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波 盧巧英 黃燕紅 張芙蓉 潘定權 趙俊華
浙江省東陽市中醫(yī)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近年來,筆者采用自擬解毒通絡方治療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潰瘍30例,臨床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糖尿病足潰瘍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2~89歲,平均71.3歲;病程1~19年,平均4.12年。對照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45~91歲,平均74.5歲;病程0.8~16年,平均3.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糖尿病足診斷:根據(jù)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定義,糖尿病足為因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引起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的破壞。分級標準按照Wagner分級法:0級:有發(fā)生足潰瘍危險因素,目前無潰瘍。1級:皮膚淺表潰瘍,臨床上無感染;2級:較深的潰瘍,合并軟組織炎,累及肌健、骨骼韌帶和關節(jié),無膿腫形成及骨的感染;3級:深部感染,伴有骨組織病變,骨髓炎及膿腫;4級:局限性壞疽(足趾、前足背或足跟部);5級:全足壞疽或壞死性筋膜炎。
1.3 病例選擇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足診斷標準;②糖尿病足Wagner分級1~3級潰瘍;③自愿作為受試對象,并能保證完成療程者;④排除伴有嚴重心、肝、腦、肺、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及重度營養(yǎng)不良者。
2.1 對照組:予以控制血糖、血壓,改善微循環(huán),關注全身營養(yǎng)情況等常規(guī)治療。入院后均對創(chuàng)面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徹底清除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并予創(chuàng)面濕敷,每2~3天換藥1次,并使用廣譜抗生素,或以潰瘍面分泌物培養(yǎng)為依據(jù)使用相應敏感的抗生素靜脈滴注,每日1次。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2.3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口服我院自擬解毒通絡方治療。藥物組成:當歸、赤芍各20g,川芎、桃仁、重樓各10g,紅花9g,丹參、地骨皮、葛根各30g,生黃芪60g,川牛膝15g,水蛭粉(沖服)、三七粉(沖服)各2g。煎湯,每日1劑,早晚各1次溫服。療程同對照組。
3.1 療效標準:療效判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上海市中醫(yī)病證診療常規(guī)》(第2版,2004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療效標準(2002年)等擬定。痊愈: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顯效:創(chuàng)面明顯縮小(>75%);好轉:創(chuàng)面縮小(>25%);無效:創(chuàng)面未愈(<25%),甚至擴大、截肢,或因其他并發(fā)癥而死亡。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采用卡方檢驗的方法。
3.3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糖尿病足潰瘍則是糖尿病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fā)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患者的群體也在逐漸擴大,約12%~25%的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會發(fā)生足潰瘍[1]。我們認為,糖尿病足潰瘍的修復必經要有充分的血供,一方面是潰瘍區(qū)提供充足的氧和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另一方面要將局部產生的毒性物質、代謝廢物、細菌和異物運出損傷區(qū)。所以,該病的治法是在運用活血化瘀藥物的同時,配合解毒藥物,以提高療效。解毒通絡方中用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水蛭、川芎、三七粉、當歸、赤芍、丹參、葛根既能涼血消腫、止痹痛,又能活血散瘀;地骨皮、重樓以解毒療瘡;重用生黃芪,補氣托毒排膿、斂瘡生??;川牛膝,引藥下行。諸藥合用,共奏活血通絡、排膿生肌之效。觀察結果表明,解毒通絡方能提高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效果,且無明顯副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