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是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一種文體,其特點想象豐富,故事情節(jié)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教師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構思出一篇童話的呢?
首先讓學生學會大膽的幻想,合理的的想象。在“創(chuàng)編童話”的過程中,首先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想象事物,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聯(lián)想。這種想象可以是天馬行空的,超越時空、超越自我,甚至想象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事物。例如,阿凡達會來到學校中和大家做游戲,鳥兒會在我們過生日時送來鮮花,狐貍會拿著一支玫瑰花來敲我的門……這些都是合理、大膽的想象。一直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就會有無窮的想象力。
但是這種幻想和想象一定是合理的,如《海的女兒》中,美人魚們生活在海里,她們的生活環(huán)境里有她們居住的龍宮、海底的美麗環(huán)境、貝殼、彩色海草……倘若她們生活的環(huán)境如同人間一樣,那就會失去童話的色彩。
其次讓學生充分利用“讀寫繪”,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繪本是孩子們最喜歡讀的畫書,圖畫精美,語言簡單、精煉,對訓練孩子想象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學期我利用教繪本的機會,讓孩子打開繪畫紙,參與創(chuàng)作繪畫,展開想象,自由作畫,把想到的東西畫出來。“畫好故事”以后,再給畫面配上文字,就成為一篇簡單的童話故事了。
第三、利用情景表演的形式,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編故事的能力。例如繪本《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可以先把學生分成幾組,每組四個人,分別扮演大灰狼阿力和三只小豬,將故事表演出來,表演時可以加以創(chuàng)造,不要完全按照原文表演,甚至可以創(chuàng)編故事情節(jié)。最后商量得出結論:真相往往有很多面,站在不同的角度我們會發(fā)現(xiàn)說法會有很多,但真相永遠都只有一個,怎么樣辨明真相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去分析。這樣的形式孩子們比較喜歡,對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第四、讓學生喜歡續(xù)編童話故事,讓童話故事衍生出無限的生命力。童話故事之所以被孩子們所喜愛,是因為它可以被孩子們進行再創(chuàng)造;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有時候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事情節(jié)甚至能和作者相媲美。每一篇童話故事都是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
如《小木偶的故事》這篇童話,構思巧妙,以“笑”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臉上添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誤解,被懷疑;直到女巫出現(xiàn),賦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讓他真正獲得了快樂。那么,小木偶有了笑的表情后,又會遇到什么事情呢?這定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小木偶奇遇記”,大膽續(xù)編故事:小女巫讓小木偶有了自己的表情,小木偶對小女巫感激不已,他會對小女巫說什么呢?他能向小狐貍要回自己的背包嗎?如果再遇到老婆婆他會說什么呢?他還能回到老木匠身邊嗎?把這些想象寫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雖然種類很多,但在故事情節(jié)的編排上還是有章可循的,要想創(chuàng)編出一篇精彩的童話故事,掌握一點小技巧也是必要的。
比如以下這幾種方法就是童話作者常常用到的。
1.抓只動物的某一個特點來構思童話。如《小壁虎借尾巴》利用了小壁虎的尾巴會再生;《小蝌蚪找媽媽》就是根據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身體的不斷變化來創(chuàng)作的。學生都很喜歡小動物,讓學生想一想,小兔子的眼睛為什么是紅的?是不是從小愛哭鬧,把眼睛哭紅了?蝴蝶的翅膀為什么那么漂亮?是不是整天在花叢中飛,染上了各種花兒的顏色?把這些想法編寫成一個個童話故事,孩子們再寫童話故事就容易多了!
2.學會用誤會法,去揭示故事中的大道理。誤會法造成故事的懸念,會使情節(jié)變得非常的有趣,因此,常為童話家所運用。著名的安徒生童話《丑小鴨》和馬爾夏克的童話詩《笨耗子的故事》也都運用了誤會法?!俺笮▲啞闭`生在養(yǎng)鴨場里,于是,被大家誤認為是一只“丑小鴨”,以至它命運多桀,一再被大家看不起。誤會法形成了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讀者對“丑小鴨”命運的同情和關注。而《笨耗子的故事》則讓笨耗子誤把聲音甜美的大貓當作最合適的保姆,這一誤會的最后結果可想而知。
3.巧用巧合法,讓故事更有戲劇性。巧合法在傳統(tǒng)童話中運用十分普遍,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紅帽》等作品中都有一些巧合情節(jié)的安排。如“白雪公主”在林中巧遇七個小矮人,死后又巧遇路過的王子;“灰姑娘”巧得仙女的幫助;“小紅帽”巧被過路的獵人搭救……都充滿了戲劇性的巧合,也使懲惡揚善的傳統(tǒng)主題得到了圓滿地表現(xiàn)。
伊春霞,山東淄博高新區(qū)第二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