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志勇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提出“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口號,而這一任務的實現(xiàn)需要學校源源不斷地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特別是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課程的改革中所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自然而然地承擔起這一責任。因此,課堂教學有效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對他們學習能力的后續(xù)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標準;提高教學效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46-01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把所獲取的有效信息進行加工,進而鍛煉和提升自己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傳統(tǒng)的做法,使課堂的教學效果出現(xiàn)低效甚至無效化。其問題大致如下:(1)以教定學:有些教師會把課堂當作讓學生配合他完成教學思路的過程,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了,這可能是課前忽視了對學生情況的了解與分析,以至于課堂中出現(xiàn)許多無效的重復。(2)過度依賴教材安排。教師對教材上的內容生搬硬套,生怕沒有把教材教完,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因而對教材的處理脫離了學生的實際,課堂成了教材的傳聲筒,教學設計上單一乏味、沒有創(chuàng)意,也沒有創(chuàng)新,無法調動學生的激情和主觀能動性。(3)教法單一。教師過度依賴教案,把知識簡單也傳遞給學生,當學生出現(xiàn)與課堂設計不吻合時,往往會把學生強拉回課堂,引導學生給出預設的答案。整節(jié)課就像一場教案劇,課堂成了演示的舞臺,學生則成了群眾演員,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點撥和提高。這些做法極大地限制了課堂教學的成效。
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認為:教師要不斷地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地學習新的課程教學理念與方法,大力推進學科素養(yǎng)。素質教育的實施靠學校,學校的生命是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課堂,課堂的焦點是教學的效率和效益。課堂的有效教學就變得非常重要。
有效教學的標準是學生有效學習,只有學生的學習有效、實用,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有效教學其核心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得到有效的進步和發(fā)展,有效教學的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多少學生多大程度上取得進步和發(fā)展,是否引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信心和愿望。
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其核心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不僅是在知識和技能取得進步與發(fā)展,而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生與價值觀等得到全面的、可持續(xù)的進步與發(fā)展。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要通過符合教與學的規(guī)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學來獲得。
那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教師要有效地進行備課
首先要研讀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的理論依據(jù)和操作指南,它對教學有很強烈的指導作用。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因為教師是用教材來實施教學的,而不是單純地教教材,要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處理和使用教材。
備課要有可操作性,細致、充分,不僅要整體把握教材,還要做足細節(jié)的功夫,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承受能力,盡量做到恰如其分并且能有效地突破。
教師要認真地編寫教案,規(guī)劃課堂,形成文本,還要跟同年段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設計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教案與學案,編寫課堂上與課后的相應練習,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課程知識,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并為后續(xù)的自學能力夯實基礎。二、教師要認真有效地上課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過程,是師生相互交往的過程,其核心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在課堂上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積累與經(jīng)驗。
要使課堂有效,首先教師要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效,教師的有效是學生學習有效的前提,學生學習有效是課堂教學有效的目標所在。這些有效體現(xiàn)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得到明顯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否得到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是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如何來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即學情出發(fā),教師要深入細致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等情況;其次課堂教學要遵循學習的規(guī)律,教學生不會的,學生會的不教,可采用問題教學法,即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chǎn)生新的問題,再分析、再解決,不斷重復,把學習推向一個新的更高的境界。也可采用實踐認識論,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地從實踐中獲取新知識,從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又得到實踐。教師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思路,使之與學生相適應,達到最佳效果。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細致有效地輔導
首先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讓學生自己先發(fā)現(xiàn)問題并記錄下來,課中或課后讓老師來幫助,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就是有效的導。其次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知識框架與水平,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些題目,讓學生來做,進行當堂訓練,在課堂上即時進行反饋、總結、反思,做到真實,有序,緊張、有效地學習。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就是課堂的效率與效益。四、教師要有效地布置練習
練習(作業(yè))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知識相互了解的一個紐帶。精選的習題讓學生有效地復習、鞏固舊知,運用并拓展新知;教師也通過相應的習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利于下一節(jié)課有針對性修正教學思路和策略,使課堂更加靈活有效,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率,有興趣,有激情。
因此,在一節(jié)課后,布置相應的練習題目進行復習、鞏固,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提高。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作業(yè)要進行及時地跟蹤、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讓這些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使作業(yè)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推手。當然了,在作業(yè)上要控制適當?shù)牧?,題目的難易要有梯度,兼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五、教師有效地管理課堂
課堂管理的模式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激情與效果。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建立一個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
課堂學習既要顧及每一位學生,也要兼顧整個班級的整體學習。這就要求老師一要愛學生,二要認真教學。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要,包括心理上,生活上、學習上等諸多方面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自覺性,自愿地參與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來。學生才能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使學生自身的許多方面得到發(fā)展。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是課堂學習氣氛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這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權威性和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接納度,有利學習的進一步推進與深化。
2.建立教學常規(guī),讓學生明確他們的學習行為。
這是課堂教學能夠順利實施的保證。在此基礎上,既要體現(xiàn)一致性,公平性,又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個別差異。
3.教師自身的能力與素質高低也是至關重要的。
課堂中教學內容的安排合理與否,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有效與否,重難點有效突破與否,都與教師自身具備的教學能力和教學風格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豐富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多與同行進行交流切磋,不斷反思,不斷進步。六、教師對學生要有效地評價
有效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過程與結果做出價值的判定,其目的是判定學生是否達到教學所要求的目標以及達到教學所要求的目標的程度。它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因此,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過程、效果的評價中肯與否對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評價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要樹立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傳授和教學管理的權威性,明確師生之間的差別,師生又要互相尊重,體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這樣才能使評價公平、公正、客觀、有效、才能對學生的學生有促進作用。
其次,人人都喜歡受到別人的贊賞。贊賞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及表現(xiàn)的肯定,這就要求教師盡量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哪怕只是一小點;要盡量縮小學生的缺點,即使有點大。正面的評價與激勵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產(chǎn)生持久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潛能的發(fā)揮種下好種子。
當然,這一切還要以課堂的紀律約束為前提。因為,良好的課堂秩序是維持有效教學所必需的,可以減少學生不良行為的發(fā)生。比如,有些學生上課會走神,思想上開小差;有些同學會有小動作;有些同學愛小聲說話等小毛病。教師在課堂上稍加管控,就可以把學生引回課堂學習中來,只要教師分寸把握得當,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總之,要使課堂教學有效地實施,讓學生有效地學習,需要通過各種科學途徑來實施。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組織者和負責人,其自身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教學水平、教學風格、教學理念等對課堂教學行為與效果好壞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知識和教育教學理念,為自己充電,還要深入地研究課堂教學,向名師、教育專家學習,多與同行交流,不僅要在校內,更要在校際或不同的省市之間。對待學生要像對待家人一樣,細致入微,才能使教學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有效教學叢書)作者:余文森等編著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04月.
[2]韓素潔,優(yōu)化課堂管理 發(fā)展自主學習[J].學周刊,2011年26期.
[3]梁紅梅,孔凡哲,胡云池.中小學優(yōu)質高效課堂建構的保障條件與實踐操作[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9).
[4]宋士俊,淺議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東方企業(yè)文化》 ,(15):172-172:2010.
[5]鄧慧杰 我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優(yōu)化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