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琴
【摘 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缺乏英語學習的氛圍,因此課堂教學是語言訓練的主要途徑。只有活躍了課堂氣氛,才能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訓練。
【關鍵詞】學生;教師;英語課堂;活躍
初中英語新課標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這些新的理念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英語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F代課堂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教學模式。那么教師應怎樣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引人入勝的語言,讓英語課堂活躍起來,使學生愉快地去接受英語知識呢?
一、教師燦爛的微笑,讓英語課堂活躍起來的開始
曾聽一位名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會微笑的老師,不會是一個好老師?!蔽蚁耄@句話不無道理。我們做老師的千萬不要居高臨下地看學生,如果這樣,無形之中就會在學生面前設置一條無法進入學生心靈的“溝壑”。想上好一節(jié)英語課,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學會微笑,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讓他們敢于走進教師的心靈。這樣,教師便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為上好英語課打下了堅實的感情基礎。課堂上如果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那么英語課堂便會充滿和諧,充滿活力。
教師給學生更多的微笑,也就給了他們更多的自信,給了他們更多的學習選擇權,以致學生會相信自己的老師不會輕易否定他們,更不會批評他們。這樣,學生就找到了張揚個性的空間。何愁英語課堂沒有活力與激情呢?
二、讓學生端正態(tài)度,為課堂活躍起來提供先決條件
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初中學生,他們自主意識增強,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會產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特點,讓學生明白學英語就是要大膽地說,大膽地讀,克服畏難、怕羞、不敢開口的心理。在課堂上要活學活用,積極思考,勇于開口,大膽嘗試。還要做到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堅持學習,最忌一曝十寒。有不少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覺得新奇,興趣很濃,但是他們往往忽視學習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漸漸跟不上其他學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困難、不能堅持。因此,學生要端正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在課前做好學英語的準備,調整好狀態(tài),愛上學英語,在英語課堂上放松,在做中學,學中用,才能讓英語課堂活起來。
三、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活躍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特級教師于漪在談教學體會時說:“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碰,在學生心中彈奏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上高高升起。”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例如我在教學英語單詞時,經常讓學生通過游戲來記憶單詞。在記憶單詞時可以把英語單詞先分類,單復數同型的單詞Chinese(中國人)、Japanese(日本人)、sheep(綿羊)、dear(鹿)、可以把它編成一個順口溜,中國人、日本人,趕著綿羊帶著鹿,來到山上笑咪咪。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有趣,記憶也就較深刻。如此看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才能讓英語課堂教學活躍起來。
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英語科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fā)揮其語言功能,講究對話的藝術,這就要求全體主動參與,克服羞于開口的毛病,積極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獙W生達到“樂學”,必須使他們有成功感。看到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我通常用表揚和鼓勵的話語激發(fā)學生,讓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力。在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習成功的動機,從而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如對回答問題好的學生說:“Very good!”“Youre very clever”“Great”“Wonderful”,有時還可借助學生的掌聲進行鼓勵。學生聽到這些肯定和贊揚的聲音,自信心大增,從而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會有效地激發(fā)出來。對于在課堂上有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老師不能加以批評,特別是在學習上不是很好的學生,更不能如此,對他們在學習上的錯誤要有一顆寬容之心。否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那些學生對學習更不感興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在課上用淺顯的語言和學生交流,讓他們樹立信心,產生成就感,在上課時就會不由自主的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五、教師轉變觀念,讓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活躍起來
單一、 呆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應是快節(jié)奏的、 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無聲的。教師上課節(jié)奏快,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思維。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了解到學生一節(jié)課的專注時間大多不超過25分鐘,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jié)奏慢,就會出現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習慣。因此,教師應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用學生能接受的節(jié)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英語教學要創(chuàng)造新穎多樣,富于啟發(fā)性,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景,適當地插入游戲、唱歌、做動作、搶答競賽、猜謎、順口溜等活動,使學生既緊張又活潑,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不會感到厭倦, 對知識記憶也特別牢固,教學效果自然較好。
六、運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樂趣中活躍課堂
我們山區(qū)學生學英語最不利的條件就是缺少用英語交際的環(huán)境。語言就是人們在生活中的一種交際工具,好多學生學了多年的英語還不敢跟人用英語交流。這不能不說是我們英語教學的一個失敗。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運用各種手段,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情景。
在課堂上我采用聽、說領先的教學方法,憑借多媒體、掛圖、錄音機、手勢及夸張的表情等,讓學生先聽懂新單詞、新句型,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教材內容的情景,讓學生了解所學語言知識在什么場合下使用,然后再創(chuàng)設多種類似的情景,讓學生學會使用學過的語言知識。
如教《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7的前一天,我特地找了幾個學生,讓他們第二天穿不同的女式襯衫、男式襯衫、褲子、毛衣外套、運動服、裙子,而我自己則穿一身套裝。每件服裝都貼上衣服名稱卡。我請這些學生站在教室的前面,教學生辨別不同的衣服名稱。學生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記住了不同衣服的英語名稱。每上一節(jié)課,我盡量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運用活潑多樣的操練形式,讓學生在既緊張又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了本是枯躁乏味的語言訓練,使學習過程充滿樂趣,也讓課堂活躍起來。
總之,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教師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并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應該把新課程理念帶進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新突破,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躍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英語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李洪.變觀念、變方式,英語課堂活起來——回歸英語課堂的生命本源[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2]秦麗波.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個案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