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課標》中,對小學語文作文有明確要求,小學作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然而,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并沒有收獲到良好的結果,學生普遍暴露出缺乏思維邏輯,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等,語言過于簡單或浮夸等問題。作文教學的方法在信息化的時代下,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空間,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改變過去沉重迂腐的教學方法,善于利用信息化的便利和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新,使教學方法變得生動活潑,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概述
現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面臨著學生語言混亂,對寫作的興趣越來越少,教師教學方法缺乏改革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明確現存問題和掌握小學生的思維邏輯特點及行為特點。只有具體客觀地針對面臨的弊病做出調整和改進,進行合理有效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才能改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首先要明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是過分重視寫作技能訓練,輕視興趣情感的培養(yǎng)。盡管大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和對作文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不能完全從之前古板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中脫離出來,會受刻板模式的影響。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就很容易引導學生把作文學習的重心放到研究句子結構、遣詞造句、題材和文章材料安排等方面,多用華麗辭藻而忽視了作文本身的情感表達,不利于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二是過分重視文章思想性,輕視日常生活題材的選擇。長久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過分強調作文中心思想的地位,偏重于文章的思想性而不是真實性,導致小學生的文章經常出現千篇一律的“假大空”,將文章主旨刻意升華,甚至與文章內容不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些教師經常強調作文的最后一段要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和升華,但是,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尚且不能夠形成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如果硬性要求讓他們進行思想總結,這就容易造成文章結構固化單一,一味按照教師的要求和指導去寫作,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進而也容易限制小學生在作文寫作時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那是教師忽略客觀實際情況而不負責任的表現,不僅容易使學生對作文寫作產生抵觸心理,甚至還會影響其正確三觀的自然養(yǎng)成和健康發(fā)展。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信息創(chuàng)新途徑探索
第一,要激發(fā)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熱愛和興趣。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對作文存在抵觸心理,提不起對寫作的興趣,因此,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得到提升。因為作文首先是記敘事情或描述人物,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很大程度是依賴個人的感覺和初步認知,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看法,滲透著嚴謹的思維邏輯。可以說作文是考查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方面。為了使學生能夠愛上寫作,語文教師首先必須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倘若不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那自然對作文寫作失去了原有的興趣,更不必說培養(yǎng)和激發(fā)熱愛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借助課堂多媒體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比如采用插入圖片和音頻視頻等方式輔助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既能夠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又能形象直觀而且印象深刻地理解和記憶學習的知識。因此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作文的課堂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小學生對語文作文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建立起事物之間基本的邏輯聯系,也為以后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我們知道,作文來源于生活,缺乏生活經歷和色彩的作文宛如一潭死水,寫作素材和靈感與實際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要求,要不斷引導學生擁有善于觀察和發(fā)現的眼,無論是花草樹木還是花鳥魚蟲,無論是大家還是小家,只要所見,只要所聞,都會有或深或淺的印象,在此過程中,就會鍛煉學生自主地去發(fā)現和觀察,而且要鼓勵學生擁有善于思考的頭腦和踴躍發(fā)言的嘴巴,讓學生可以對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對身邊的人事物做出自己的評斷和認知,從身邊的真實見聞和經歷中學會推崇真善美,摒棄假惡丑。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慢慢地學會關注生活,學會熱愛生活,為小學語文作文寫作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
第三,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玩也是一門學問,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印象深刻,且有思想感觸,也會為寫作提供不少便利。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描述所聞所見,暢所欲言并且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從生活中發(fā)現和選擇寫作素材,是當前語文作文教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小學生從豐富的課外活動中發(fā)現奇妙的事物,探索未知的世界,將自己所感興趣和印象深刻的內容利用隨筆或者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長期的培養(yǎng)和鍛煉,就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發(fā)現作文的無限魅力。
第四,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將聽說讀寫相結合。不可否認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基礎,而廣泛的閱讀是優(yōu)秀寫作的保障。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可以根據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和認知水平有選擇性地推薦一些經典讀物,既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寬視野,又能為良好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天馬行空,有廣闊的思路和想象空間,處理作文素材和命題時能夠有明顯提升,做到游刃有余。同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迸發(fā)奇思妙想和想象力豐富的優(yōu)勢,注重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注重鍛煉將聽說讀寫相結合的能力,實現閱讀和寫作相結合,讓學生將所見所聞繪聲繪色地說出來,既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改編故事的方法,鍛煉其思維邏輯能力,在編寫之后,鼓勵學生帶有情感地大聲朗讀,在朗讀時進一步地感受語言的魅力,深入地了解情感。
第五,作文鑒賞與點評。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教材是教學的根本,在課堂講解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并做好標記,標記自我認為語言優(yōu)美的詞句,以便摘抄積累,標記不懂的詞句,以便課堂更好地理解。課堂上讓學生自由討論,對于文章的看法和疑惑,自主提問,教師講解,使學生能夠深入詳細地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及思想體現。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所寫的作文中挑選出許多優(yōu)秀的文章,在班級中進行朗讀,讓學生將自己所寫的文章與優(yōu)秀范文進行比較,從而找出自己文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方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層樓。通過比較分析,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掌握文章寫作的相關技巧。比如說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定題目寫作文的時候,學生就可以根據寫作的題目來進行聯想和想象,教師再對小學生的寫作加以指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增強對寫作的自信心。學生之間的作文傳閱以及點評賞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時按照學生同齡人之間的評判標準來判斷作文的文章結構,遣詞造句等是否恰當得體,中心思想是否積極健康充滿正能量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學生心中,他們不只是被老師衡量的對象,他們有平等的身份可以在心中衡量自己與其他優(yōu)秀者的差別,進而借鑒與學習,自我激勵和欣賞使得自己更加出類拔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擺脫老師為主,學生為客的觀念,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自主地,進取地,積極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種觀念的轉變不僅體現在作文的教學學習中,更體現在學習的方方面面。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全面提升小學作文的綜合水平,小學語文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對于之前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每一位教師都需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探討最有利于學生的教學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注重激發(fā)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和熱愛,引導學生提高對大自然的觀察能力,善于發(fā)現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在愉快融洽的氛圍中學習成長,正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主張建立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目前,小學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途徑的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通過筆者的作文創(chuàng)新性教學探索能夠激發(fā)出更多人的靈感,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寫作能力帶來更多幫助。
李璐,山東臨淄區(qū)齊陵街道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