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慧
【摘 要】口語交際是人們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交談、演講、辯論等的一種言語交際活動,具備直接、簡便、迅速的特點,使用最多、最廣,是基本的語言信息交流手段。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情境;氛圍;辯論;實踐;素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30-02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yǎng)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因此本人認為,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一、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導入
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創(chuàng)設符合生活的交際情景,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fā)出來,這樣每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
在教學《打電話》時,我會給學生擺上電話道具,給學生戴個頭飾,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場景扮演各種角色進行對話練習。如:1、小明生病了,請你扮演小明打電話向老師請假。2、小紅本來與小英約定去公園玩的,但是媽媽生病了不能赴約,請你扮演小紅打電話跟小英解釋。3、小光因體育訓練時間延長,不能按時回家,請你扮演小光打電話告訴父母。通過模擬這樣的場景,學生興致百倍地投入到口語交際中去,既激發(fā)了興趣,又培養(yǎng)了角色意識。
又如教學S版四年級下冊《我心中的校園風景線》,我先讓他們觀看我自己錄制的視頻《美麗的校園》:在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學校草坪上一片綠油油的;花紅柳綠,小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校道兩旁的榕樹、小葉欖仁、秋楓樹換上了綠色的新裝,鳥兒歡快地唱著歌飛來飛去;國旗下同學們在盡情地玩耍、踢球……通過視頻,學生不知不覺地被帶進了美麗的校園,領略到美好的風景,激發(fā)了孩子們說的欲望,說起來滔滔不絕。就這樣,口語交際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我不但在單元的口語交際課里創(chuàng)設交際情景,還盡量從學生們熟悉的或有興趣的生活中去構思教學情景,努力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例如:我班的潘秋梅同學品學兼優(yōu),但家境貧寒,每天晚上既要完成作業(yè),又要幫奶奶編織大量的竹器幫補家用。如果完成了作業(yè),就不能幫奶奶編竹器,生活就更加艱難,如果幫奶奶編竹器,又不能完成作業(yè)。潘秋梅同學到底應該怎樣做呢?由于這個話題非常貼近生活,同學們爭相發(fā)言,各抒己見,紛紛為這位同學出謀劃策??谡Z交際的能力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蓖ㄟ^貼近生活的交際情景,激發(fā)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說和聽的愿望,學生便能找到口語交際的“利器”,訓練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二、營造良好的氛圍
“孟母三遷”說的是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這充分說明環(huán)境氛圍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心情愉悅,能說會道的孩子變得侃侃而談,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拋開顧慮,敢于說出自己的感受。
1.演講與辯論。
結合單元的教學以及主題班會,我不定期組織學生舉行演講比賽和辯論會。如:學年初,實行班干部競選制度,組織了“班干部競選”的演講比賽。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先在小組進行,確定中心,組織好材料:競選什么職務,為什么要競選?競選成功后會如何做好工作……這時,學生的興趣盎然。由于都作了充分的準備,大部分的學生都說得非常有條理,極具說服力。很多學生還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并競選成功。我還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適時舉行辯論會。如學習完《圓明園的毀滅》后,組織學生以“該不該重建圓明園”為主題進行辯論;還有“女大學生獨自一人游西藏慘遭殺害,你對此事有什么看法?”“我們該不該抵制日貨”等進行辯論。同學們都饒有興味地投入口語交際訓練中。
2.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我在教學S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百花園三口語交際《人間處處有真情》時,我提前布置學生走上大街小巷,每人做兩三件好事。上課時,先引導學生議一議他們是怎樣幫助別人的,然后讓學生模擬情景進行扮演。由于有了實踐的過程,學生有切身感受,做好事的情景歷歷在目,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蓖ㄟ^這樣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訓練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會有更深刻的感受,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三、挖掘教材的訓練素材
“智慧不能創(chuàng)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機遇的贈予,而智慧的驕傲在于利用了它們?!薄?埃德蒙·伯克。小學語文教材中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選擇口語交際訓練的切入點,創(chuàng)造更多的口語交際訓練的機會給學生。例如:學習了S版六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命運是悲慘的,假如她沒有死,而是來到了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中,你會說些什么呢?可以為她做些什么呢?”提出問題后,先分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個成員當眾演講。由于學習課文時,學生讀懂了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不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而且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小女孩,不要傷心難過,雖然你失去了疼愛你的奶奶,可是有我們關心,幫助你,你一定也會和我們一樣快樂的!”有的學生說:“小女孩,我要真誠地邀請你到我家住,讓我那做教師的媽媽幫你補習功課,以你的聰明才智,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大學生!”有的學生說:“小女孩,我會把我的新鞋子送給你,溫暖你那凍僵的腳?!薄?/p>
“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薄急R姆。只要教師采取各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讓學生成為交際的主人,口語交際課也能做到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