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切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術也不例外。初中美術教學應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生活為素材,服務于生活,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不脫離現(xiàn)實,更要從現(xiàn)實中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初中美術教學也能從不同程度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擴大藝術影響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審美
一、 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術的美妙
“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美術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課堂不應是枯燥的,而應該是現(xiàn)實生活的濃縮,以課堂中的事物為現(xiàn)實載體,讓美術寄托于此,這樣就能使抽象的知識變?yōu)樯鷦佑腥ぁ,F(xiàn)在日益提倡的便是生活化美術教學,在紙上可見生活跡象,在生活中可見美術蹤影,往日僅限于課堂上的理論鑒賞教學易使學生失去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相反,生活化教學已經(jīng)在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學習欲望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位八年級美術老師在教教材上的第一課《中國畫的形式美》的時候,正值天氣轉暖之際,她看見每個學生手里都持有一把小扇子,形態(tài)各異。她突然靈機一動,想借扇子來教授這一課本來枯燥抽象的學習內(nèi)容。她叫每位學生自己當堂制作一把屬于自己的扇子,學生們都很興奮,激烈地討論著,回憶著小時候折紙扇的美好時光,當大家都輕松地折好了自己的扇子時,老師說,大家常見的扇子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會有各種花草樹木、才子佳人以及名詩名畫等裝點。于是借此老師讓大家在扇子上作畫,自由創(chuàng)作一篇畫作,再通過學生的努力成果,借機引入中國畫中形式美的專業(yè)知識,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畫的畫,了解章法之美,頗有收獲,課堂氣氛也空前活躍。
無獨有偶,在桂美版美術教材的初一教材《美化我們的校園》一課中,教師結合生活中的標志向?qū)W生講解了標志的設計技巧以及注意事項,并說明標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帶領學生走進社區(qū)、街道,親自了解相關標志的設計及應用價值。于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增加,踴躍創(chuàng)作,同時也提高了他們保護環(huán)境、熱愛生活的意識。
從上例中可見要善于把生活融入美術之中,生活中的小小物件都可能是授課的好載體,將生活作為橋梁,學生與美術之間便能更好地溝通。
二、 將美術問題轉化為生活情境,化抽象為具體
美術上很多問題都很抽象,這導致學生在理解和學習上存在較大困難,如何讓學生更具體地理解抽象問題呢?回答便是將美術問題放入生活情境中理解解決。
(一) 將美術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
哪幾種顏色搭配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視覺效果及心理效果?這有一定的想象難度,不妨問哪幾種顏色的衣服搭配起來有什么樣的效果,這樣會在想象上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與更具體的載體。這便是將美術問題轉化成了生活問題。
(二) 學會運用多媒體技術模擬情境
生活在不斷發(fā)展,科技在不斷進步,美術教育手段也應與時俱進,積極運用科技成果。課堂空間及素材有限,有時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這時候引進多媒體等網(wǎng)絡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能通過它模擬出我們需要的現(xiàn)實情境,將腦子中無所寄托的想象在模擬情境中安放,這樣使美術問題從抽象變?yōu)榫唧w,學生也不再對此望而卻步,學習的樂趣會增加,學習熱情也會被點燃。
三、 注重學生的作品展示及評價
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學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也必然反映其中,大家最關注的就是美術學習后的學習成果。學生是否能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同學習成果的展示和評價有密切關系,多元化的成果展現(xiàn)與綜合評價是學生智慧生成的外在表現(xiàn)。
(一) 學生通過展現(xiàn)學習成果獲得學習體驗
學生會思考自己在學習中獲得了什么,老師會問學生最后獲得了什么,最能直截了當?shù)鼗卮鸬谋闶菍W生的作業(yè),通過學生作業(yè),老師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缺陷,在老師給出的評價中,學生也能了解掌握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之處。因此設計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根據(jù)學生需要作業(yè)內(nèi)容和形式要多樣化,考慮學生的“雙基”,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充分激發(fā)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使學生能將所習得的美術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復習與鞏固,而不是拋開所學的知識去完成。也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集生活中的美術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元化解決問題,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學以致用的思想,逐步養(yǎng)成從生活中認識美術、感受美術的習慣。
那么如何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呢?當堂作業(yè)為其中一種,可以反映學生的應變能力及完成的效率性。其次,可以選擇將學生的成果粘貼于學校展示欄,教室內(nèi)外,以此激勵學生認真對待作業(yè)并激發(fā)他們的自信,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盡量將展示方式多元化。但是對于作業(yè)展示只是其中一個途徑,不可局限于此。
(二) 注重綜合評價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
美術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科學的評價體系是檢驗課程目標達成的衡量標尺,它能讓學生清楚自己學習的效果,感受到學習的意義。
四、 明確初中美術教學的意義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大家對藝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僅是因為藝術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而且對于藝術的研究與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人的審美感,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美術作為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重大的意義。
1. 美術的素材多種多樣,其中不乏許多傳統(tǒng)的建筑、工藝品以及傳承已久的民間藝術品,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接觸了解我國的這些傳統(tǒng)文化,無形中激發(fā)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美術作為古老建筑藝術、工藝藝術和民間藝術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人們對其的學習過程也就成了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
2. 初中美術教學提高的不僅僅是學習者的專業(yè)知識,還有無形之中培養(yǎng)起來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這對于學習者來說比專業(yè)知識更為終身受用。同時,美術學習也是創(chuàng)作的過程,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言無疑是良機。
五、 結語
初中美術教學從低年級學生出發(fā),讓他們在最好的年紀接觸美術,既有利于美術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也有利于培養(yǎng)新一代學生藝術素養(yǎng),提高他們將美術與生活相結合的能力,這是初中美術教學的意義所在。作為一名初中老師,最重要的是以生活為本,秉持美術源于生活、歸于生活的理念,將美術教育、學習與生活實踐融為一體,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美術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
參考文獻:
[1]劉寧.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傳承中華文化[J].考試周刊,2018.
[2]盧華.中學美術教育興趣的培養(yǎng)及價值探尋[J].考試周刊,2018.
作者簡介:
李娜,河北省秦皇島市,河北省秦皇島市第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