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仕建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中,它的學習氛圍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效果?;钴S課堂的學習氛圍,勾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的教學目標就是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本文主要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從幽默詼諧的語言、肢體扮演和說故事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做法。
【關(guān)鍵詞】展現(xiàn) ;課堂;營造;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82-01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學呈現(xiàn)的方式越來越多樣性:錄音、圖片、視頻、多媒體教學平臺等教學手段成為了主流的教學方式,但我覺得除了利用科技手段的同時,仍少不了幽默詼諧的語言、肢體扮演和說故事、舉例子這些根本的教學基礎(chǔ)技能,它靈活,可以隨時展現(xiàn)來輔助教學,為營造學習氛圍出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xiàn)在就來分享一下我在這方面的一點心得吧:一、幽默詼諧,其樂無窮
世有話曰:“笑口常開,人生精彩”。我也說:“趣語多愉悅,讀書何其樂!”用詼諧有趣的語言去打動學生,點綴學習的歡樂,做到教而有靈,學而有魂。
同樣的課文,同樣的學生,不同的手段,效果卻是不一樣的。在課堂的教學里,給學生展現(xiàn)多彩的學習,能營造出一種更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
比如:在夏天里太陽的炙烤下,學生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個個蔫頭耷腦的,一陣涼風都能讓他們沉沉入睡。這可不好,學生無神老師上課也沒勁啊!當時我正上著《校園交響詩》這一課,看到這情況,我想得給他們加點料,活躍一下氣氛。頓時我話鋒一轉(zhuǎn):“啊,有蜜蜂,好一大群!”學生一聽就來勁了,頹喪一掃而光,不停的去尋找,在哪,在哪里?我笑著說:“你們說話的聲音,不就是那嗡嗡的蜜蜂么?而教室就是一個蜂巢?!边@時我還故意氣氣他們:“但你們還有一點點不像蜜蜂?沒有蜜蜂那辛勤勞作?!彼麄儾环饬恕拔覀兡睦锊恍燎趧谧?,我們讀書也很用功?。 蔽艺f:“是嗎?蜜蜂采到了蜜,而你們在課文里采到了什么?”這一激,學生較起勁來,認真地讀起書來,遨游在課文當中,采他們的蜜去了。就這么一個小小的玩笑把他們引到學習上來了,真讓人意想不到!
還有一次,在學習《我們門前的?!愤@一課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位同學苦瓜著臉,似有心事的樣子,心思不在學習之上。我靈機一動,對著同學們說:“我看,與其說這海是多變的臉,不如說是XXX同學的臉?!蓖瑢W們一聽,朝XXX同學看了一眼,爆笑了起來:“這不是書中老爺爺?shù)哪樏??此刻XXX的苦瓜臉,就像老人家一條條的皺紋,全長到這里來啦!”這樣一來,該同學不淡定了,馬上換了個笑嘻嘻的臉,認真聽課了。瞧,老師的幽默詼諧不正是課堂的調(diào)和劑么?就這么一句話,一下子就活躍了整個課堂的氣氛,提起了學生們的精神。二、巧用肢體,生動有趣
除了語言上的幽默詼諧,利用肢體的扮演也是一種有效激起學習氛圍的教學手段?!叭松鐟?,全靠演技。”當然這是一句笑談的話語,在我看來,有時的確需要演一演,但并不是去當演員,而是把它作為教學手段,為課堂增添一點樂趣,活躍下學習的氣氛。
比如在學習《貓》這一課時,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時的可愛。因為在農(nóng)村學校,學生對貓?zhí)煜ち?,覺得太過平常了,所以興趣不高。怎么辦呢?我想了一下,只好讓自己成為一只貓,我模仿著貓的動作,讓學生們看像不像,結(jié)果他們的興致上來了,看得特別細心,還指出我有些動作不到位,應該怎么怎么做。就這樣,隨著話題,我讓他們把自家的貓是怎樣的說出來,然后再和課文一比較,找出相似之處還有不同的地方。
最后,老舍家的貓的古怪的性格不攻自破,學生也明白掌握了。如果單純的學習文本,找出貓的性格,雖然同樣可行,但缺失了許多的樂趣,也理解的不透徹,印象也不會很深,慢慢地就會遺忘掉。
肢體扮演還運用在許多方面上,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一段是關(guān)于魯迅救助車夫的:“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niè)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péng)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fū)上藥,扎好繃帶?!边@一系列的動作,深切的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如果單純的把動作的詞語找出來讓他們?nèi)W習,學生是感受不到這種情懷的,于是我請了一位同學上來扮演車夫,我親自上陣,把這段內(nèi)容呈現(xiàn)給大家,然后也叫學生上來扮演體驗一下,同時讓學生們當評委評一評。這樣一來,勾起了他們的興趣,并在扮演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耐心和細心,從中感悟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同情和熱愛。三、演說故事,引人入勝
我想沒有誰沒聽過故事吧,人人都有一顆好奇的心,而說故事、舉例子恰恰能引發(fā)學生們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興趣,去認真的傾聽,稍一引導,就能學習到許多的東西。
比如在學習“羊腸小道”這個詞語時,為了加強他們的理解和記憶,我特意把自己小時候的上山拾柴的故事告訴了他們,為什么是羊腸小道呢?因為延著山所以是彎彎曲曲的,路全是人走出來的,所以顯得很小。經(jīng)過我這一說,學生就明白了它的含義,再加上我的故事,我相信他們這一記,就是一輩子。因為現(xiàn)在的人生活好了,沒有以前人那種上山拾柴的生活了,這種小路也漸漸消失了,他們是體會不到這些的。而我把它當作小時候的一個故事來講,讓他們興趣盎然,自然就容易理解、記憶下來了。
除此之外,結(jié)合課文舉一些相關(guān)的例子也可以成功引起他們的注意,加深理解。就說在學習課文大課堂《介紹一樣產(chǎn)品》時,要介紹到物品的名稱,成分,用途,注意事項這些內(nèi)容的。學生一開始都不知道該開口,課堂氛圍很尷尬。我眼珠一轉(zhuǎn),主意上來了:同學們看,我手中的是什么?——粉筆。我就用粉筆來作為例子,把它碾碎,告訴他們這些白色的粉末就是石膏,也就是它的成分。粉筆的用途就更不必說了(寫字)。當講到注意事項時,我把手一松,粉筆“啪”一聲摔地下成了幾根,學生一看就明白了——粉筆不能摔。萬事開頭難,有了真實的例子,他們紛紛把身邊學習用品介紹一遍,整個課堂十分活躍,效果大好。
就這樣,利用自己幽默詼諧的語言、肢體扮演以及說故事、舉例子的方法,展現(xiàn)了一個多彩的課堂,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營造了一種活躍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