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龍 孫業(yè)中 胡 品
(合肥探奧自動化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22)
3D打印技術是基于三維CAD模型數據,通過增加材料進行逐層制造的。3D打印技術涵蓋了產品快速原型和快速制造相關的技術、設備和應用,已在機械、教育、醫(yī)療、航空等領域有了極其廣泛的應用[1]。當前,3D打印技術正越來越多地在科技館等場所向公眾進行展示。本文設計了一種機電裝置,用于展示3D打印的原理和過程,區(qū)別于以往的展示,該裝置更加直觀和形象。
針對3D打印技術的科普展示,目前較多地采用圖文和多媒體視頻,或采購3D打印機設備在科技館內進行展示。圖文和多媒體視頻缺少互動性,而3D打印機打印模型通常要耗費較長時間,不適應科技館場所內觀眾參觀體驗的需求。目前尚無機電裝置模擬展示3D打印原理的產品,本文的研究有較大創(chuàng)新性。
裝置由打印展示系統(tǒng)、顯示屏、異形模型、模型識別區(qū)、搖桿、按鈕、顆粒、回收漏斗、臺體等組成。顆粒的粒度小于0.2 mm,異形模型為5個打印參考模型。打印展示系統(tǒng)包含16層有機玻璃板組件、打印噴頭組件、翻轉回收機構等結構。
觀眾從異形模型中選擇一個模型,放入識別區(qū),顯示屏中顯示該模型的16層截面軌跡,并顯示“自動模式”和“手動模式”選項。
自動模式:打印展示系統(tǒng)中最下面一層有機玻璃板轉出,打印噴頭在有機玻璃板上按照該層截面軌跡投放顆粒;完成后,噴頭上移,轉出第二層有機玻璃板,再按照相應軌跡投放顆粒;如此重復,直至16層有機玻璃板都投放完成。觀眾對比觀看有機玻璃板中顆粒形成的造型與選擇的模型。
手動模式中,觀眾可以通過搖桿選擇一層或多層進行打印,觀看打印結果。
裝置中的有機玻璃板長270 mm、寬180 mm、厚3 mm,無色透明,相鄰兩層有機玻璃板下表面之間的間距為17.5 mm。有機玻璃板通過一塊碳纖維板固定在一根轉動軸上,碳纖維板與一個分度圓直徑φ=60 mm、齒數Z=120的大齒輪固定連接,與電機輸出軸相連的齒輪選用了分度圓直徑φ=7.5 mm、齒數Z=15的小齒輪。
有機玻璃板旋轉時,不要求高轉速和大扭矩,但由于每層有機玻璃板之間的間距會影響成像效果,所以對動力的尺寸有一定要求。故選用一種微型蝸輪蝸桿減速直流電機,減速箱輸出軸與馬達軸垂直布置,不帶電時能自鎖,電機額定轉速17 r/min,額定扭矩0.6 kg·cm,額定電壓直流12 V。電機長、寬、高為36 mm×19 mm×17 mm,兩層電機交錯90°布置。
裝置在每次展示完成后,還需回收顆粒,以便進行下一次展示。本文采用了分離設計方案,即將16層有機玻璃板及其運動組件設計為一個整體,再與翻轉回收機構相連。
翻轉回收機構的動力選用了電動推桿,電壓直流12 V,行程50 mm。電動推桿末端與一根旋轉軸相連,旋轉軸再與有機玻璃板組件安裝架固定,通過電動推桿的伸縮運動,推動旋轉軸旋轉,從而使有機玻璃板組件傾斜一定角度,顆粒從有機玻璃板上落下,掉入回收漏斗中。經過測試,有機玻璃板組件及翻轉回收機構運行良好,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有機玻璃板組件及翻轉機構示意圖
本裝置中的打印載體是微小顆粒,不用考慮材料的熱熔問題,但要保證顆粒能夠均勻平穩(wěn)投放到有機玻璃板上。要實現(xiàn)顆粒的平穩(wěn)下落,需要特殊設計打印噴頭。本裝置中,打印噴頭主要由漏斗、落料頭、蝸桿、貫穿電機等組成。漏斗通過一個不銹鋼管子與落料頭相連,貫穿電機與蝸桿相連。顆粒從漏斗中沿管子落入落料頭,不投料時,貫穿電機不運動,蝸桿抵住落料頭出口;投料時,貫穿電機旋轉,帶動蝸桿運動,蝸桿中的螺旋齒帶動顆粒往下投放。
目前市場上的3D打印機多采用步進電機、同步帶、絲桿的組合方式實現(xiàn)打印噴頭沿XY軸和沿Z軸的運動[2-3]。本裝置中,打印噴頭固定在一個光桿十字架結構上,十字架末端各固定一個滑塊,每個滑塊與一根絲桿連接,通過步進電機、同步輪、同步帶驅動絲桿旋轉,以此實現(xiàn)噴頭XY軸的運動。同時,將打印噴頭、絲桿、電機等零部件固定在一個框架上,框架末端通過兩個螺母與Z軸方向的絲桿連接,并在框架的上下和兩端各增加一個滑塊,滑塊再與光桿相連。Z軸絲桿與一個伺服電機相連,電機驅動絲桿旋轉,以此實現(xiàn)打印噴頭沿Z軸的穩(wěn)定運動。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打印噴頭組件結構示意圖
模型與識別區(qū)分離,采用非接觸式近場通信的方案,目前主要有RFID、藍牙、NFC紅外等方式。NFC發(fā)展于RFID,其相比RFID傳輸范圍小、能耗低、帶寬高,相比紅外更簡單可靠,不用像紅外那樣必須嚴格對齊才能傳輸數據;藍牙適用于較長距離數據通信,彌補了NFC傳輸距離上的不足[4]。
本文綜合考慮,選用NFC技術,在識別區(qū)下方安裝讀卡器,5個異形模型底部安裝識別卡,當觀眾將模型放入識別區(qū),系統(tǒng)即可判斷出放置的模型。
該裝置目前已由項目組織單位捐贈給國內某科技館,運行良好,其采用在16層有機玻璃板上按照實物模型截面軌跡投放微小顆粒,直觀、快速地模擬展示3D打印原理和過程,展示效果較真實的3D打印機或更為形象、有趣的純多媒體視頻,且效果有了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