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語
每年除夕的晚上吃過年夜飯后,媽媽最忙的事情就是包粽子。除夕那天的下午,我已把柊葉一片片洗刷干凈,晾曬,留著備用。真正要包粽子時,我?guī)缀鯚o從插手。晚飯后,我們幫媽媽把飯桌搬到電視機(jī)前。我們坐在電視機(jī)前看電視,媽媽坐在飯桌旁一邊低頭忙著包粽子,一邊和我們說說笑笑。過年有媽媽忙碌包粽子的身影,就有了年味。
媽媽圍著圍裙坐在一個矮木凳上。她首先在膝蓋上重疊又有點錯開地擺上一大一小兩張柊葉,接著用小碗舀一點糯米鋪在柊葉上,再舀黃黃的剝皮綠豆填上,然后放五花肉,擱兩三個板栗,再補(bǔ)上綠豆,再鋪糯米,用手把糯米和餡壓一壓,整結(jié)實后,才小心翼翼地把柊葉包上,折疊兩頭。此時粽子成型,中間高,兩頭低。最后用稻稈一節(jié)一節(jié)地把粽子捆扎起來。媽媽的動作靈巧、嫻熟,每一個包好的粽子看起來勻稱、精致。對于電視節(jié)目她只用耳朵聽。我們看到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就使勁地笑,她也笑,可她頭卻沒抬。
粽子包好后放在一個大鐵鍋里,用柴火煮。零點燒過鞭炮后,粽子還在鍋里煮著,鐵鍋里的水咕嚕咕嚕地翻騰著,熱氣從鍋蓋的縫隙里不斷冒出來,柊葉與糯米的香氣混合著飄進(jìn)鼻子,很是誘人。我們這兒的除夕夜有個風(fēng)俗,就是通宵等粽子熟了,趕吃新年第一個粽子,圖個“生活甜蜜、五谷豐登”的吉利。媽媽不忍心讓我們熬夜,總是不讓我們陪著她煮粽子到天亮,我們也困得不行,就先睡下了。等到粽子出鍋,已是凌晨,睡下的人聽到喊聲,都急忙爬起來品嘗新年的第一個粽子。
新出鍋的熱乎乎的粽子個個豐滿,摸起來軟軟的、脹脹的。解開繩子,剝開柊葉,粽子冒著騰騰熱氣。可以直接咬著吃,也可以用綁粽子的稻稈切成一片一片吃,一口咬下去,軟而糯。餡里邊粉而酥的綠豆、板栗、熟得透明的五花肉是最佳搭檔,吃下去肥而不膩,香酥酥的。糯米香、綠豆板栗香和柊葉香相互浸潤,能把這來自大自然的幾種香味一起吃下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過年包的粽子要擺在堂屋的祖宗臺上供奉祖先,還要拿到村里的土地廟祭拜土地神,還要贈送給親友。
媽媽包的粽子好看又好吃,在親戚問是出了名的。我上小學(xué)三年級時,家里送了幾個粽子給街上的阿蘭姐家。阿蘭姐的鄰居也就是我的同班男同學(xué)也分享到了。他說:“我剛睡下,就有人拿一片粽子放到我嘴巴邊上,我一聞,嗯,特別香,就急忙爬起來一口氣吃完了,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粽子?!?/p>
八桂壯鄉(xiāng)的過年粽子花樣繁多,全看各地和個人的習(xí)慣,也看家庭主婦們的不同發(fā)揮,形不同,餡不同,味不同。外形有三角的、錐形的、四角的、長的、短的、大的、小的。有格葉包的,芭蕉葉包的,也有箬竹葉子包的。餡有五花肉、臘肉、綠豆、板栗、黑豆、紅豆、芝麻等,有的放一種,有的放幾種。我媽媽包的粽子餡里就愛放幾種,比如剝皮綠豆加五花肉和板栗。糯米是粽子的主料,有的人家用白糯米,種有黑糯米的人家還用黑糯米。有的還用白糯米伴著白紅薯,那種粽子我媽媽會做,吃起來甜香而不膩。
灰粽子是家鄉(xiāng)人特別喜愛的一種粽子。做灰粽子首先燒稻稈或豆稈,取灰,然后將灰和糯米一起放在石臼里舂,舂勻了再用圓匾子揚(yáng)掉多余的灰,這樣就得到被草灰染黑的糯米了。放肉餡、包柊葉、煮粽子是后面的工序。煮出來的灰粽子看著灰頭土臉,但是吃起來口感細(xì)膩,帶著清香,還能清熱化虛火,有利于腸胃消化。
十幾年前我在廣西壯文學(xué)校求學(xué)時,每次過年后開學(xué)回來,宿舍里靠近窗戶的那張桌子上都堆滿了各種過年美食,有炒米花、年糕、山楂糕、糍粑,最多的是粽子。因為我的同學(xué)來自廣西不同地方,包粽子的習(xí)慣都不同,所以每個人帶回來的粽子形狀各異,“內(nèi)容”各異。當(dāng)我看見又小又長的粽子和圓柱形的粽子時,感到新鮮又好笑。她們看到我?guī)淼呢S滿、均勻的四角粽時,也是耳目一新。沒過幾天,我們宿舍幾個人就把一桌子的粽子品嘗完了?,F(xiàn)在已經(jīng)畢業(yè)多年,想想當(dāng)年能有機(jī)會看到“壯鄉(xiāng)粽子大薈萃”,真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