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 要】
小學語文多數屬于傳授傳統(tǒng)文化,所以趣味性不足,使用課本插圖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無法忽視的教學活動,課本插圖教學還沒有得到過多重視,插圖內容能夠將傳統(tǒng)的語文知識更加具體化,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課本教材中,很多插圖僅僅是起到修飾作用,沒有實際教學意義,如何合理地“取”與“舍”就成了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本插圖教學 “取”與“舍”
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還比較差,是非分辨能力較弱,所以在區(qū)分插圖是否具有教育意義時無法有效分辨,這就導致插圖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在這里“舍”的意思不是讓學生們徹底拋棄這部分插圖,而是應該合理科學地選擇插圖內容并且應用到教學當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插圖的教育意義,并且避免因為插圖過多而導致學生們無法選擇合適的插圖來學習,所以教師需要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學生在課本插圖教學中“取”與“舍”。
一、“取”——通過課本插圖內容選擇來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能力
在進行插圖內容選擇時,我們應該科學合理的選擇具有教育意義,并且適合小學生理解的插圖,從而幫助學生在插圖教學中提升自己的全面能力。學生在閱讀插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合理的選擇課本插圖,并且讓學生們將注意力聚焦到課本插圖上,將不必要的內容摒棄,從課本插圖中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教師要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信息獲取需求,在“取”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在關注學生能力成長的同時還應該注意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課本插圖中的教育意義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們感知其中蘊藏的語文知識,讓學生獲得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和素質成長[1]。比如,在進行蘇教版語文教材《荷花》教學時,我們將文章中荷花的課本插圖提煉出來,由于這張圖片色彩較為鮮艷,能夠輕易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們能夠仔細的觀察出荷花所具有的特點,并且分析它們?yōu)槭裁淳哂羞@些特點,將荷花以及荷葉等荷花的結構認知清楚,并發(fā)現(xiàn)它們這些部分的特征以方便更好的辨認。在這之后,教師們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能力將荷花的各個結構重新在腦海中組織起來,并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重新構造一副荷花的畫面,從而幫助學生在提升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進行完這一環(huán)節(jié)之后,讓學生們將荷花的特點和自己所聽到過與荷花有關的故事講述出來,讓其他同學了解,共同分享。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全面能力發(fā)展,尤其是在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取得飛躍式的提升[2]。
二、“舍”——科學地對插圖內容進行重新構建
插圖重新構建能力是一個教師開展課本插圖教學必須具備的教學能力,通過對教育意義較少的插圖內容重新構建,重新讓插圖煥發(fā)活力,具有更加強大的教學意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對插圖內容進行分析,并且發(fā)現(xiàn)他們中是否存在足夠的教學意義,將具有教學效果的部分篩選出來并進行精加工,應用到教學當中,也能賦予課本插圖內容新的內涵,提升課本插圖的價值。這個重新構建課本插圖內容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舍”但是不能將其單純的理解為舍棄,而是舍棄其中的糟粕部分,并且重新構建其中的內容,利用教師的教學經驗,對其實現(xiàn)重新構建和應用,讓其變成具有更強教育意義的課本插圖[3]。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完全被課本插圖內容所限制,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將其中的插圖內容通過自己的表達能力進行重新構建,教師們使用自己的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將插圖內容更好的具體化展示給學生,讓插圖能夠更加符合學生們學生的信息獲取需求和學習需求。比如,在進行蘇教版《桂花雨》這一課文的教學時,課本中的插圖教育意義由于插圖中存在一定問題,相比于其它課文較少,所以教師們應該對其進行重新構建,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具體內容是:“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tài),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jié),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4]。”這段文字內容的描寫非常具有意境,但是在我們從課本插圖中尋找這段文字描寫時卻發(fā)現(xiàn),插圖中重點表現(xiàn)花朵的姿態(tài),非常容易發(fā)現(xiàn)花朵的存在,這和文章原文中的最后一句話相悖,由于小學生們的認知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無法進行高效思考,對于文字也處于較為遲鈍的狀態(tài),所以學生們需要結合圖片進行思考,但是圖片又過度的描繪了花朵的姿態(tài),容易導致學生錯誤理解這一段文章,所以教師需要重新構建這一圖片,使用“舍”的手段,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仔細觀察課本中的插圖,能不能發(fā)現(xiàn)圖片中的那一部分內容和原文有一定區(qū)別?!蓖ㄟ^提出這類問題,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學生們?yōu)榱私鉀Q問題,會開始仔細觀察圖片,并且從中發(fā)現(xiàn)出圖片當中存在的問題,啟迪學生們的思考能力,結合課文中描寫的內容,加深這一部分課本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實現(xiàn)更強的教育意義,應用這種教學方式,讓“舍”的教學手段有效應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完成教學活動的重新構建,從而提升無用插圖的教育意義和使用價值,實現(xiàn)第二次利用[5]。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課本插圖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課本插圖,并且讓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掌握這種“取”與“舍”的學習方法,合理選擇課本插圖,從而讓課本插圖的教學效果最大化,教師們也要合理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掌握教材,使用教材。
【參考文獻】
【1】王偉.審美與實用,插圖教學的應然訴求——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教學的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6(6)
【2】伏賽.小學語文課本插圖教學的“取”與“舍”——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2)
【3】詹飛.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插圖教學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7(26)
【4】王潤英.關于提高插圖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J】.小學生作文輔導(五六年級版),2016(1)
【5】鄧媛.物盡其用 綻放光芒——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插圖教學【J】.讀與寫,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