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周勝
【摘 要】現(xiàn)在各個領域已經(jīng)離不開信息技術了,而信息技術中發(fā)展最快的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廣泛地運用在我們的教學中了,它的優(yōu)越性也越來越明顯。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和激發(fā)興趣;巧用多媒體技術,化解教學中的難點;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渲染情感;將多媒體技術變?yōu)榭茖W教學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合理運用;優(yōu)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34-02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曾幾何時,智能手機、網(wǎng)絡購物、大數(shù)據(jù)等新事物撲面而來?,F(xiàn)在各個領域已經(jīng)離不開信息技術了,而信息技術中發(fā)展最快的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廣泛地運用在我們的教學中了,它的優(yōu)越性也越來越明顯。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功能于一體,不受時空限制,直觀、形象、生動,有較強的感染力。而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新課程標準也重新定位了小學科學課程具有具有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的性質(zhì)。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對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對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過度運用,又會適得其反。那么,怎樣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來優(yōu)化我們的科學教學呢?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和激發(fā)興趣
人的個性發(fā)展不僅依賴于人的先天素質(zhì)和外部環(huán)境,還依賴于自覺意識和能動作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是科學教學的首要任務,而達到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的目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是最有效的手段。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鬃右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如果小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自覺、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而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使學生置身于一種聲像同步、五彩繽紛、動靜結合的情境之中,從而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種類繁多的動物》一課的教學中,我收集大量的有特點動物圖片和小視頻,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有趣的動物世界,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并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很多學生還搶抓機會積極展示自己所知道的有趣動物。再如《在星空中》的教學中,先用課件播放了幾個影視明星的小資料,然后問是不是屬于這些星座的人就有可能成為明星呢?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的嗎?星座與人的命運有關嗎?由此引入星座概念,學生興趣盎然,探索的積極性也被調(diào)動起來。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化解教學中的難點
因為小學生抽象的理解能力有限,科學課上有些知識難點是教師難以口述清楚的,也許還會越講使學生越感覺深奧。例如四季交替知識,如果教師講述,所需時間肯定不是一時半會,還不一定能達到效果,于是我采用了四季形成的演示動畫來進行教學,直觀、形象的動畫演示,學生很容易就懂得了成因。還有在《太陽系》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了解太陽系的家族成員和它們的大小,如果只是用簡單的文字說明和去讀課文中表格的數(shù)據(jù),學生可能不感興趣,也枯燥無味。于是,我借助多媒體技術設計了一個動畫的模擬太陽系家族,這樣,各大行星的大小,與太陽的距離,運行軌跡等都一目了然?,F(xiàn)在科學課本一般有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或引導下去進行調(diào)查、考察或實驗,但有些活動,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完全展現(xiàn)的,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例如在教學《污水和污水處理》這一課時,污水處理的流程,制作課件以動畫演示并配以文字語言解說,使學生既懂得了原理,又如同實地參觀了污水處理廠。另外,由于實驗器材的缺乏或其它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難以完成,或者是有些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旦操作失誤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情況下,還不如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模擬操作。實驗如同玩游戲一樣,操作正確,有提示性鼓勵;操作錯誤,課件會顯示失誤操作所引起的后果;操作過程中還可以設計步驟提示。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實驗,更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正確操作實驗的重要性,從而使科學實驗化難為易。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資源
課本中的資源是有限的,一是內(nèi)容受限,二是實地和實時受限。教師在備課時還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大量的去查找補充教學資源和拓展教學內(nèi)容;對教材中不符合本地實際或是已經(jīng)過時的內(nèi)容時,需要進行替換、更新、補充,選取符合本地實際,學生比較熟悉的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實時熱點資源,更有利于教學。比如《環(huán)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一課教學,除了課本里的內(nèi)容外,我就增加我們當?shù)氐膶W生熟悉實景污染圖片,學生明白環(huán)境污染問題就在我們身邊,與自己切身相關。再如《探索宇宙》的教學中,課本中只提到了“嫦娥一號”,于是我補充了嫦娥二至五號的相關內(nèi)容介紹,對人類探索宇宙不斷努力的腳步有了更感性的認識。針對學生的好奇心,我還布置了學生課后去網(wǎng)上收集有關航空探測器的知識及故事,以及有關外星人的爭議,網(wǎng)絡中大量的信息資源,成為新知識的來源,成為源源不斷的學習財富,進一步豐富了教學資源。這樣既能深化探究學習,又能延伸探究成果。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渲染情感
科學課同樣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運用多媒體技術渲染情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飽含深情的語言,動人心弦的音樂,具有強烈沖擊視覺效果的視圖,在營造氣氛,情緒引導和抒發(fā)方面是教師個人能力無法企及的。比如環(huán)境遭受破壞的慘狀,大自然災難來臨的無情,動物受傷害的哀鳴,人類濫捕亂獵冷酷麻木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再現(xiàn),從而帶給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極強震撼,達到事半功倍的情感教育效果。我在對學生進行珍惜水資源教育時,用圓形統(tǒng)計圖的形式動畫演示地球上淡水資源的占比只有0.3%,再展示水資源污染嚴重的狀況和危害,然后播放電視公益廣告——“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認識到淡水資源確實稀少,有了危機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當然,多媒體技術也并不是萬能的,事物都有其矛盾面和相對性,正如“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一樣,不要因為其優(yōu)越,就過度依賴;不要因為其便捷,就擯棄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如果讓課件代替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讓視覺代替了手感,讓動畫代替了板書,讓絢爛的畫面轉移了學生得課堂注意力,那就得不償失,成了畫蛇添足。數(shù)字化的教學具不是術學知識的簡單圖解,應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服務,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問題探究的情境,提供探究素材和信息,啟迪學生的思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信息技術早已飛入了我們尋常的百姓家,不要讓年齡束縛了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要努力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技術變?yōu)榭茖W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會使我們的科學教學更加方便有效。
參考文獻
[1]郝惠.《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魅力中國》,2013年第13期.
[2]黃建剛.《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用處》,《商情》2015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