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頔
[摘 要]隨著網(wǎng)絡與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微信公眾號使詩歌有了新的傳播方式,也為受眾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跋噍^于傳統(tǒng)的詩歌閱讀方式所帶來的審美體驗,微信公眾平臺從誕生起,就自帶了傳播詩歌的天然優(yōu)勢,突破了紙媒傳播詩歌的單調(diào)以及電子媒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微信作為傳播平臺可以將文字、音頻、圖像、視頻整合在一篇文檔里推送”。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童詩傳播
一、詩歌找到新的媒介傳播載體—微信
(一)認識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分為訂閱號、服務號和企業(yè)號。訂閱號主要偏于為用戶傳達資訊(類似報紙雜志),認證前后都是每天只可以群發(fā)一條消息。筆者開通的微信訂閱號名稱是“點亮童詩”,該訂閱號旨在為學校童詩社的孩子開辟一個詩歌的天地,給愛讀詩、愛寫詩、對詩歌有興趣的孩子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鼓勵他們在童詩的天空里發(fā)出自己的光芒,進而輻射激發(fā)全校更多的孩子愛上童詩,愛上詩歌,愛上這個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
(二)目前詩歌微信公眾號的基本情況
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2012年8月新增的功能模塊,目前能夠考證的最早的詩歌微信公眾號是2013年3月11日第一次正式推送的“讀首詩再睡覺”,緊道其后的2013年3月26日的“詩刊”,2013年6月1日的“為你讀詩”。在微言公眾平臺的搜索條里鍵入“詩”字,出現(xiàn)的有關詩歌的微信公眾號一共有506個。
(三)詩歌和微信公眾號的共贏
2013年6月1日,微信公眾號“為你讀詩”正式上線,短短兩年時間,該公眾號就己經(jīng)收獲了150多萬個粉絲,且每篇推送文章都有10萬以上的閱讀量。與“為你讀詩”一樣,相對比較受關注的微信公眾號還有“讀首詩再睡覺”、“我們讀詩”和“詩刊”。不同的主創(chuàng)團隊都選擇了微信這一時下最受熱捧的平臺,以公眾號的運作來傳播詩歌,使詩歌有了新的媒介傳播形式。而詩歌本身的文本結(jié)構(gòu)及藝術特質(zhì)恰好迎合了微信公眾號這一全媒體式的傳播平臺。兩者的結(jié)合,使詩歌的傳播更加富有可讀性和藝術性。詩歌微信公眾號取得良好傳播效果,是一個結(jié)果,而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詩歌本身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賦予其較高的藝術性,也因為微信是一種高到達率和具有全媒體性質(zhì)的傳播渠道。從傳播者角度看,微信公眾號能為其最大范圍的鎖定受眾。從受眾角度看,微信公眾號更具有可獲得性。詩歌借助新的媒介拓展其受眾市場,微信公眾號又借助于詩歌充實其內(nèi)容類型。二者的結(jié)合可謂相得益彰,互惠共贏。
二、微信公眾號讓詩歌的天空閃耀光芒
(一)傳遞情懷,讓孩子產(chǎn)生共鳴
公眾號“給孩子讀首詩”,是由3位來自北京大學的校友創(chuàng)辦的,且這3位校友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母親。這個詩歌公眾號每晚為粉絲讀一首詩,有時還會選擇用童聲朗讀,就是希望“在繁華喧鬧中,為辛勞的爸爸、溫柔的媽媽和親愛的孩子還原一片心靈圣土”。筆者的公眾號“點亮童詩”每天不定時推送一首詩作,這些詩大部分都是童詩社的孩子自己創(chuàng)作的,配有朗讀、音樂、畫作,這樣的形式,讓許多孩子感覺十分溫馨,也極大了激發(fā)了孩子們寫詩和讀詩的積極性。
(二)兒童詩的閱讀和鑒賞可以豐富兒童的思想情感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讀專門為孩子們寫的優(yōu)秀詩歌,語言簡潔、旋律優(yōu)美、感情真摯,足以撫慰兒童焦躁的心靈,能讓他們的感情更細膩,心靈更柔軟,生命更有質(zhì)地。在兒童詩誦讀中,能讓兒童成為一個感情更加細膩、心靈更加柔軟,生命更有質(zhì)地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能設想一個真正的人沒有情感?!睂嶋H上,教育就是從培養(yǎng)真誠的關切之情——即對周圍世界所發(fā)生的一切都會由衷地作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響開始的?!倍霸娛亲钅芴兆韮和枷敫星榈摹蔽膶W樣式。兒童詩里純真質(zhì)樸、以愛為核心的思想感情將會為兒童的生命染上豐富的底色。那些描寫和歌頌親情、友誼、博愛的詩歌最容易讓兒童找到情感的共鳴,讓一顆小小的心歡躍不已。
(三)兒童詩的閱讀和鑒賞可以幫助兒童宣泄情感
與父輩的童年生活相比,今天的兒童應該是很幸福的:有充足富裕的物質(zhì)保障、豐富多彩的娛樂場所、高級精致的電子玩具。但是,現(xiàn)在的兒童并不快樂,當今的社會存在著許多不利于兒童成長的因素:學校競爭的加劇、功利主義的應試教育剝奪了他們本該自由玩耍的時間,父母長輩望子成龍的期盼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們幼小的肩頭,他們被迫背負著過多的壓力,從早到晚做作業(yè)、上自修課、學并不喜歡的鋼琴或舞蹈;大量單親家庭的存在、代際間溝通的匱乏使他們普遍感受到了空虛與孤獨。這樣的生活無疑讓兒童內(nèi)心積郁著焦躁與不安,如果得不到釋放,肯定會影響兒童心理和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兒童文學的功能之一就是通過文學閱讀來調(diào)適和疏導兒童的情緒,使其成為與兒童身心同步發(fā)展的精神家園。而兒童詩就是這片精神家園中最蔥翠的一抹綠色,以它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旋律、真摯的感情,撫慰兒童焦躁的心靈。
三、結(jié)語
對于在讀圖時代成長的人來說,閱讀已經(jīng)是一件困難的事,讀詩就更難,它對讀者的智力、耐力、感受能力等等提出了全面的考驗。文字固然有其形象,但它依然需要讀者靠想象力來激活和填充。當觀眾的感知結(jié)構(gòu)己然重新塑造并成為思維慣性之后,面對高難度的解碼系統(tǒng),他們會因為不得要領或懶得浪費時間而選擇放棄。慢、深、重是詩歌閱讀必備的素質(zhì),而輕、淺、快是讀圖時代的重要特征。在人們對文字逐漸產(chǎn)生審美疲勞的當下,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方式可以開啟人們的耳朵,通過傾聽的方式使受眾產(chǎn)生新鮮感,也使受眾在產(chǎn)生共鳴時動動手指便可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傳播工具日趨完善的同時,我們迫切需要人們用純碎的價值取向和切合時代發(fā)展的審美旨趣來欣賞詩歌、傳遞詩歌。
參考文獻:
[1』馬春光.“紙”與“網(wǎng)”的博弈一一網(wǎng)絡詩歌新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第82頁.
[2』羅麒.(( 21世紀:詩歌接受的“窘境”》[J].《文藝爭鳴》,2016年,詩論(第1期):第108頁.
[3]王強.“數(shù)碼詩人”與新詩的新媒體傳播[[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12月,第17卷(第4期):第1頁.
[4]吳中堂劉建徽唐振華.微信公眾號信息傳播的影響因素研究[LJ」情報雜志,河北學刊,2015年4月,第34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