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聰
摘 要:《桃花扇》是一部由清初戲曲作家孔尚任創(chuàng)作,將明末侯方域與秦淮艷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歷史悲劇,同時這部作品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體現(xiàn)出濃郁的悲劇性,作為悲劇男主角的侯方域,更是集中體現(xiàn)了作品的悲劇性。本文以侯方域為切入點,重點從其的個人性格、愛情生活,以及政治仕途三方面進行分析其的悲劇性。
關鍵詞:《桃花扇》 侯方域 悲劇性 歷史悲劇
《桃花扇》是一部由清初戲曲作家孔尚任創(chuàng)作,將明末侯方域與秦淮艷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歷史悲劇,同時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先聲》一出里, 借老贊禮之口, 道明了劇作的思想內容, 即 “借離合之情, 寫興亡之感”。因而這部作品從一開始就流露出悲劇的色彩,作為悲劇男主角的侯方域,更是集中體現(xiàn)了作品的悲劇性。
一、性格悲劇
侯方域是明末貴族知識分子,家世顯赫,名震一方,“夷門譜牒,梁苑冠裳”,侯方域少時就“選詩云間,征文白下”,參加了繼承“東林黨”傳統(tǒng)的政治組織“復社”,并在其中頗有
聲望。
[戀芳春](生儒扮上)孫楚樓邊,莫愁湖上,又添幾樹垂楊。偏是江山勝處,酒賣斜陽,勾引游人醉賞,學金粉南朝模樣。暗思想,那些鶯顛燕狂,關甚興亡?。ǖ谝怀?聽稗)
這是侯方域上場的第一曲,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是諷刺南都的人們,明朝已經日薄西山,危在旦夕,還在粉飾太平。一句“那些鶯顛燕狂,關甚興亡”,不僅顯示出了侯方域對那些“鶯
顛燕狂”不管國家興亡,只顧自己尋歡作樂的小人的鄙視,更表現(xiàn)出了對于國家憂患的擔憂。如此,侯方域自己不得不秉承正義,為國家興亡而志存高遠,這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他心中國家的地位不僅是最高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在對待愛情時,就只是
將它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這在性格方面為侯方域的悲劇性奠定了基礎。
同時,侯方域,意志往往不堅定, 又膽小怯懦。在侯李二人成婚之際,閹黨文人阮大鋮委托楊龍友給侯李二人送去了重金置辦的妝奩,想以此來拉攏侯方域,讓他幫助自己調解與復社文人之間的矛盾。侯方域面對這樣的請求時,表現(xiàn)出了猶豫和怯懦的,他不敢直接得
罪阮大鋮,亦是推辭說:“老兄休怪,弟非不領教,但恐為女子所笑耳?!钡抢钕憔齾s做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舉動,她不但“卻奩”,還勸說侯方域: “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 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改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和等也。”正是他在某些時候表現(xiàn)出的猶豫、膽小與怯懦,以及對國家的重視,導致了他在國破家亡的殘酷現(xiàn)實中必然會放棄個人的幸福而走上“入道”的消極反抗的道路。這也從個人性格上確立了他的悲劇色彩。
二、愛情悲劇
《桃花扇》中侯方域的悲劇性還表現(xiàn)在侯李愛情的“離合之悲”上,由于所處亂世的原因,兩人的愛情帶有很濃厚的政治意義, 這也必然會導致其悲劇結局。
