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池珍
情感是激發(fā)學生喜歡、熱愛語文的內驅力。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教語文,要緊的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對語文有興趣,有感情,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不是天生就具備的,得靠教師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得法地激發(fā)、引導、培養(yǎng)。
于漪老師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用她的智慧點燃學生學習語文潛在的欲望,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語文教學方法———情感教學法。她通過“披文入情”“以情激情”等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語文情感世界,對學生進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熏陶,從而塑造他們的心靈。
一、發(fā)掘文本中的美好情感,教師自身首先要進入課文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
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情感是擺在第一位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心世界不斷豐富,情感需要也開始強烈起來。他們既有對父母、對師長的尊敬之情,又有對集體、社會、祖國的熱愛之情;既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又有對丑陋東西的憎恨之情;既有對同學的友情,又有對異性的愛慕之情。為此,語文教師要通過課文的教學,積極、主動、正確地引導學生的情感,使之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一篇好的課文,必然包含豐富而美好的情感,必然是情動于衷、情溢于言的產物。為此,語文教師要深入課文,深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于漪老師每次備課時,深入鉆研教材,弄清文章的來龍去脈,并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來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每一篇課文都有其內在的固有的情感脈絡,教師只要深入體會,認真咀嚼,廣泛聯(lián)想,就能深刻領悟課文中的情。
于漪老師的方法對廣大語文教師的啟示在于:要想點燃學生的感情火花,教師首先要自己真正動情。教師只有自己進入了課文的角色,才能產生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對課文進行再創(chuàng)造,對課文中的形象進行豐富和補充,真切地體驗作品中寓含的情感。
二、以課文之情,激學生之情,讓學生與文本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達到與課文水乳交融的姿態(tài)
情感教育是作品中人物的心靈、作者的心靈、教師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相接觸、相交融的過程,是一種通過課文的情感來激發(fā)、感化、陶冶學生情感的過程,是學生語文核心素質、思想品德、人格得以升華的過程。
于漪老師善于通過教師之情,把教材之情與學生之情結合起來,達到“三情合一”的目標。她將課文之情通過自己內心的真情展示出來,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從而達到“課文—教師—學生”之間和諧的情感共振關系,使學生著魔一般地跟隨她進入課文中的情感佳境,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于漪老師的情感教學法給語文教師的啟示是:教授課文時,教師要情注其中,使課文的文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號,而變得有血有肉有生命。教師要發(fā)掘課文、句子背后的情感因素,帶著感情去教學,讓學生的心田得到滋潤。如果學生內心的情感得到激發(fā),其主動學語文的勁頭就會倍增。
(作者單位:洞口縣高沙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