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清文
摘 要:小學數(shù)學復習的好不好,關系到教學質(zhì)量是否能夠得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能夠增強。當然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去制定教學計劃,有計劃的進行教學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復習;策略
一、明確復習目標
1.依據(jù)教材。
復習要從教材整體性出發(fā),按知識體系或按章節(jié)單元,抓住重點與難點來考慮復習目標,使學生能初步對知識的整體性進行把握,進一步對重點與難點知識進行加深與拓寬,從多層次、多角度認識重點與難點知識,以求解題時不會遇到大的障礙。
2.依據(jù)課程標準。
既要考慮到學段目標,又要考慮到學習內(nèi)容的具體目標。
3.依據(jù)學生實際。
所謂學生實際就是對學生的認知和能力要了解,對學生的求知心理特點要掌握。既要研究學生的群體,又要研究學生的個體。尤其要對基礎好的和基礎差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目標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學起來各有所得。實際教學活動中,就某一節(jié)課的目標而言應有所側重,不要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要有計劃地將課堂復習目標重點定位在認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從而保證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二、優(yōu)化復習方法
1.以學生為主。
復習過程是一個信息交流過程,在這個求知中,學生是主體,教材是客體,教師是媒介,教師起著溝通學生與教材的作用。復習中必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教師代替整理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實踐整理,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訓練和提高,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
2.以課本為主。
復習時既要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又要會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點。因此,我們扎扎實實地抓好課本知識點,把課本與資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3.以課內(nèi)為主。
要將問題盡量解決在課堂上,上課前要認真做好準備,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講練時間。講要講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練要練出新花樣,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學生通過教師講、自己練,有常學常新之感,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之效。
4.以練為主。
復習課應充分體現(xiàn)“有講有練,精講多練,邊講邊練,以練為主”的原則。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機會,內(nèi)容要“全”,練的習題要“精”,練的方法要“活”,練的時間要“足”,訓練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
5.以發(fā)展能力為主。
復習要重溫學過的知識,但不是簡單的重溫,而應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提高、發(fā)展,同時向外延伸拓寬,而且方法要靈活,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能力。
三、應用練習關注綜合性
1.應用練習要典型。
在練習的設計中選擇學生平時出錯較多和體現(xiàn)典型解題思路的習題,注意問題的綜合性和呈現(xiàn)方式的多樣化,既鞏固基礎知識和技能,又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多邊形面積的總復習”練習時,每人發(fā)一張紙,紙上設計了同樣的長方形若干個,要求學生在這些長方形中分別畫出一個你學過的平面圖形,使這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并求它的面積??凑l畫得最多最合理,算得又準確。學生畫出的圖形有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這樣的練習既鞏固了所有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又不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時又能使不同學生的思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應用練習解題方法多樣化。
方法多樣化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復習完各種應用題后,我們又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有兩桶油,第一桶重48千克,第二桶重36千克,問從第一桶倒出多少千克到第二桶,兩桶油質(zhì)量相等?這題學生既可以用方程解、也可以用列式計算,解題思路不同,但只要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都能得到答案。
四、合作探究,查漏補缺
通過練習查漏補缺是復習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很多學生在梳理知識時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次查漏補缺,這是對知識系統(tǒng)化的梳理補充,但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認知水平肯定存在著差異,各有所短,不是每個學生通過知識梳理就能把所學知識完全掌握的,教師在梳理知識時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使教師有心面面俱到、不厭其煩,也因為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缺失而收效甚微。這時通過練習,讓學生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識沒有掌握,通過“對子”和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先獨立思考,不會的問“對子”;若“對子”不能解決的在小組共同探究,集思廣益,取人之長,也許在其他同學的提醒下提問的學生就想起來了,這個過程讓會的學生產(chǎn)生自豪感,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提問的學生對于自己遺忘的、疏漏的好好撿拾,有針對性地復習,通過合作探究進行查漏補缺,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完善認知。因而,復習需要關注學生主體積極投入狀態(tài)下的個性化查缺與完善,鼓勵學生人手一本“總復習訂正本”,對自己的錯題進行記錄,靈活運用訂正本,經(jīng)常翻閱分析,力爭錯誤不再重犯。集中補“缺陷”,真正提高復習效率。
小學數(shù)學畢業(yè)復習課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把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理清知識系統(tǒng),彌補之前學習知識的不足。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去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韓梅.對上好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04).
[2]宋潔.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的教學情境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