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千 趙秀蓮
識字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和趣味化的教學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以下是本文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的幾點嘗試,僅供參考。
一、借助圖片識字加深學生印象
在教學會意字、形聲字、象形字時,教師可以運用看圖識字的方法,尤其在教學一年級生字時,需要通過看圖來認識的字非常多。例如,“口”這個字就像一個人張開嘴巴;“月”就像是一輪彎彎的月牙,當學生明白這一方法后,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很多象形字。又如,在教學二年級“亭、停、鳥、鳴、聞”等字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明白字的意思,比如“亭”的樣子跟“亭子”非常相似,這是一個象形字,有個人走路走累了,來到“亭子”旁邊休息,那么就是“停下來”的意思,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新字的印象。此外,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生動豐富,教師要利用教材“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看圖、讀音識字,教材中每一個“認一認”都是拼音與漢語相對應的形式,讓學生一邊讀音識字,一邊將教材中的圖片與漢字記憶身邊的事物進行聯(lián)系,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字形、字音、字意,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可以激發(fā)學生識字的欲望和熱情,提高學生識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加學小學生對所學漢字的印象,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二、引入字謎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
喜歡猜謎語是小學生的天性,通過猜字謎游戲可以讓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起到鍛煉思維能力的效果,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引入字謎游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識字學習中來,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突破學習難點。例如,學習“畫”這個字可以編寫字謎:“一塊豆腐分四塊,放進鍋內蓋上蓋兒?!睂W習“克”這個字可以編寫字謎:“十個弟兄力量大,任何困難都不怕?!睂W習“們”和“閃”這幾個字可以編寫字謎:“一人在門外,另一人在門內?!绷硗?,為了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游戲中來,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自主編寫字謎,同學們積極參與,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比如,以“磨”這個字為例:“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南陽有片林,長在石頭上”學生在游戲中,可以快速融入學習活動,調整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在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的同時掌握豐富的詞匯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再如,設計懸疑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告;一人(打一字)——大;人都到了(打一字)——倒;十二點(打一字)——斗;尼姑掉進河里(打一字)——泥,等等。當學生掌握了字謎規(guī)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字謎,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猜謎語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加快學生的記憶速度。
三、利用動作演示提高識字效果
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設計肢體語言游戲,如:哭和笑、跑步、點頭、搖頭等,對于此類與動作有關的詞,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動作游戲,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做出動作,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再如,在教學“看”這個單詞的時候,將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張望的動作,當同學們都在好奇老師在做什么時,在黑板上寫下了“看”這個字,并且將手和目這兩部分分別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記出來,這樣同學們就會恍然大悟,明白“看”這個詞是由“目”和“手”這兩部分組成的,記憶格外深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在學習“掰”這個字的時候,老師拿著一根粉筆當著同學們的面用兩只手將粉筆掰成了兩半,然后在黑板上寫下了“掰”這個字,將“手”的部分和“分”的部分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記出來,聯(lián)想教師之前的動作同學們就會明白“掰”這個字的字形和字義。此外,在學習“采”這個字的時候,準備了一枝榆樹枝,榆樹枝上長著榆錢兒,然后坐著用手采摘榆錢兒的動作,問同學們老師在做什么?同學們立刻就回答出:“采榆錢兒。”聯(lián)系老師采榆錢兒的動作,同學們恍然大悟,“采”這個字也隨著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了深深的烙印,記憶深刻,理解透徹,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就將字詞知識掌握了起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識字平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樂趣,激發(fā)學生的識字熱情,讓學生不再認為識字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從而進一步強化識字教學的效率,推動識字教學改革。
趙小千,趙秀蓮,山東高青縣黑里寨鎮(zhèn)草地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