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良好的情感能激發(fā)出學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使學生保持良好學習情緒的氛圍,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關鍵詞:高中英語情感教育策略探究高效課堂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和體驗。良好的情感能激發(fā)出學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使學生保持良好學習情緒的氛圍,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引發(fā)師生情感上的共鳴。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淺談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一、英語教師自身應具備的良好的情感素養(yǎng)。
1、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首先是學生觀的轉變。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消極的知識的“容器”;是缺乏力量、只能接受知識的客體;應該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擁有無窮的創(chuàng)造的潛力;是期待點燃的“火把”,有著自身的力量和不同的興趣、需要去建構知識、尋求意義。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和差異性,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必須首先認識并認同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轉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的做法。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教學。
2、言行舉止蘊含情感教育內容。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除了用知識本身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性外,還應該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言行、舉止、乃至穿著無不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教師活潑開朗,平易近人,具有幽默感,寬容體貼,嚴愛有度的形象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自始至終平心靜氣,一絲不茍,熱情飽滿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種積極的心態(tài)會不知不覺地感染鼓舞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奮發(fā)圖強,積極向上!同時我在英語教學中,十分注意營造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古人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常常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在傳授知識時,我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自己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英語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索、自主發(fā)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學空間。
3、達成師生間的信任。高中的許多學生在初中階段英語就比較差,他們每次考試幾乎都是遭遇失敗。學生對英語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純正無私的愛是教育的前提。這種情感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優(yōu)秀學生身上,對于后進生更應該傾注更大的熱情和更多的關愛。“越是干旱的莊稼,越需要雨水的滋潤;越是細微的禾苗,越需要陽光的照耀?!睂δ切┯⒄Z成績差的學生,英語教師要更要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去發(fā)現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架起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用一點點的愛、一滴滴的情,喚起后進生內心深處對生活的激情,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
4、英語教師要正確評價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方法。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的進行鼓勵。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看我們的學生,評價他們在參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進行贊揚和賞識。拿破侖曾經說過,給孩子鮮花比鞭子更有效。因為贊揚對學生起著一種導向的作用,它往往能激發(fā)學生有益的行為。在贊揚過程中,無形地傳達了教師的價值觀、是非觀和美丑觀,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這些觀點的內涵,便會逐漸運用這些內涵去指導自己的具體行為,積極的地參與學習中。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適時地鼓勵和表揚學生,積極評價,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融合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的過程之中。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tài)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盡量用難度適中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嘗試著成功的喜悅。
二、要挖掘教材內涵,實現情感態(tài)度目標。
在加強師生間情感傳遞的同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情感分析和體驗,認真開發(fā)利用情感資源,對學生掌握英語、發(fā)展智力和激勵情意有著積極意義。英語教師通過挖掘教材內容中的情感因素,恰當安排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建立融洽、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并有意識地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英語的同時,接受思想情感的教育,從而提高思想素質。高中
英語教材中出現了很多學生所熟悉和敬佩的優(yōu)秀人士,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在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了解這些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成長經歷、事跡成就等信息,在課堂上呈現這些信息,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討論,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學習他們的那些品質。例如榜樣教育和感恩教育、為人處世教育,教會學生們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德。學生對這些優(yōu)秀人物和榜樣的向往,就會產生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在樂趣中完成學習,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同時培養(yǎng)探究精神、集體意識、團結精神等情感態(tài)度。
三、豐富課外活動,貫穿情感教育。
學生情感態(tài)度目標實現,如果僅僅依賴課堂教學和教材內容,那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同時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辦板報,英語角、舉辦英語競賽活動等,讓他們充當其中能勝任的角色,從而在參與中充分表現他們的才干,在活動中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
總之,英語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只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和發(fā)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3]盧偉棟.高中英語教材內容的情感分析與情感體驗,《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06
[4]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學教學心理學》,四川省教育廳師范處組織編寫.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