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記者 劉 佳
耿利偉(右)大棚里的西紅柿長勢喜人
前不久,林西縣十二吐鄉(xiāng)西山根村開展了一次“三講一比”表彰大會,村民耿利偉被評為“致富能手”,不但上臺領了獎,還作為脫貧戶代表發(fā)了言。他說,靠自己的努力脫貧并得到認可是他最幸福的事。
耿利偉今年47歲,前些年一直在縣里做基建工程,收入還算過得去。天有不測風云。2012年,耿利偉生了一場大病,醫(yī)藥費先后花了30多萬元,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頓。他回憶道:“那時候工作不了,日子過得一年不如一年,心里尋思著咋也得活下去,還有兩個孩子要供養(yǎng)?!?/p>
2016年底,西山根村開始建設設施農(nóng)業(yè)項目。村黨支部書記劉占林鼓勵耿利偉試一試,不僅多次帶他外出學習考察,還為他免費提供了2個暖棚種植西紅柿。2017年5月,耿利偉種植的西紅柿收獲了4萬斤,他高興地說:“第一茬西紅柿就盈利了,那時1斤西紅柿2元錢,除去肥料、水電等成本,純收入6萬多元,當年就脫了貧。”現(xiàn)在,耿利偉一共租了5個暖棚種植西紅柿,一年能種植2茬,每年純收入最多能達到20萬元。不但解決了孩子上學的問題,還買上了農(nóng)用四輪車、家用轎車,生活一下子變了樣。
“指親不富、看嘴不飽,咱不能總靠國家的幫扶,我得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帶動更多的鄉(xiāng)親們一起扣大棚、一起脫貧致富?!痹诠⒗麄サ膸酉?,村里共建起了59個西紅柿大棚。他把自己摸索出來的經(jīng)驗和學到的種植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種植戶,哪家碰上難題了,他都手把手地幫著解決。“一開始,很多人對種西紅柿沒興趣,說什么也不愿意干,后來看見賣柿子進錢了,誰都不撒手了,大棚成了搶手貨?!惫⒗麄バ呛堑卣f。
耿利偉對未來有更長遠的規(guī)劃?!艾F(xiàn)在幾個大棚的租金每年需要1萬5千元,我明年不打算租了,趁著有政府補貼設施農(nóng)業(yè)的好政策,買上4個大棚。”4個大棚的購買費用十六七萬元,耿利偉胸有成竹地說,“買得起,不用貸款?!笨磥?,耿利偉不僅錢包鼓了,信心更是足了。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相信更多的貧困戶也一定能走上屬于自己的幸福之路?!?/p>
脫貧攻堅故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