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和平
寫作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明白寫作的真諦,如何指導學生寫出高質(zhì)量高水平的作文,是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高中作文教學應回歸作文的原點,注重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鼓勵學生以情感打動人,以事實說明事理;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問題、積累素材,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學生不作“無病之呻吟”,不為完成作文而完成作文;通過寫作實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一、原點思維
原點思維對學生而言是指作文時回歸到原有的寫作對象,抓住問題的核心,圍繞這一核心不斷挖掘、深入探討,從而剖析出事物的本質(zhì)與事物發(fā)生的原因。原點思維注重的是“回歸”,解決問題時要不斷回歸問題的原點,防止思維脫離原有的目的。對教師而言,就是要教師回歸到具體的問題情境,一步一步慢慢地分解問題,不揠苗助長,不一味冒進;遵循學生寫作的客觀規(guī)律。科學性、嚴謹性以及對最初情況的剖析,是原點思維應該做到的。
如寫一篇議論文,學生往往只會講一些人盡皆知的大道理,卻不知道也不會去融合情感。比如談到成功,有的學生會以雜交稻之父袁隆平為例子。袁隆平作為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其科研成果自然是舉世矚目的。而其科學研究背后的辛酸苦辣也是十分令人感動的。可是在學生的筆下,袁隆平背后的辛酸苦辣竟變得如此平淡無奇,好像隨便一個什么人都可以做到似的。
大多數(shù)高中生都不知道寫作的目的,許多學生甚至抱有寫作無用、寫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想法。沒有讀者意識,沒有問題意識,究其根本,還是寫作缺乏情感。對于學生來說,寫作只是機械的表達,而不是感情的流露。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的目的,明白寫作是做什么、為了什么,對于高中寫作教學十分重要。原點思維就是要明白寫作的主題,抓住重點,以這一個點來表達,不要東拼西湊。
二、情感表達方法
所謂的情感表達是指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借由各種途徑表達出來,以期別人了解自身的情感。情感本該發(fā)自心靈深處,而不是無病呻吟。情感表達最重要的是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加任何虛假成分,不矯揉造作。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學生真寫作文、寫真作文的必要保障,也是寫作教學應該注意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我們以“父親”為題寫一篇散文,這個題目雖然容易,但是必須是真實的表達,以我們最親的父親為題,對父親的尊敬、對父親的愛都可以表達出來。
情感交流能加強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從而改變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主的情況,學生與教師也能更好地“融合”起來。大量的情感交流,學生也可以更好地認識到寫作的真正含義,從而使高中語文教學更加有意義。
大量的社會實踐使學生更好地接觸社會,認識社會,觀察社會百態(tài),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無形之中也加強了學生的生活積累,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很大的益處。不知道從何寫起,就在那里瞎編亂造,有一句話可以描述這些學生的作文:“孔子屈原司馬遷,每篇作文都看見?!睂W生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地堆砌名人,沒有自己的東西,更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要不就是套模板,比如“引議聯(lián)結(jié)”“點正反深聯(lián)結(jié)”。或者硬套自己記背的名人名言,如“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這類名句??此泼绖t美矣,卻沒有自己的東西,總是顯得“假大空11與“死呆板”。批改時,教師往往看了一篇就知道后面幾十篇作文的寫作情況。克服“假大空”,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學會“尋找自己的句子”,是高中寫作教學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那么如何寫父親?就是要寫真實的父親,父親什么樣我們就寫什么樣,不是千篇一律的可歌可泣。通過大量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文章質(zhì)量必定有所提高。不再是原先生硬呆板的模板文,而是真正的交流情感的合格習作。
三、寫作教學的原點與情感表達的方法
1.命題要有“情”,便于情感交流
要想學生的寫作有情感的交流,在作文題的命制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寫作的“情”,讓學生有情感交流的空間。呆板機械的命題,面目可憎,學生當然沒有情感交流的熱望。比如以十九大報告為素材讓學生寫一篇議論文,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也許只會出現(xiàn)些套話,沒有從真正意義上表達對黨的十九大的認可與十九大報告的成功。如果稍微改變一下題目,“從現(xiàn)實生活中感悟十九大”,讓學生從日常生活寫起,通過日常生活的變化來理解十九大,就會理解十九大報告的真諦。當然也就有話說,就有真正的情感表達與交流。
許多高中生平時不注重生活積累,不愿意觀察生活,不愿意思考生活,而是背誦一些名言警句或者記一些作文套版。這種急功近利、揠苗助長的做法顯然不利于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如“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明明是十分好的詩句,但被學生運用起來總是顯得生硬別扭;明明是富有哲理的話語,出現(xiàn)在學生作文里總是如此呆板。說到底還是學生的生活積累不夠,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夠深刻,當然無法恰當?shù)乩斫庾髡叩男那?。如何讓學生得到更多的生活積累與生活思考,也是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平時可以找一些真人真事讓學生發(fā)表看法,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感動中國人物飛行員張超,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yè),這實在是讓人感動。如何讓學生也“心動”呢?讓學生收集張超的事跡,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的情感體驗。將這種情感體驗融入寫作中,遠比一味地寫空話套話強。教師在寫作命題與素材運用上,一定要注重這種情感體驗與情感交流,這是情感表達的源頭活水。
2.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營造體驗環(huán)境
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豐富的生活積累對學生的情感表達十分重要。學生只有真正地接觸生活,才能具有真正的情感體驗,情感交流才有真實的基礎(chǔ),寫作才會更好地融入情感。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帶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比如去聾啞學校輔導孩子寫作業(yè),去敬老院做義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的感受,并進行交流。這些活動會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飽滿。
比如學生在敬老院傾聽老人的故事,會獲得一些情感體驗。有的學生通過敬老院這一經(jīng)歷琢磨出應該更好地孝敬與陪伴父母。此時教師就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將這種感受寫出來。即先體驗,后作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要干涉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有一個安全的體驗環(huán)境,能夠暢所欲言。去聾啞學校和養(yǎng)老院這些場所,教師要事先做好教育工作,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都應該跟學生講清楚。避免學生因為無意的言語而對老人和孩子造成心靈的傷害。這也是一種體驗。
3.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我,主動表達自我
高中生常常不知道“為什么寫作”,總是認為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沒有寫作的激情,總是死板或者呆板地“湊”或者“謅”。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寫作的真實含義。寫作是什么?寫
作是運用情感用紙筆與讀者進行交流,是情感的碰撞與思維的交流。教師還應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定位,對自我價值的認可與自我意識的提高,是促進學生主動寫作的重要方式。
學生對于寫作總是有一種畏懼心理,不敢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教師可以借助情感交流會來克服這一心理,將學生組織在一起,每個人都要抒發(fā)自己對于某一事件的認識與感悟。可以是國家大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學生表現(xiàn)好的還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獎勵。這樣便可以使學生克服恐懼的心理,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情感交流,勇敢地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情感是人作為高級生物的重要特征。良好的情感體驗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均有益處。因此,高中寫作教學必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情感交流。寫作本身就是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情感體驗對于寫作來說極其重要。
加強情感體驗與情感交流需要教師的思考與大量的教學實踐。教學過程要遵循原點思維,切記揠苗助長,違背學生寫作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教師也不可隨意干涉學生的情感體驗,只需要在大方向上引領(lǐng)學生,使得學生不脫離原則即可。過分的干涉,只會適得其反,達不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二期課題“基于寫作素養(yǎng)提升的‘原點作文的實施策略與方法”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7JK12-L180)
作者單位:江蘇省漣水中學(22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