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婷婷 陳燕華 黃曉蕓 黃健新 鄭逸芳
(1.2.3.5.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福州,350002;4.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福建福州,350013)
十九大報告中特別強調要推動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高度重視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而我國的許多地方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矛盾仍然突出,鄉(xiāng)村優(yōu)質教育資源緊缺,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也是我國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16年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顯示,我國2016年農民工總量為28171萬人,仍以青壯年為主,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9歲,40歲以下農民工占比53.9%。如此大規(guī)模的勞動力流動勢必會對農村留守兒童造成影響。因此,農村留守兒童作為教育接受者在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工作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對于父母外出務工是否會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產生影響,國內不同學者的研究結論并不一致。國內大部分的學者研究認為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有顯著的負面影響。[1][2][3][4]也有學者認為父母外出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沒有顯著的影響。[5]前者認為父母外出務工使得留守兒童的學習缺乏監(jiān)督和輔導,同時,留守兒童還要照顧弟弟妹妹,過多的家務勞動占用了學習時間,從而父母外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不利;后者則認為父母外出特別是父親外出增加了家庭收入,帶來了“收入效應”,增加了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從而對子女學習有利。
目前,國內關于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影響的研究比較豐富,但相關研究還不夠深入,變量選取上比較單一,對學生成績的測量不夠客觀真實。本文試圖從不同的留守兒童群體特征深入探討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具體影響。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2014年基線調查數據(以下簡稱CFPS2014)。
本文所提及的留守兒童是指農村地區(qū)由于父母單方或雙方長期外出務工而被交由父母單方或長輩、他方來進行教育、撫養(yǎng)和管理的不滿16周歲的子女。[6]為了把家庭情況與之相聯(lián)系,本文依據個人編碼把兒童問卷與家庭、父母問卷進行了配對,從8617個兒童樣本中挑選出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樣本共計1486個。剔除含有缺失變量的樣本后,最終得到了1317份樣本,所選樣本除自身滿足在讀及年齡界定要求外,樣本所處家庭也滿足父母均健在且家庭健全的要求。
在參考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樣本篩選,最終確定將以下變量納入回歸分析:
1.因變量:CFPS2014兒童字詞測試和數學測試兩項測試得分的平均分。
2.自變量: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諸影響因素。本文除特別關注父母是否外出即是否留守兒童這一關鍵解釋變量外,還主要關注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
各變量的名稱及基本情況描述如表1所示,在進入分析的1317個樣本中,留守兒童占21.4%,非留守兒童占78.6%;男生的比例為53.7%,女生的比例為46.3%;59.3%的兒童就讀于小學,40.7%的兒童就讀于初中。
基于以上的樣本篩選與變量選取,本文構造如下四個模型:
Scorei表示第i個學生的平均測試得分,selfi是影響學習成績的個人層面的因素,fami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家庭因素,teai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學校因素,migi是學生父母外出的狀況,即該生是否為留守兒童。
本部分為父母外出對留守子女學習成績影響的實證結果,在分析過程中,文章采用對比的方法,將樣本分為兩組,即留守兒童(包括僅父親外出、僅母親外出和父母均外出)作為對象組,非留守兒童作為參照組。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影響如表2所示:
從以上模型回歸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控制個人特征、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后,父母是否外出變量在模型4中并不顯著,即父母外出對留守子女的學習成績沒有顯著影響。
具體來看,學生個人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是較大的,特別是個人對學習的期望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很大,p值水平達到0.001,因為學生個人期望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對自己期望越高,就越有學習動力,學習就越自覺。年齡和上學年級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年齡越大,成熟度越高,學習成績就越好。學習態(tài)度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方面,這是個人因素中的主觀方面。
