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娥 廖菊芬
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叭松斆髯R字始”。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也是講好普通話的開端,是打開人類各種文化寶庫的鑰匙,是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工具。把好識字關(guān),語言的發(fā)展就能在高起點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軌道,它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之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二、三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30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币荒昙壸R字上冊大約要求識字300個,要求會寫100個,二年級識字要求識字409個,要求會寫219個.三年級識字要求識字372個,要求會寫226個。據(jù)調(diào)查,低年級學生識字的主要障礙在于學習習慣和學習任務上。在學前教育階段,兒童在學校的生活以游戲、唱歌、舞蹈為主。升入小學,他們還不能一下子接受以學習為主的生活,主要表現(xiàn)為沒有持久的聽課習慣,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歡做小動作。為此我想到,識字旨在探索小學低年級語文多元化識字教學的有效方式與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識字能力,構(gòu)建一種新型的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生活識字模式,從而優(yōu)化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一、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了解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中的現(xiàn)狀,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基本無障礙閱讀,養(yǎng)成在生活中識字、記字的好習慣。
2、通過研究,探索多元識字教學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識字能力,構(gòu)建一種新型的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生活識字模式,以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最高課堂效力。
二、研究內(nèi)容
(一)識字教學趣味的研究。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興趣,是樂學的基礎(chǔ)。要通過多種途徑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如:游戲識字法、謎語識字法、編順口溜記憶法、兒歌記憶法、表演動作識記法、生字加法、生字減法、生字加減法、換部首識字法、生字變臉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等。掌握形聲字識字規(guī)律、掌握會意字、象形字、利用同音字、形近字識字法。漢字本身的特點。漢字具有多義性,結(jié)構(gòu)復雜,小學生比較難于掌握運用。
基于上述的原因,我們在教學中采取如下的對策。
1、學過之后要經(jīng)常復習。復習要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不要只采用簡單集中復習的辦法。既來之則安之,一個好的學生只要靜得下心來,不管處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她的學習肯定是好的,心中猶如有一塊明鏡永遠高懸著,會找時間常復習。(用注拼音后再默寫、一課一聽寫,一單元一聽寫--錯的再改正。)
2、找技巧尋找規(guī)律學習。依據(jù)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及漢字的特點,采取有趣,多變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如引導學生查字典,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去識字,適當舉一些生活實例,以加深對生字的記憶等。
3、上課之前提前預習。要打贏一場漂亮的戰(zhàn)必須要在大戰(zhàn)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磨好槍擦亮刺刀,鼓舞士氣,必勝。學生學習也應如此,在新課教學前讓學生預習課文中的生字,會組詞匯區(qū)別形近字、同音字。使學生通過自學認識生字,勾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讓學生說出在預習中不認識的生字,把它板書出來,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學,讓學生聊起來,如學生找到了一個快速識字的好法子:形聲字識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區(qū)分前、后鼻韻母字的訣竅。例分是前鼻韻母,加了偏旁后的份、粉、芬、汾、紛、酚、忿統(tǒng)統(tǒng)是前鼻韻母一定不會錯。方是后鼻韻母,跟他有關(guān)的放、房、防、訪、芳、仿、舫、肪、紡、妨、彷全是后鼻韻母,羊是后鼻韻母,以羊相近的這些字例樣、癢、洋、氧、恙、漾、佯全是后鼻韻母。旁是后鼻韻母,像帶旁的榜、傍、膀、磅、謗肯定是后鼻韻母準沒錯哦。
(二)識字教學方法的研究。
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會”學,靈活掌握所學知識。如:基本筆畫鞏固法、規(guī)律識字法、區(qū)別比較識字法,利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區(qū)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如口渴了要喝水,怎樣區(qū)分渴和喝呢?口渴需要喝水,口渴,有三點水旁,渴水啦,大大的寫出口渴;喝水要用口喝,指著嘴巴,四四方方口,即喝水,又大大寫出喝水。這樣學生就牢牢記住了。
(三)識字教學情境的研究。
(1)在學校環(huán)境中識字。校名、校訓、小學生守則、班級名、同學名、課程表、黑板報、名人名言、花草樹木的標簽、圖書角的課外讀物等都是學生豐富的識字素材。
(2)在家庭環(huán)境中識字。通過看電視、畫報、圖書、卡片、手機等進行親子閱讀,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商標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機教孩子識字。
(3)在社會環(huán)境中識字。引導學生在上下學途中認街道和單位標牌、環(huán)境提示語、廣告宣傳標語、留心公交車牌、大街上的廣告牌、商店牌匾名、醫(yī)院名、超市牌等,再憑借教材有意識地引導,促成學生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識字的習慣。如鹽巴、面條、餌筷、牙膏、牙刷、牙簽、香油、達利園、盼盼食品……用心識記過目不忘,學習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皆有學問。
(四)識字教學評價的研究。
(1)組織學生建立識字袋。識字袋平時存放在家中,定期交流,并評選班級“識字大王”。
(2)開設(shè)課外識字交流課。
根據(jù)學生在課外識字的具體情況,以學生受益、盡量不加重學生負擔為原則,定期安排識字交流課,可圍繞一個專題(如,蔬菜、水果、花草樹木、動物、姓氏、文具、玩具、商標、廣告等),交流識字成果。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我非常贊同。生活教育論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具有國際影響的重要教育理論,它是陶行知在教育改革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陶行知認為,生活與教育是緊密相連的,“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苯陙碓S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已逐漸形成了共識。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就有多么廣闊?!薄吧钐幪幗哉Z文”。只有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才有無窮的語文資源可供開掘,學生學習語文才有興趣。生活中有語文,學習中語文,學習有法,教無定法??傊畬W習語文要善于觀察和積累,形成有意識記憶,知識才能日積月累,溫故知新,循序漸進,基礎(chǔ)知識積累得多了,素材多了,“巧媳婦有米有菜”自然可做香噴噴的飯菜了,自然就會寫作文啦,其它學科也自然而然地好了。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善于觀察善于積累的細心人,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外國人學漢語都學得棒棒的,中央電視臺今年10月份舉辦的第十期《漢語橋》,一百零六個國家參加,美國隊奪得第一,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哪有學不好漢語的道理,連外國人都不如嗎?中國強,我們的責任,我們有責任學好母語,學不好漢語枉做中國人,來讓我們一起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