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很多離鄉(xiāng)的游子到了其他城市或國家就會覺得不適應。
很多留學生在出國之前,長輩都要準備許多家鄉(xiāng)美食,有的還會放一小包老家的土。這些美食和土不僅是帶著家人的關心和愛,據(jù)說還可以預防“水土不服”。也許你會覺得這種傳統(tǒng)行為非?!袄贤痢?,但人類社會有許多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做法或習俗,即使背后的原因講不清卻也有道理。
一般來說,水土不服不是病,它只是因地理、時空、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改變后的機體反應,比如失眠或月經(jīng)不調,再如消化不良、腹瀉嘔吐、心慌胸悶、精神低迷等。
其實,水土不服遠不止拉肚子這么簡單。研究顯示,遠離家鄉(xiāng)不僅僅會帶來腸胃問題,甚至會增加患癌風險。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科學家就發(fā)現(xiàn)那些移民來美的亞洲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大幅攀升,從在故國時的4~7%,平均上升4~7倍,達到北美女性水平,此外,患病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也有所上升。
1993年,美國癌癥研究中心第一次提出,原因可能在于飲食習慣的改變。
那些融入美式生活的亞洲女性,除了攝入更多高脂肪食物,以及更多的酒精,更重要的是,她們吃的豆類食物更少了。
此后,至少有30多項流行病學調查40多項動物實驗表明,豆類食物中的次生代謝物,如大豆異黃酮、染料木黃酮等物質,均可以起到雌激素樣作用的效果,從而降低乳腺癌風險。甚至,晚期乳腺癌病人一樣可以從食用豆類中獲益,因為雌激素樣作用的本質是“多退少補”,可以平衡女性體內(nèi)的雌激素。
更進一步,多項統(tǒng)計分析表明,這些植物類雌激素的保護作用,可能發(fā)生在女性未成年末期;另一項研究結果也表明,大豆異黃酮可以推遲青春期的到來,進而與成年后乳腺癌風險降低相關。一個常見的解釋是,女性身體在青春期時,對各種致癌和抗癌物質都更敏感。
2018年11月1日,頂尖權威期刊《細胞》刊文,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那些來自索馬里、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移民或難民,他們的身體健康似乎大不如在故國,罹患肥胖癥及其代謝類疾病如糖尿病的風險,都變得更高了。
通過縱向追蹤腸道微生物變化,他們還發(fā)現(xiàn):僅僅6~9個月,這些移民的腸道里的優(yōu)勢菌株從普氏菌屬變成了擬桿菌屬,其中兒童的這一變化顯著快于成年人。移民們體內(nèi)新增的微生物并不能彌補原生微生物的損失,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變小了。移民及其后代,他們消化故國的纖維類食物的能力也下降了。(摘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