家庭因素則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另一重要方面,兄弟姐妹數量、父親受教育程度、母親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期望都以1%的顯著性水平通過檢驗。兄弟姐妹數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顯著的負影響,兄弟姐妹多的留守子女由于家庭資源有限,最終分配到個人的資源是較少的,同時,年齡大的孩子也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弟弟妹妹,分擔家里的部分家務,從而占用了部分的學習時間。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教育期望往往也會很高,對子女的要求也就越高,所能起到的輔導作用也會比較大。家庭經濟收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一定的正的影響,家庭經濟收入越高的學生,所能獲得的教育資源也會比較多。
在學校層面,學校的辦學質量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
前一節(jié)的分析結果表明,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沒有顯著的影響。然而,本文的樣本中既包含了一定數量的男生群體也包含了一定數量的女生群體。事實是,男生和女生在生理結構、理解能力、性格特點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因素同樣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為更好的探究父母外出對留守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本節(jié)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將樣本劃分為男生和女生,以探究父母外出務工對不同性別留守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由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表1 變量描述統(tǒng)計表
具體來看,父母外出對男生學習成績沒有影響,但對女生的學習成績產生了負面影響,顯著性水平為10%。父母外出對女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可能是由于女生心理特點的不同,已有研究也表明,女生對父母的依戀性更大。[7]
最后,從學校層面來講,學校因素對女孩有顯著的影響,對男孩則沒有影響。一般情況下,女生同老師的關系會更親近些,交流也會更多,因此老師對女生的學習成績會有影響。[8]
1.不同性別留守子女與非留守子女的對比分析
本節(jié)將樣本分為4類群體——非留守男生、留守男生、非留守女生和留守女生,來考察影響這4類群體學習成績的因素差異。實證結果如表5所示:
回歸結果顯示,影響不同性別的留守子女和非留守子女學習成績的因素存在很大差異。除了上面一節(jié)提到的留守學生和非留守學生在影響學習成績上的因素不同之外,相同的因素在男生和女生之間也表現出不同的作用強度。
對留守男生的學習成績產生顯著影響的因素均與非留守男生重合,如年齡、上學年級、教育期望和父親受教育程度,但從回歸系數來看,這些因素對留守男生的作用要大于非留守男生。同時,影響非留守男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健康狀況、學習態(tài)度、兄弟姐妹數量和家庭經濟收入。
對于女生,父親受教育程度對留守女生的學習成績產生了正向的作用,但這些因素對非留守女生的影響不顯著。而教育期望、兄弟姐妹數量、母親受教育程度、對學校的滿意度和對科任老師的滿意度對非留守女生的學習成績影響顯著。
表2 父母外出對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因變量:測試平均得分)
2.小結
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影響會因兒童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表現在父母外出務工對男生沒有顯著的影響,對女生會產生負的影響。通過對影響男生和女生學習的因素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影響男生學習成績的因素除了個人因素外,主要是家庭因素,特別是家庭資源的分配對男生的影響十分顯著;而影響女生學習成績的因素,各個層面都是比較顯著,但相比男生,女生受學校因素的影響更大。
本節(jié)將樣本分為初中生和小學生兩個群體,從上學階段的角度探究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具體來看,父母外出務工對對初中生沒有影響,對小學生有顯著的負面影響,顯著性水平為5%。父母外出對小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對父母的依戀性較大,父母外出造成了家庭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和情緒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在小學的學習階段,有父母在家的孩子更易獲得輔導,小學階段孩子的功課較為簡單,父母能夠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輔導作用。
基于以上的實證分析,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一是整體上,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不顯著?;貧w結果表明,個人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父母外出
務工對留守子女的學習成績沒有造成顯著的影響。二是父母外出務工對不同性別的留守學生的影響不同。父母外出務工對男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顯著影響,而對女生的學習成績有顯著的負影響。三是父母外出務工對處于不同學習階段的留守學生的影響不同。父母外出對處于初中學習階段的留守學生沒有顯著的影響,但對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留守學生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四是學生的個人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學生的學習成績受年齡、學習態(tài)度和教育期望等因素的影響。五是在父母外出的情況下,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將有利于減弱父母外出務工對初中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并有助于提升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
表3 父母外出對不同性別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因變量:測試平均得分)
表4 父母外出務工對不同上學階段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因變量:測試平均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