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莉娟
阿呆:任老師,這次春游去科技館參觀,我長了好多見識!
任老師:哦?快給大家講講!
阿呆:坦克的設(shè)計師看到大烏龜背著小烏龜,小烏龜在大烏龜?shù)谋成峡梢宰杂赊D(zhuǎn)換方向,從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轉(zhuǎn)動型大炮??茖W家受到海豚在水中利用回聲定位捕獵的啟發(fā),發(fā)明了聲吶……大自然真不愧是我們?nèi)祟惖睦蠋煟?/p>
任老師:看來阿呆這次收獲不小呀!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就要求大家走進自然,感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啟示。
文君:老師,寫“大自然的啟示”是不是只能寫科學家受到啟發(fā)而發(fā)明的科技成果呢?
任老師:當然不是啦!只要留心觀察,我們自己也能從大自然中有所發(fā)現(xiàn)并得到啟示。比如:含羞草默默收攏葉片,那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張揚;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那是在教導(dǎo)我們要謙虛;溫柔的水珠能滴穿巖石,那是在向我們展示堅持的力量……
文君:我特別喜歡看紀錄片,最喜歡的一部紀錄片是《地球脈動》,里面講述了三種動物受全球環(huán)境日趨惡化的影響被迫遷徙的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一定要好好保護環(huán)境,對抗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啟示可不可以寫進本次的作文中呢?
任老師:文君說的這個素材,就是我們選材的另一條途徑:通過收集資料研究一個自然現(xiàn)象,從而得出自己的領(lǐng)悟。
好了,素材選得差不多了,該動筆啦!咱們先來看看盈萱的這篇習作——
例文
雞蛋與薄殼建筑
吳盈萱
你知道嗎?一個人無論力氣有多大,一只手也攥不碎一個雞蛋。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雞蛋那么容易碎,每次媽媽把雞蛋提回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磕破,單手怎么可能攥不碎呢?我決定親自試一試。
懷著好奇心,我挑了一個沒有任何損傷的雞蛋放在手心里。一開始,我很緊張,生怕雞蛋一捏就碎了。我先是輕輕地握了一下,雞蛋沒有一點兒動靜,再用點兒力,沒變化,再用點兒力,還是沒有變化。于是我膽子大起來,咬著牙,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咦,雞蛋還是安然無恙!
會不會是因為我年紀小,力氣還不夠大呢?我把雞蛋交給了我們家的大力土——爸爸。爸爸聽完事情的原委,笑著對我說:“不用試了,孩子,不管是誰,一只手都是攥不碎雞蛋的?!蔽夷睦锟闲?,非逼著爸爸試試不可。眼見為實,爸爸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雞蛋還是完好無損。
薄薄的雞蛋殼,怎么能夠承受住這么大的壓力呢?爸爸鼓勵我自己去查找答案。
帶著這個疑問我上網(wǎng)查找了資料。原來雞蛋之所以能夠承受住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分散到雞蛋殼各個部分,使雞蛋殼各處受到的壓力是均等的。這樣,蛋殼就不那么容易被攥碎了。建筑師們還根據(jù)雞蛋殼這種特殊的結(jié)構(gòu),發(fā)明了薄殼結(jié)構(gòu)的建筑。這種建筑有許多優(yōu)點,比如:用料少,跨度大,既堅固又耐用。目前,薄殼建筑已在全世界被廣泛應(yīng)用,最著名的薄殼建筑就是悉尼歌劇院了。
大自然的奧秘無窮無盡,我們研究自然,從中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便利。
阿呆:單手攥不碎雞蛋?我也不信!
任老師:瞧,小作者開篇設(shè)置懸念,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文君:盈萱的動作描寫很生動,我緊張得大氣都不敢出!
任老師:小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向我們介紹了單手無法攥碎雞蛋的原因及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yīng)用。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不妨參考一下,在敘述時按照一定的順序,如觀察順序、邏輯順序等,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