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黃震云
《關(guān)雎》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皇自?,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習樂道?006年3月22日,中國詩經(jīng)學會組織的《詩經(jīng)》發(fā)祥地國際考察團洽川研討會在合陽舉行,原新加坡作協(xié)主席周穎南先生賦詩說:“萬里黃河,惟此一洲。關(guān)關(guān)雎鳩,今鳴如舊。文王太姒,韻事千秋。傳遍寰宇,同唱好逑?!卞居钔缅嫌行├硐牖?,但《關(guān)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也是事實。例如,韓國京畿大學教授安秉均先生每過幾年就寫一篇《關(guān)雎》的論文,似乎一輩子都在研究《關(guān)雎》。至于說《關(guān)雎》表現(xiàn)周文王和太姒的愛情故事,則是宋代朱熹的猜想。搜索知網(wǎng)上近年刊登的幾百篇研究《關(guān)雎》的論文,大致也顯示出這個特性。西漢董仲舒提出的“詩無達詁”,有些和西方的接受美學相似,更在意客體的感受而忽略主體的內(nèi)在意趣,比較實用,可是難言有多少科學豐度?!对娊?jīng)》是周代禮樂作品,禮樂是其特質(zhì),風雅頌按照禮樂劃分,離開禮樂談《關(guān)雎》,不是一個理想的做法?!对娊?jīng)》承載著制禮作樂的目的,即移風易俗,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實現(xiàn)社會的長治久安,因此我們通過其禮樂途徑來考察,才是合適的進路。
君子和窈窕淑女結(jié)婚了嗎?戀愛還是婚姻?
這似乎是一個奇怪的問題,但的的確確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不能說人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只是沒有答案罷了。《關(guān)雎》說: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八十個字看上去沒有一個字說到婚姻,但處處與婚姻有關(guān)。這個有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就是“芼”。芼,字書一般解釋為菜,指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但是,把這個詞帶到句子中的時候,明顯梗塞?!白笥也酥保孔笥乙安嘶蛩葜??怎么也說不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覒,擇也。《玉篇》引《詩》:‘左右覒之?!础睹姟纷髌d,擇也。蓋三家詩有作覒者。”①解釋芼為擇是變通的說法,句子算是能講通了,但這只是表象的疏通。
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說:“后妃有《關(guān)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也?!雹谝呀?jīng)明確說明《關(guān)雎》是禮樂儀式,以事宗廟。只是沒有說為什么、以什么來事宗廟。考《禮記·昏義》:“教成祭之,牲用魚,芼之以蘋藻?!雹圻@句話的意思是說,婚前教育完成后,需要在宗廟舉行儀式辭行,告訴祖先出嫁了。祭祀的時候犧牲用魚,菜蔬用蘋藻。這是完婚前的儀式。如果是祭祀山神,根據(jù)《山海經(jīng)》,常用的是雞,要是厭勝鎮(zhèn)邪就用狗,等等,禮書中記載都有明確的分工。“芼之”的“之”顯然指祭祀的貢獻方式。為什么用魚和蘋藻?殷商以來婚禮祭祀用魚,魚水之歡應(yīng)該是其象征意義,蘋藻帶有同樣的色彩。按照《禮記》,祭祀祖先,他們能夠享用的就是熱氣和味道,所以不必用高貴的菜肴,當然前提是必須誠心??肌蹲髠鳌肤旊[公三年春天說: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zhì),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況君子結(jié)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zhì)?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④
《左傳》的大致意思是,君子說:“信任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拿人家的孩子做人質(zhì)有什么用?彼此相處,如果順應(yīng)天理,善待別人,特別是遵循禮義規(guī)范,就是沒有人質(zhì),誰能離間得了?假如真誠發(fā)自內(nèi)心,就是澗溪沼沚這些角落地方長著的圓毛的動物,蘋蘩蕰藻這些十分平常的菜蔬,筐筥锜釜這些常見的俗器,潢汙行潦這些并不高潔的水,都可以作為祭祀的貢品奉獻給神靈,上貢給王公。何況兩個國家建立信任關(guān)系呢?行為符合禮義,哪里還需要什么人質(zhì)!風詩里有《采蘩》《采蘋》,雅詩中存《行葦》《泂酌》,都是表現(xiàn)忠信的詩篇。又《禮記·昏義》說:
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禰未毀,教于公宮,祖禰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祭之,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nèi)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nèi)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國治。故曰:天子聽男教,后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后聽內(nèi)職。教順成俗,外內(nèi)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是故男教不修,陽事不得,適見于天,日為之食;婦順不修,陰事不得,適見于天,月為之食。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月食則后素服而修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故天子與后,猶日之與月、陰之與陽,相須而后成者也。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順,母道也。故曰:天子之與后,猶父之與母也。故為天王服斬衰,服父之義也;為后服資衰,服母之義也。⑤
由此我們看出,描寫女子“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的詩句是指女子在娘家學習四德,決定出嫁。如果高祖的廟還在,就在公宮舉辦;如果祖廟已經(jīng)不在,就在宗室,即大宗長房那里。而男士的行為是,面對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顯然已經(jīng)成禮,結(jié)婚了。古人嫁女必就尊者教成之,女子十年不出,使姆教成之,但嫁前三月特就公宮之教,欲尊之?!扮姽臉分笔怯⒌膬x式。因此,詩中包括出嫁前辭行和男方迎娶兩個儀式。既然結(jié)婚了,詩歌的主題當然不單是戀愛,而是婚姻體現(xiàn)的《關(guān)雎》之德。
君子、淑女是什么身份?淑是后妃之德嗎?《關(guān)雎》為何放三百篇之首?
