作結
結尾引用古詩文的方式與開頭類似,用在結尾的詩文名句,除了能夠增加文采之外,有的更能起到前后呼應、深化主題的作用。如浙江省一考生高考作文《似曾相識燕歸來》結尾:
紀伯倫曾寫道:“死亡改變的只是覆蓋在我們臉上的面具,農(nóng)夫依然是農(nóng)夫,林居者依舊是林居者,而將歌聲溶入微風中的人,他依然會對著運轉的星球歌唱?!弊髌分猩顚铀伎季腿缤莻€歌唱微風的人,無論面具怎么多樣,你仍然可以看見那最本質的東西,畢竟“似曾相識燕歸來”。
雖然,只是對“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簡單、反復的引用,卻在文中起到了反復詠嘆、強化主旨“文如其人,讀文如讀其人”的效用。引文作結,意味深長。
以上四種直接引用古詩文的方式,可并用,亦可擇其一二。在文章標題和開篇就引用,可營設奪目之勢,瞬間吸引讀者;在行文間用古詩名句點綴,可顯動人色彩,若用詩句串聯(lián)文本,可彰厚重積淀;引在結尾則可使文章余韻無窮。當然,詩句的應用光著力于直接引用還是比較淺顯的,要真正將詩句變化使用,甚或更新再創(chuàng),寫出有深刻底蘊、文采綻放的文章,才是詩句學習和應用最終極的目標。詩句應用還有更深之處可供挖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第一中學(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