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偉
(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吉林 延邊 133613)
消化潰瘍作為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患者身體健康有嚴重影響?,F(xiàn)階段,針對消化潰瘍的臨床治療以抗生素為主,這會造成菌群紊亂,且容易復發(fā),因此需要對其治療方法進行深入研究[1]?;诖耍疚膿袢?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消化潰瘍患者,探究對消化潰瘍行以參芪益氣健胃湯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擇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消化潰瘍患者,所選患者均經(jīng)過胃鏡檢查確診,排除大量出血、胃部腫瘤等患者。隨機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齡最大為70歲,最小為25歲,年齡均值為(40.3±10.6)歲;研究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齡最大為71歲,最小為24歲,年齡均值為(40.4±10.7)歲;兩組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行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選用重慶萊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埃索美啦唑腸溶片(國藥準字H20130095)進行治療,口服,每次20 mg,每天1次。若患者幽門螺桿菌為陽性,則加行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療。研究組患者行以參芪益氣健胃湯治療,藥方組成包括45 g黃芪、15 g黨參、15 g黃連、12 g白術、12 g延胡索、12 g白芍、12 g干姜、6 g甘草、3 g三七粉,隨證加減:若患者存在脹痛癥狀可另加12 g郁金、12 g柴胡;若患者存在口苦吐酸癥狀可另加12g貝母、12 g黃芩;若患者食后痛可另加12 g砂仁、12 g丹參;若患者饑不欲食則可另加12 g玉竹、12 g麥冬;若患者空腹痛可另加12g桂枝、12g香附。上述組方均為加水煎服,每天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所選患者均持續(xù)治療4周。
以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和胃鏡檢查結果評估兩組療效:臨床癥狀均消失,潰瘍完全愈合為治愈;癥狀明顯緩解,潰瘍愈合在75%以上為顯效;臨床所有改善,潰瘍愈合在50%以上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治愈+顯效+有效=總有效。
本研究應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愈24例、顯效13例、有效10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5.92%;對照組治愈15例、顯效17例、有效9例、無效8例,臨床總有效率為83.67%,檢驗值:x2=4.009,P=0.045,可見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現(xiàn)階段,消化潰瘍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但大部分學者均認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而導致的消化道黏膜防御屏障有關。針對消化潰瘍患者,臨床治療主要包括抗幽門螺桿菌感染、抑酸劑等。但因消化潰瘍患者病程長,且容易反復發(fā)作,因此西藥治療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不能將幽門螺桿菌徹底根除[2]。
中醫(yī)認為,消化潰瘍屬于胃脘痛的范疇,盡管該疾病發(fā)生原因不盡相同,但發(fā)病的根本均在于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內淫外邪侵襲,因此針對這一疾病的治療應以扶正驅邪、健胃益氣為主[3]。
參芪益氣健胃湯對消化潰瘍治療的效果良好,方中黃芪和黨參可以起到益氣血和補脾胃的效果,同時黃芪還可以促進潰瘍愈合;干姜可以起到溫脾驅寒的效果;白術具備健脾燥濕的作用,干姜與白術的聯(lián)合應用可以緩解胃痛;延胡索可以起到理氣止痛的效果;白芍可緩中止痛;黃連可以清熱燥濕;三七具備活血止血效果,多種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可以起到驅邪止痛以及益氣健胃的效果[4]。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癥狀患者采取辨證施治,對于實證則用瀉法治療,對于虛證則用補法進行治療,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參芪益氣健胃湯治療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5.92%,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83.67%,由此可見參芪益氣健胃湯治療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對消化潰瘍行以參芪益氣健胃湯治療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