首先,從侯方域自身來說,又是在《卻奩》一幕中,侯方域礙于是阮大鋮的妝奩資助,竟然左右搖擺,還想替“奸臣”阮大鋮辯解,“俺看圓海情辭迫切,亦覺可憐。就便真是魏黨,悔過來歸,亦不可絕之太甚,況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見,即為分解”。反倒是李香君勇敢果敢,“卻奩”成功,由此表現(xiàn)出了李香君不畏強權奸臣、是非分明的精神,這一點讓侯方域震撼,于是產生了真正的愛情,加之之前侯方域對李香君的感情便是由于“才子配佳人”美譽的緣故,這樣的愛情不免帶有濃厚的政治意義,導致侯方域產生了矛盾心理,是選擇愛情,然而由于侯方域的懦弱、游移不定,使他不敢直接反抗愛情的敵對勢力,最終導致了他和李香君的分離,而政治壓倒了愛情。
其次,從亂世的社會環(huán)境來說。最后在第四十出 《入道》,清軍已占領南都后,侯方域與李香君于棲霞山再次相逢,兩人迷戀舊情,正當絮叨,卻被老贊禮張瑤星撕扇擲地,當場呵斥道:“呵呸!兩個癡蟲,你看國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這點風月情根,割他不斷么?”聽了此話,侯方域方“冷汗淋漓,如夢初醒”,于是二人紛紛入道。就像在《先聲》里說的那樣:“借離合之情, 寫興亡之感”,兩人的沉迷愛戀最終被國愁家恨給淹沒了,試想一下,在那個南明亂世,連國和家都無法保全,何況那沾染了有濃厚的政治意義的愛情呢?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兩個人的愛情悲劇是必然的,侯方域的悲劇亦是必然的。最后,侯方域和李香君紛紛入道,不喑世事。
三、政治悲劇
從《桃花扇小引》中“場上歌舞, 局外指點,知三百年基業(yè), 隳于何人? 敗于何事? 消于何年? 歇于何地? ”可以看出侯方域的悲劇性必定同政治仕途有關。
在劇中,侯方域始終處在阮大鋮等反派角色夾擊的困難處境下。侯方域在“卻奩”一事中得罪了阮大鋮,阮大鋮也開始反攻倒算,他誣陷侯方域,“他與左良玉相交最密,常有私書往來;若不早除此人,將來必為內應”,侯方域則不得不逃走。后來阮大鋮在南明政權中得勢,他勾結馬士英,在朝中為非作歹、狼狽為奸,生活上荒淫無恥,縱情聲色,政治上排斥異己,對東林、復社人員大加報復,《逮社》 中,侯方域感嘆“我看人情已變,朝政日非;且當?shù)乐T公,日日羅織正人,報復夙愿”,認為不如暫避其鋒,但仍然逃不開阮大鋮的報復,最后還是被逮獄中,直達南明政權倒臺,才得以逃出來。在侯方域與阮大鋮有關的情節(jié)中,侯方域至始至終未與阮大鋮發(fā)生過正面沖突,但仍然不能在這個反派角色夾擊的困境中求得生存,這也許是由于作者要借此來反映南明政權政治上的腐敗,預示著南明政權必定滅亡的緣故,所以在 《余韻》 中,南明政權倒臺后,阮大鋮在逃跑途中被難民一棒打倒,剝光衣服,家財盡被搶走了。實際上這也表現(xiàn)出了侯方域在政治仕途上的悲劇性。
四、總結
《桃花扇》并非只是一部關于愛情的悲劇,更是是一部歷史悲劇,在其中描述的南明王朝的腐朽與沒落,是導致侯方域與李香君愛情悲劇的重要原因,更是造成侯方域人物悲劇性的重要原因,如果沒有這個亂世,就不會讓侯李兩人的愛情沾染政治氣息,也就不會使得侯李兩人的愛情被政治淹沒,也就不會出現(xiàn)阮大鋮的反攻倒算,致使兩人分開。實際上孔尚任只是借侯方域個人的“離合之悲”,來寫家國的興亡,目的就是讓讀者們看清南明王朝腐朽與沒落的社會現(xiàn)實,以此來總結南明政權滅亡的教訓,以及對侯方域等愛國志士崇高的贊揚。
參考文獻:
[1] 孔尚任:《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
[2] 郭真:《<西廂記>與<桃花扇>主人公性格特征比較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內蒙古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08年。
[3] 郭姣:《論<桃花扇>中侯方域的悲劇性》,《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年4月。
[4] 陶柏陽:《淺析<桃花扇>的悲劇精神》,《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年第15卷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