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鈺瀅
摘要:民間非會計營利組織近年來發(fā)展建委迅速,然而與之配套的會計制度并沒有進行完善,2005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十多年來并沒有進行修訂,2016年9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填補了部分空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篇文獻綜述旨在綜合國內眾多學者的相關研究,總結當前制度執(zhí)行過程中的若干問題,從而為進一步完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慈善法;問題;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非營利組織已經成為市場經濟體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發(fā)展尤為迅速。然而,2005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經過十年的實踐應用已經暴露了諸多問題,與現實嚴重脫節(jié)。2016年9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同時,2016年10月11日,民政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為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制度填補了部分空白。但是,新出臺的法律法規(guī)同樣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近年來,由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體系的不完善,導致中國的慈善事業(yè)處于尷尬的境地。一系列的貪污丑聞,如2011年的中國紅十字會“郭美美事件”,2014年嫣然天使基金、壹基金貪污捐款,都深深刺痛著公眾的神經。民間非營利組織陷入“信任危機”,作為其最大財政支持的政府同樣也會面臨公信力喪失的局面,甚至掉入“塔西佗陷阱”。
為了促進民間非營利組織系統(tǒng)性的會計制度的完善,作者整理了多位作者對于本課題的觀點加以系統(tǒng)闡述。經過篩選之后選取了2010年以來較新且參考價值較高的19篇文章作為本篇文獻綜述的基石。
二、研究意義
(一)民間非營利組織現狀
根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符合以下三個條件:⒈不以營利為目的;2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因為出資而擁有非營利組織的所有權,收支結余不得向出資者分配;3.非營利組織一旦進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財產應按規(guī)定繼續(xù)用于社會公益事業(yè)。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非營利組織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其中民間非營利組織增長最快。本文研究的主要是是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由表1可以看出近年來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數量增長很快。
(二)改革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現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已經實施10年有余,相關內容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前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的需要,同時由于缺乏必要的外部審計和監(jiān)督,并且該制度在部分民間非營利組織并未得到有效執(zhí)行。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起步較晚,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制度還不太健全,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發(fā)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礙。
三、現行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民間非營利性組織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1.與相關會計制度,法律法規(guī)及現實脫節(jié)
金灝頔在《初探<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適用性問題》中提出,《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制定在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前提、會計一般原則,以及會計要素定義、會計確認與計量和會計報表的某些方面借鑒了企業(yè)會計準則的成果,規(guī)定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13條基本原則,而新會計準則下只有8條基本原則。
同時,他還指出新準則的修訂,使得一些會計要素的核算產生了一些變化,取消了預提費用、待攤費用等科目,更改了非貨幣性資產、借款費用等科目的核算,但是,《民間非營利會計制度》并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
2.與《規(guī)定》部分信息相悖
高一飛、徐亞文在《慈善財產監(jiān)管中的比例限制規(guī)則及其完善》一文中指出《慈善法》六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以外的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標準,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稅務等部門依照前款規(guī)定的原則制定。”而在《規(guī)定》中,非公募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標準卻與公募基金會存在根本性不同。
3.慈善組織取得的實物捐贈貨幣化問題
高一飛、徐亞文同時也指出,“收入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是確認收入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在以安全救災和貧困扶助為主要活動領域的慈善組織,實物捐贈占據著不小的比例,然而某些接收和捐贈的實物(如舊衣物、書本等)的價值往往難以貨幣化。但《慈善法》和《規(guī)定》卻未對這一問題進行回應。
四、總結
通過以上學者的觀點可以看出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且十分急迫,其中完善相關會計體系、明確會計要素與主體、細化會計核算與加強信息披露尤為重要,并且應當及早制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結合起來共同規(guī)范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行為。但是對于上述的原因分析大都限于理論的角度,而沒有結合實際的案例進行研究。另外,在解決問題的措施上,對解決問題的意見措施主要是從宏觀上進行的分析,而具體問題的研究和討論還不夠完整、不夠深入,因此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應該盡快出臺專門的會計準則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張彪,李秀.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法規(guī)體系的構建[J],財會月刊,2015(04):5-9.
[2]張思強、鄒楠,基于營利性行為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變革[J],財務與金融,2014(6):43-46.
[3]舒險峰、張寶紅,對當前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探究[J],財會學習,2017,(21):100-103.
[4]金灝頔,初探《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適用性問題,新財經,2013,(2):173-174.
[5]林靜,慈善信托——慈善事業(yè)與財富管理的跨界融合,福建金融,2017,(3):14-17
[6]高一飛、徐亞文,慈善財產監(jiān)管中的比例限制規(guī)則及其完善,2017,(3):52-61
[7]王作全,解讀《慈善法》:過程、內容、亮點與問題,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16,(6):1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