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只有教會學生運用自己的心智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問題,去思考和探究問題,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疑中探——發(fā)現(xiàn)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只有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才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條件。那么,怎樣才能讓小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呢?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給自己一雙懷疑的眼睛,在探索中不斷前行。
為了便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一堂語文課,我經(jīng)常把用于講解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更多的是誘導和點撥,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自主學習,讓他們在更自由的空間里去發(fā)揮想象力。比如: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課文時,我首先采用多媒體技術,在視頻中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只漂亮的鹿,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從叢林來到池塘邊?!巴瑢W們,認識它嗎?”大家異口同聲——“鹿”?!奥蛊羻幔磕阌X得小鹿身上哪里最美?”“在獅子和鹿之間究竟發(fā)生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趣味盎然地走進了文本。在解讀文本過程中,我有意提示學生,“獅子跑得快還是鹿跑得快?” “鹿角除了美麗,真的就成了累贅嗎?”“獅子總是追不到鹿,它們吃什么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入文本閱讀當中,用質疑的眼睛再去閱讀課文,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二、問中想——分析問題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不同經(jīng)驗,每個學生都有差異性的知識背景,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就是必然。怎樣才能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問題的分析中閃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這是作為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教學中的關鍵所在,就是讓學生在問中想。沿著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用心思考,用力探究,就會不斷接近問題的實質,就會獲得更多的認知。
比如:在教學《孔子拜師》一文時,板書“孔子拜師”之后,“大家可能都預習過了,誰知道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孔子所拜的老師是誰呢?”這些問題都在學生的回答聲中找到了答案。沒想到,有一名學生突然發(fā)問:“老師,老子是人嗎?”我接到這個問題之后,稍作沉思,沒有回答,而是順水推舟,把這個問題再次交給學生,“老子是人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看起來有些荒唐,但仔細一想,這位學生是動了腦筋的,我也就借此來啟發(fā)大家對老子的認識。學生紛紛發(fā)言,有的說老子是人,有的說老子是神仙,但無論答案如何,他們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思考和議論,都很有效地加深了對老子的了解。然后,我又適時對這位同學敢于質疑、用于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給予表揚,鼓勵更多學生提出問題,但更要在深思熟慮后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三、辯中悟——解決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解決問題,不僅僅是尋找問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開發(fā)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想象,看問題、想問題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有時候給他們一個充分交流和碰撞的機會,往往會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比如:在教學《七顆鉆石》一課時,學生在我的誘導下,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這七顆鉆石跟整個故事有什么關系呢?”“七顆鉆石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嗎?”……我不想直接給他們一個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圍繞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爭辯,各抒己見,在碰撞和交流中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有的同學就發(fā)言說,“鉆石是最后出現(xiàn)的,是那個木質的小水罐首先變成銀的、金的,然后才有了鉆石,說明鉆石是最珍貴的?!币灿型瑢W就緊跟著這個問題進行追問,“鉆石好像是對小姑娘行為的一種褒獎,鉆石的珍貴是不是代表了小姑娘行為的珍貴呢?”“七顆鉆石應該是代表了天上的北斗七星,是一種永恒的標志。是不是預示著小姑娘付出的所有的愛心,就像北斗七星一樣永遠閃亮呢?”隨著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和辯論,文章的主題就水落石出了,更加深了對小姑娘種種行為的感悟,升華了情感體驗。
辯論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和致知途徑,正所謂“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是與非,對與錯,在一番辯論中不但分明立見,并且不斷深入、不斷拓展,常常會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真正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還要善于引導和點撥,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發(fā)問,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
王萍,遼寧開原市靠山鎮(zhèn)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