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摘 要】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千百年的朝代更替,文化的融合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一種更美的姿態(tài)站立在世界東方。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立身之本,國學經(jīng)典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日益被教育界重視。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學,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學習國學的意義之大。本文以育靈童國學經(jīng)典為例,具體闡述小學語文中教師如何帶領學生學習國學。
【關鍵詞】
國學經(jīng)典 小學語文教學 傳統(tǒng)文化
在眾多的讀物中,育靈童國學經(jīng)典系列教材,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用來學習國學。通過師生共同閱讀國學,品味國學,更好地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明白生命的真諦,幫助學生在青少年思想成形的過程中,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未來的人生發(fā)展點亮正確的引航燈。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探索文言文的奧秘,讓學生喜歡上朗朗上口的文言文;通過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經(jīng)典故事,讓學生領悟為人處世的大道理;通過多渠道的師生互動,讓學生享受沐浴經(jīng)典的好氛圍。
一、大聲朗讀,營造氛圍
教師將《育靈童小學國學經(jīng)典教材》與教育部門指導教材相結合,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融合學校的特色教育元素,編寫適合小學各年齡階段的國學教材。小學階段的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并不是特別多,理解能力也有限,因而在國學教育中,教師一定要由淺入深地帶領學生學習,確保學生可以明白其中的內(nèi)涵。其中,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聲朗讀。其好處就在于營造了國學氛圍,且這個是不能忽視的。氛圍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特別是對于年幼的學生自控力、注意力不容易自我把握,只有讓學生處于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中,才能一心一意地學習好國學。以學習《弟子規(guī)》為例,教師帶領學生大聲朗讀“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苯處熛葞ьI學生讀一遍,將學生生疏的字詞語句單獨講解,幫助學生認識、熟悉的這些內(nèi)容;帶領學生再次朗讀,鞏固這些知識;最后給學生講述其中的精彩故事,豐富內(nèi)涵。通過師生共同朗讀,再現(xiàn)出春秋時期,孔夫子通過弟子規(guī)教育弟子的場景,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做事情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友愛;要以禮待人,虛心向他人學習,多學有用的知識,不要浪費光陰。在這樣的氣氛下,學生對國學充滿興趣,對千百年前的孔子充滿敬仰。潛移默化中,學生學到不僅僅是紙上的幾百個文言文,更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受益終生的做人道理。
二、情景演繹,再現(xiàn)歷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崩世噬峡诘摹度纸?jīng)》中包含了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教師在進行國學教學時可以將這些小故事的視頻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給學生,并挑選適合的小劇本,讓學生自己表演出里面的故事。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苯處熆梢赃@樣簡單地給學生講述一下這個故事:孟子的母親,世人都稱她孟母。過去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于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謱⒓野岬綄W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jié)。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來了?!度纸?jīng)》中的“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子幼時很貪玩,有一次他逃學回到家中,孟母生氣地說:“還沒放學,你怎么就回來了?”孟子不敢回答。孟母生氣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拆斷了。孟母說:“梭子斷了,布就不能織了,學習也一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才能獲得成功?!泵献勇犃四赣H的話,從此努力讀書,最終成為了一個偉人。表演國學故事讓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枯燥乏味,讓學生在理解中復原經(jīng)典,在復原中領悟經(jīng)典,層層遞進。把經(jīng)文中的小故事表演出來,甚至可以加以創(chuàng)造,自己動手設計中華禮儀小故事,并表演出來,和其他學生一起分享其中包含的哲理。教師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穿插更多的傳統(tǒng)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思想。
三、結合生活,學習傳統(tǒng)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唾手可得的教科書。教師在推廣國學教育的時候,可以聯(lián)系生活,回歸傳統(tǒng)。小學語文中有許多關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教師在節(jié)日之際,可以選擇應景的詩詞,傳導給學生。例如,在重陽節(jié)時,可以和學生講述重陽節(jié)的來歷,為什么人們在九月九日那天要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這些傳統(tǒng)習俗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然后引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故事,“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痹娙送蹙S因重陽佳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作,教師可以有很多切入點,讓學生對國學產(chǎn)生興趣。
【結 語】
《育靈童國學經(jīng)典教材》的學習,讓教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增添了國學的神秘色彩。國學的獨特魅力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被忽視,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讓后來的人去了解、去探索、去深思。特別是當今時代,各方面條件都越來越好,青少年在傳統(tǒng)文化這一方面多學習一些,更有利于塑造他們的三觀,對他們未來的道路可以起到巨大的引導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有義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去推廣國學,更有責任讓學生從小接觸國學、學好國學,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徐瑩瑩.讓傳統(tǒng)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探析【J】.新課程·上旬,2016(11)
【2】葛淑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jīng)典誦讀【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