千百年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為我國理想的婚姻組合,也是發(fā)出愛情宣言的經(jīng)典依據(jù)和擇偶標準。那么,君子和淑女究竟是什么樣的身份呢?根據(jù)《禮記·昏義》,禮不下庶人,能夠舉辦這樣祭祀告別禮儀的一定是大夫以上的家庭。但是,天子下邊有諸侯、公卿大夫,諸侯下面也有公卿大夫。如此一來,很難發(fā)現(xiàn)君子和淑女的身份信息。按甲骨文君寫作=+,手執(zhí)權(quán)杖發(fā)布命令,和君主身份切合。金文、篆文大致差不多,意思也沒有改變。古人稱使用帶刃的木制武器的首領(lǐng)叫帝,如堯舜;稱手持特大戰(zhàn)斧的首領(lǐng)叫王,和帝相比,王的地位要晚一些、低一級,所以大禹認為自己不如堯舜,稱王不稱帝。殷商時代,主張?zhí)烊撕弦坏囊辉?,祖先就是上帝,也就是天,當政的君王當然就是升天的君王的兒子天子了。稱文治天下的首領(lǐng)叫君,君是盛世時代的君王,那么世子就是君子,即君王之子。
“君子”一詞早在《易經(jīng)》中就已出現(xiàn)了,《周易·乾》說:“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⑥《尚書·虞書·大禹謨》說:“君子在野,小人在位?!雹摺对娊?jīng)·谷風之什·大東》:“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笨追f達《詩經(jīng)正義》曰:“此言君子、小人,在位與民庶相對。君子則引其道,小人則供其役。”⑧又《春秋左傳·襄公九年》言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根據(jù)這幾條關(guān)于君子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君子的地位在王之下,需要用心勞作,言行主張就像過河一樣小心?!渡袝分杏卸嗥v到對于世子的教育?!稛o逸》記載周公對成王的教育就是稱對方為君子,也稱嗣王。《毛詩序》也持這樣的看法,認為《關(guān)雎》《麟之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那么,《關(guān)雎》作為周公時代的作品,稱呼一致,身份自然一致,也就是說《關(guān)雎》是關(guān)于君子(嗣王)婚姻的禮樂作品;而女方家能夠教成祭之,自然也是有地位身份的貴族。所以說《毛詩序》說《關(guān)雎》言后妃之德,并沒有錯。但后妃之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吨芤住吩疲骸坝蟹驄D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雹犷愃频难赞o在有關(guān)周代的典籍中比比皆是。就是說周人認為夫妻家庭是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基石,而婚姻就是基石的鋪設(shè)?!肮试唬禾熳勇犇薪?,后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后聽內(nèi)職。教順成俗,外內(nèi)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敝艽岢轮?,就是從婚姻家庭開始,強調(diào)夫婦是“人倫之始”,《禮記·郊特牲》謂之“萬世之始也”。宗廟祭祀、祖先奉養(yǎng)、家業(yè)繼承、子孫培育都以此為本。那么將君子的婚姻禮樂作為《詩經(jīng)》首篇的目的自然就很清楚了。就是為了實現(xiàn)社會的移風易俗、長治久安的德治理想,以風天下。至于后代的君子虛化為理想和道德、知識,等等,皆由此出發(fā)。其時間和禮崩樂壞同步,也就是從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開始。就詩中的樂器法權(quán)看,也可以得到證明?!吨芏Y·春官宗伯下》云“龍門之琴瑟,九德之歌,九磐之舞,于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⑩,“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車亦如之,環(huán)拜以鐘鼓為節(jié)”?。鐘鼓為節(jié)、鐘鼓齊鳴是君王享受的禮樂。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坐實君子就是世子的身份,也就是后代說的太子?!蛾P(guān)雎》是王家舉辦婚禮事宜。
那么,什么樣的女子是窈窕淑女?如果直觀回答,我們會理解為身材好的女孩,這似乎不是問題。按《毛傳》說:“窈窕,幽閑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guān)雎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很顯然窈窕淑女說的是人品,而唐代的孔穎達說:“窈窕者,謂淑女所居之宮,形狀窈窕然,故《箋》言幽閑深宮是也?!?認為窈窕是女子的住地。朱熹干脆解釋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文王與太姒在戀愛。?解釋看上去越來越清楚,實際也就越來越虛假,畢竟解詩不能靠推測?;蛞詾閮蓾h以后代稱尊貴而年輕的知識女性。?其實,男士也可以窈窕,所以窈窕不是女性特有的品性?!犊兹笘|南飛》稱“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唐代杜甫詩歌《奉答岑參補闕見贈》說:“窈窕清禁闥,罷朝歸不同?!?窈窕指朝廷臺閣。又其《白沙渡》詩稱自然風光也叫窈窕:“畏途隨長江,渡口下絕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漢。”?則說的是自然風光。因此古代窈窕雖本義之洞穴深曲,但引申有自然與人品兩義,《關(guān)雎》中的本義應(yīng)該是寧靜美麗。所以,君子的理想配偶關(guān)鍵詞是淑女,也就是君子淑女組合。
