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
【摘 要】課堂小練筆能化整為零,降低坡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學生展開寫作訓練。筆者結合閱讀教學,從改寫和補寫兩個角度討論語文小練筆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課堂;隨文練筆
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開辟閱讀與作文的通道,激發(fā)興趣,化整為零,降低坡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展開寫作訓練,是得到很多老師肯定的一個做法。因為練筆隨機進行,提高了課堂“寫”的密度,也提高了訓練的強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鉆研文本,搜索出文本中“讀寫結合點”來,扎實地落實語言訓練。具體策略有:
一、改寫
教材中所選入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課文,或注情感熏陶,或重事理說明……這時,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的頭腦,及時指導學生對這類課文進行恰當?shù)摹案膶憽?,引導學生根據(jù)學過的文本素材,借助文中的好詞佳句,從新構思,自行改編成另一種形式表達。這樣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體現(xiàn)再創(chuàng)造,可達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的效果。當然改寫要針對課文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1.轉換形式
文本都有其固定的的順序與敘述人稱,在深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改變文本的體裁、結構或敘述方法等,對原文進行重組、加工。這樣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更讓學生感受同文異敘述方式的魅力。
每一本教材中通常有多種文體的交叉,同內容借助不同體裁的表述,達到的閱讀感悟是不同的。課堂上,教師靈活地指導學生進行文體的轉換和改寫,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可使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寫作技巧,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五年級上冊《新型玻璃》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現(xiàn)在請大家以新型玻璃的身份,寫一篇《新型玻璃自述》的小練筆。
(老師把學生分為5組,每組寫一種新型玻璃自述。)要會夸自己,把自己的特點、用途寫清楚,為自己作個廣告。當然,要實事求是。
(生寫自述)
生:大家好,我叫“變色玻璃”,能和室外陽光起反射作用。只要外面陽光強,玻璃顏色就暗,室內光線也就暗些;陽光弱,玻璃顏色就淡,室內光線也就會亮一點。我還有一個小外號叫“自動窗簾”,我并不是借人們的力量來活動,而是有自動功能的,是可以憑陽光的強弱來自動拉開窗簾和關上窗簾,不會透露你的一點生活習慣?。?!
此處小練筆獨特別致,具有時代特色。摒棄了傳統(tǒng)的枯燥的“想象另外的新型玻璃”,以本為本,借住說明文的特點,又改變形式,讓學生以自述的形式選寫一種新型玻璃。首先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文本內容,更關鍵的是采用“自述”的形式,降低坡度的同時,增強了訓練的趣味性,引燃了學生的智慧火花,激起了學生的寫作欲望。
2.改寫詩文
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意蘊深刻,言淺意深。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深入品味、體悟古詩的情感和意境后,抓住契機引導學生進行練筆,在聯(lián)想中延伸思路,更深入體悟到詩文的意蘊,將詩句的意境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動筆便能寫出源于詩文而又別開生面的文章來。
如,《登鸛雀樓》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借助寥寥幾字,我們就可以啟迪學生展開聯(lián)想,用自己的語言具體描繪出詩人描寫的這幅雄渾、磅礴圖景:
光耀大地的白日,移向西方,慢慢下沉,依戀著連綿的群山,漸漸地,漸漸地,落下去了,只留下滿天的晚霞和遠山的剪影;樓前穿過龍門滾滾奔流而來的黃河,咆哮向南,又折而東去,流向大海。
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也達到了語言文字的有效訓練,更讓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激發(fā)起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補寫
簡潔、“空白”是文本給讀者留下的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這種“簡空點”經常存在于句段中,為學生提供聯(lián)想的空間。教師可借文本,引導學生研磨文本言外之意,探尋文本背后的精彩,把“簡空點”補充完整。
1.擴寫
擴寫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揣摩、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表達方式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對課文的某些精彩處或一筆帶過的地方,或廖廖數(shù)語之處,想象體會情感,并展開詳盡、細致地描繪,加以擴充拓寬,使之具體詳盡的練筆方式,達到再現(xiàn)文本、充實文本、超越文本。
請看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學到這兒。我突然想到,還有一個詞語沒有講,就是“飽經風霜”。請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什么樣的臉。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請同學們接著寫。
一個學生的課堂練筆是這樣的:他面色蒼白,顴骨高聳,兩只渾濁無神的眼睛,深深地凹陷下去,眼球布滿了血絲。歲月的滄桑在他的眼角深深的刻上了魚尾紋,臉上蒙著一層灰??瓷先ィ@張枯瘦的臉,像一個霜打的茄子。
此處環(huán)節(jié)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教師的精心編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把“飽經風霜”描繪詳實。學生必須調動內在語言,理解了“飽經風霜”的意思,同時時自然地做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寫的練習。
當遇到此類高度概括性的詞句,我們不妨“添油加醋”,擴寫成更豐滿、更生動的情節(jié),使得閱讀與寫作相得益彰。
2.編寫
有些文本結尾(或中間)突然嘎然而止,發(fā)人深省。這正是作者言之未盡,情感表達最為震撼之處。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種“余音”采擷住,生發(fā)開去,引導學生提煉思維的思路,掙脫一切束縛,思別人所不敢思,想別人所未想,讓想象的羽翼盡情翱翔,把課文中情節(jié)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文本內容更具體、完整。這樣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理解也是一個考察。
如學習《普羅米修斯盜火》第四自然段后,想象人們得到火種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學生寫到:普羅米修斯把火帶到了人間,人們欣喜若狂。男人們殺豬宰羊,將一頭頭豬羊串在木棍上放在火堆上烤;婦女們從山中取來了一捆捆樹枝,不斷往火堆上添柴;小孩們拿著火把,你追我趕,不時湊到火旁聞聞那一股股誘人的香味。大家圍著火堆唱啊,笑啊。而那些兇殘的野獸看見熊熊的大火則望而生畏,只能遠遠地跑開了。
這樣一補寫,不需教師蒼白的語言,火對人類的作用就不言而喻,進而更能體會普羅米修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對普羅米修斯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總之,利用好教學資源,借助小練筆練習,打通作文與閱讀的通道,為小學生的寫作降低難度,是習作教學的一個很好鋪墊。久而久之,孩子們的思路開闊了,積淀起了深厚的文化內蘊,就能達到下筆如行云流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