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對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培養(yǎng),一直都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點。但是由于受到網絡等多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未能取得較大的成就。互聯(lián)網除了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之外,也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從網絡給學生帶來的影響談起,淺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互聯(lián)網背景;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網絡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并且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也逐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由于中學生的心理發(fā)育不夠成熟,因此對于網絡上的所傳播的一些信息,自己不能很好地進行篩選與學習,從而容易使得自己逐漸沉迷于網絡,給日常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何幫助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學生可以在互聯(lián)網的影響之下減輕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已經成為了中學教師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成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由于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發(fā)育不完全,因此學生在使用互聯(lián)網時,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進行篩選判斷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學生由于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會對自己的學習以及生活喪失一定的興趣,對于學生今后的整體發(fā)展時非常不利。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將一些專業(yè)化的心理教師組織起來,成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正確的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順應網絡化的發(fā)展情況,通過網絡,教師與學生來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因為與面對面的交流相比,學生通過網絡這一交流載體,可以更容易的向教師敞開心扉從而使得自己可以較為全面的向教師訴說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較為有效的減輕學生的抵觸心理。并且與面對面的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咨詢相比,在網絡上進行交流,更加具有隱秘性,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放下自己的顧慮,讓更少的人知道,從而防止對學生形成二次傷害。建立網絡安全心理咨詢機制,主要是利用網絡快捷性,保密性好,傳播面廣的優(yōu)勢,從而加強對于學生網絡心理咨詢體系的建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二)加強網絡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由于學生的心理發(fā)育還不夠成熟,因此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由于網絡越來越普遍化,在方便學生進行生活與學習的同時,也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對于網絡的雙面性作用,教師對于這種情況不能忽視,而是應該尋找到較好的解決辦法,培養(yǎng)學生可以擁有對于網絡上的信息進行判斷、處理、整合、創(chuàng)造的能力,從而較為有效的減小網絡所給學生們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得學生可以較為正確的使用網絡來進行學習與生活。另外,在班會上,教師還可以開一期網絡心理安全教育的主題班會,讓學生自己來談一下在上網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不良信息,以及對自己所造成的困擾和較好的解決措施。讓學生在相互之間的討論之中,培養(yǎng)自己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約束能力。
二、保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加強環(huán)境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
學生一般都是網絡的重要使用者,因此在使用網絡時,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學生會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許多學校附近,都會有一些較為隱秘的網吧的存在,同時,網吧的管理人員為了吸引到更多的學生進來上網,往往都會在電腦上安裝一些含有色情、暴力、賭博的網站。學生如果瀏覽觀看這些網站,就非常容易受此影響,從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安全問題。所以說,為了為學生營造較為良好的心理健康環(huán)境,學校應該聯(lián)合相關部門,對學校周邊的網吧進行定期的走訪工作,不僅需要檢查網吧里是否有未成年人,還應該檢查電腦上的軟件是否在傳播一些不良信息,從而規(guī)范軟件控制系統(tǒng),為學生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學生進行上網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學階段的活動相對較少,學生的學習壓力無法得到較好的宣泄。
(二)引導中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
互聯(lián)網背景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教育方法,是需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而不是單純的告訴學生:“要合理上網”,“不要瀏覽不健康的網站”等等。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是應該以引導為主,通過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從而有效規(guī)范中學生的網絡行為,并改善或消除中學生心理障礙。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一個學生進行自我完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的過程。所以說教師應該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管理及教育的自覺性以及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有效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有條件的學校應加大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的扶持力度,積極開展自我教育及管理的活動,如社團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競賽、廣播站對心理安全健康教育知識進行宣講等等,使得校園文化與心理健康知識可以有效地結合起來。因為中學生網絡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價值無法得到認可與體現,從而產生一定的自卑心理。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觀念和教育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加強對于學生的認可,從而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展開。
三、結束語
網絡的使用具有兩面性,學生在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同時,也會受到網絡上一些不良信息的消極影響。學校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上,不僅應該看到網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還應該看到相對積極的作用。學校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采用較為合理的教學措施,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加強環(huán)境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因勢利導地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耿紅衛(wèi).關于中學生網絡心理健康幾個問題的研究教[J].教育探索,2016(9)66-68.
[2]丁樹立.中學生網絡心理迷局的破解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6(2)76-77.
[3]武志勇.網絡文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負而影響與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08),22-23.
作者簡介:王越(1979—),女,漢族,甘肅白銀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