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翎
云南是一個神秘美麗的地方,鄰居就是緬甸、越南和老撾,那里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小朋友。我自己也曾經是一位小朋友。我們的故事美好、有趣而溫暖,為小讀者們打開一扇新奇、美麗的窗口,使他們感受和愛上祖國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
蜻蜓的眼睛很尖。
這個“尖”并不是像針一樣尖、能把人腦袋戳出血來的意思,而是眼力很好的意思。
一只紅蜻蜓歇在草上,一動不動,像睡著了似的,可實際上它的翅膀在極快地扇動著。就在咱們眨動一下眼皮子的時間內,它的翅膀已經扇了不少于五十下。
我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它還是老樣子,看來它還沒發(fā)現(xiàn)有人想捉它。我悄悄地把大拇指和食指擺成“鉗子”,逼近它的尾巴,它還是老樣子??删驮凇般Q子”要夾住它尾巴的瞬間,它突然飛走了。原來,它早就看見我在它尾巴后邊干了些啥。因為它的眼睛是復眼,就是由很多只小眼睛像蜂窩似的拼在一起,湊成大眼睛。前后左右的危險,總能被它的那一兩只小眼睛發(fā)現(xiàn)。這樣的眼睛,還能不尖?
可氣的是,過一會兒,紅蜻蜓又歇到原來的地方來了,好像剛才什么也沒有發(fā)生過。我非捉到它不可!我輕手輕腳走過去,再把手指頭擺成“鉗子”,再去夾它的尾巴。嗖!它又在那萬分之一秒的瞬間飛走了……
這樣幾個回合下來,我可氣壞了,好在我沒有被氣哭。我就親眼看見過,阿碧捉蜻蜓捉得火冒三丈,氣憤地哭起來。
有一天我到溝邊玩水。溝壁上長滿了草,有一種甜絲絲的香味。如果我是一頭牛,我就可以吃這些草了。草尖上歇著一種細細的蜻蜓,眼睛是兩個小黑點,腳小得像幾根短胡子,小巧的翅膀,尾巴像線一樣細。它一定是小時候的蜻蜓,就像照片上那個小鼻子、小眼睛的小不點,和我的小時候一樣。這種小蜻蜓比大蜻蜓好捉得多,我只花了一會兒工夫,就鉗到好幾只。后來我學會看書以后,才知道它實際上是豆娘。書上就是這么說的:“它類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p>
我還是想捉一只真正的蜻蜓。
辦法有了。我埋伏在稻草垛子后面。一只大綠蜻蜓飛過來了,身子足足有一支鋼筆長,淡綠色的翅膀又寬又大。它簡直是蜻蜓中的戰(zhàn)斗機!趁它在稻茬上歇腳的時候,我把大掃帚罩了上去。哈哈!它被壓在掃帚底下了。我小心地把掃帚扒開一點,再扒開一點,好!我捉到它了!
可別以為這就算完了,我釣蜻蜓的大事這才剛開始呢。我把大綠蜻蜓當作釣餌,綁在釣竿上。這釣竿當然是我親手做的,用的是家里竹排子上抽出來的細竹竿,還有從奶奶的針線簍子里偷出來的棉線。
“逗——!逗——!綠大頭!”
我一邊喊,一邊舞釣竿,讓誘餌蜻蜓繞著釣竿飛圈子。別人釣蜻蜓,也得這樣喊, 這是規(guī)矩。
“逗——!逗——!綠大頭!”
誘餌蜻蜓不停地打著圈子飛呀,飛呀,怎么也掙不脫綁在它胸口上的細線。另外一只大綠蜻蜓飛過來同它會合了,“砰!”兩只蜻蜓撞到一塊兒,將尾巴絞在一起,這相當于魚上鉤了。我馬上將釣竿收回來,把蜻蜓甩到地上,撲上去摁住它們。哈哈!我成功了!
后來我知道了不少關于蜻蜓的知識。釣蜻蜓的原理,實際上就是利用蜻蜓求偶的動機。當一只正急著找對象的蜻蜓看見一只異性在不停地飛圈子,它會誤以為對方正在跳求偶的舞蹈。它當然不能辜負人家的美意了,它必須義無反顧地撲上去,用自己的尾巴去同誘餌蜻蜓的身體連接在一起,完成這個求偶的過程。
自從我長大成人,并且來到大城市生活以后,無論在動物園里,還是在公園里,我一直沒有看見過蜻蜓。我堅信,我小時候釣蜻蜓的田野里,肯定還有蜻蜓。所以我就在一個收割稻子的季節(jié),也就是國慶節(jié)前后,回到了那個地方。
在廣闊的田野里,太陽明晃晃地照著。褐色的泥土、密密的稻茬和大捆大捆的稻草,它們像老朋友一樣還在那里。甜蜜的、說不清的香味也還在那里,只是蜻蜓們去哪里了?
我以為,像我小時候一樣釣蜻蜓的人太多,這幾十年下來,蜻蜓全被釣光了。但不是這樣的,是農村這幾十年來流行噴農藥的惡果。農藥毒死害蟲,順便把益蟲也給毒死了?,F(xiàn)在的田野,別說是蜻蜓,就連螞蟻、蟋蟀、蚯蚓都消失了。田野變成了寂靜的田野,咱們再也別想聽見蟲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