“窈窕”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中,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的例證。傳為姜子牙的《太公兵法》和宋玉《高唐賦》以及《莊子》等書中有“窈冥”一詞,《荀子》中的《云賦》有“此夫大而不塞者與?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者與?”?這些資料雖然不是解釋窈窕,但說的都是自然現(xiàn)象,與人無關(guān)。現(xiàn)在能見到的最早解釋窈窕的是漢代揚雄《方言》卷十說:“遙、窕,淫也。九嶷、荊郊之鄙謂淫曰遙(言心遙蕩也),沅、湘之間謂之窕(窈窕,冶容)?!贝髡鹗枳C云:“案《廣雅》遙,窈淫也,義本此?!?《荀子·禮論篇》:故其立文飾也,不至于窈冶。楊倞注云:“窕讀為姚,姚冶妖美也?!?把窈窕說成人,形容女性就是從揚雄開始的,但他的意思是說窈窕是九嶷、荊郊地區(qū),不是西岐,但這些發(fā)言應(yīng)該秉承了周代《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語義,或有一些變化。按照揚雄的解釋,套到《詩經(jīng)》中“窈窕淑女”就是美麗動心的淑女。核之古代的經(jīng)典也都能說通,所以可以認同,說的還是一種狀態(tài)。
“窈窕”本義是洞穴之深曲者,故字從穴,因此本義就是一種寧靜美麗的狀態(tài)。將兩者合起來分析,窈窕淑女應(yīng)該是指寧靜美麗的清純女子,就是在河邊見到的女孩,非??蓯邸G毒鸥琛ど焦怼氛f:“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的《楚辭章句》解釋說:“窈窕,好貌?!?說明王逸時代窈窕就是好的意思,比較符合《楚辭》的本義。但是寧靜美麗的義項并沒有消失,還在一直使用。
“淑女”是好女,就是所謂的“君子好逑”?!昂缅稀痹陉兾鞣窖灾芯褪呛闷拮?。這個好妻子除了寧靜美麗之外還有一個淑,即清純,詩中為什么用荇菜來比呢?辭書記載,荇菜就是荇藻,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葉子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蒴果橢圓形,根莖可吃,全草可供藥用或作飼料或作肥料。見下圖(圖為綠葉黃花——編者注)。
作為比興手法的荇菜具有興而比的性質(zhì),荇菜開著黃花,以黃花比閨女,這是《關(guān)雎》首創(chuàng),所以便有了“黃花閨女”一說,后人不識,推測為出自六朝貼花黃習俗。淑女和君子的婚姻構(gòu)成了《關(guān)雎》之德,而不是哪一點或哪一方面的體現(xiàn)。
①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成都古籍書店1981年版,第42頁。
②⑧孔穎達:《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頁,第221頁。
③⑤陳澔:《禮記集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25頁,第326頁。
④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左傳》,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01頁
⑥⑨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周易》,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頁,第63頁。
⑦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尚書》,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0頁。
⑩???〔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卷二十二、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90—791頁,第793頁,第273頁,第273頁。
?〔宋〕朱熹集注:《詩集傳》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第1頁。
?李艷紅、鐘如雄:《“窈窕”本義考辨——與劉毓慶先生商榷》,《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五(第七冊),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2414頁,第2299頁。
??梁啟雄著:《荀子集解》卷八,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358頁,第256頁。
?〔漢〕揚雄,〔清〕戴震疏證:《方言疏證》,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52頁。
??〔宋〕洪興祖撰,白化文點校:《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9頁,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