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每年10月,諾貝爾獎獲獎名單會陸續(xù)公布。假如你有幸入圍,到了11月,頒獎委員會工作人員就會打電話來核實你的身份信息,然后為你訂一張頭等艙機票。
諾獎得主從踏上瑞典航班那一刻起,就會受到王室禮遇,比如機長會專程前來問候,工作人員會為隨行人員免費升艙。通常情況下,諾獎得主會攜帶家人或朋友一起參加頒獎典禮。2012年,莫言去領獎時帶的是妻子、女兒以及譯者。諾獎得主一行下榻于格蘭德酒店,與瑞典王宮只隔著一片幽藍的水面。當年,莫言住的房間費用為每天15898元人民幣,乘坐的是一輛貼有諾貝爾頭像的寶馬760。
諾貝爾獎是瑞典打出的最響亮的國際名片,為了辦好這件事,上至皇室,下至平民,全員參與。每年的12月6日,瑞典全國進入“諾貝爾頒獎周”,首都斯德哥爾摩最為繁忙,世界各地的記者、游客蜂擁而至,酒店、餐館、音樂廳、旅游景點人滿為患,各種新聞發(fā)布會、講座、音樂會、見面會和宴會鋪天蓋地,所有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諾貝爾博物館專門用于舉辦各種活動,一天舉行7場,觀眾和游客不用花一分錢就能見到名人,還能聽到世界前沿演講。當然,博物館也不全是賠本賺吆喝,它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盈利渠道。諾獎得主演講結束時,博物館餐廳的老板會第一時間邀請他們來此用餐。注意,屁股下的椅子是重點。用餐過后,老板一定會請最尊貴的客人在剛剛坐過的椅子上留下簽名。被簽過名后,椅子華麗轉身,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椅子。如果游客想體驗一下這把椅子,不好意思,請先交費。莫言曾在第41號椅子上留下了簽名。
12月10日晚,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莊嚴而典雅,瑞典皇家愛樂樂團正在賣力演奏,優(yōu)美的交響樂在音樂廳上方盤旋。舞臺正中央,白色帷幕下擺放著諾貝爾的半身銅像,兩側擺放的花籃無比美麗,藍色的唐菖蒲和白色的百合花來自諾貝爾的故鄉(xiāng)意大利圣雷莫。
頒獎典禮的正式請?zhí)延?日前由專人送往飯店,請?zhí)嫌械涠Y的詳細時間安排。出席頒獎儀式的人數(shù)被嚴格限制在1500人左右。觀禮者被要求穿黑色西裝或長裙,男士最好是無尾晚禮服或燕尾服,女士則是晚禮服。如果你不小心穿著運動鞋和牛仔褲前來,對不起,你會被謝絕入內。
下午3時整,大門準時關閉,遲到者不得入內,音樂廳內坐滿了穿著晚禮服、戴著珍珠和鉆石的淑女,以及掛著勛章和綬帶的男士。2012年,莫言穿了一套英式燕尾服塔西多亮相。3年后,屠呦呦一身紫色禮服長裙顯得雍容怡然,點綴的胸針可謂點睛之筆,造型是她的姓名首字母“TYY”,圖案是青蒿。
禮堂中的座位被劃分為幾個區(qū)域,分別代表不同的人群。儀式臺前半部分右邊的4把金邊座椅,分別屬于瑞典國王、王后以及王儲夫婦,左邊的椅子留給當年的諾獎得主。莫言坐的是7號椅子,屠呦呦坐的是8號椅子。后半部分坐著諾貝爾基金會董事會成員以及一些前諾獎得主。
禮臺下,最前排坐著諾獎得主家人、評選機構代表、瑞典政要及外國使團。瑞典王室成員的參加,讓整個頒獎典禮顯得尊貴而又神秘。希爾維亞王后是全世界唯一一位參加過40次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人。
4時30分,頒獎儀式在王室樂曲《國王之歌》中拉開帷幕,獲獎者由穿著長裙的女學生引領入場。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致辭,致莫言的授獎詞是:“莫言是詩人,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性最陰暗的一面。”
這時,全場鴉雀無聲,獲獎者穿過舞臺,走向舞臺中央,從國王手中接過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全場沒有一點聲音,以便在場的人能聽清楚國王向獲獎者說了什么。獲獎者和國王握手,并深深鞠躬致意。隨后,整個會場掌聲雷動。有意思的是,不同年份的獎金數(shù)額不同,莫言的獎金是800萬瑞典克朗。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5個獎項頒畢后,全場起立,整個儀式在瑞典國歌《你古老,你自由》中結束。
對于全球億萬觀眾來說,晚宴才是看點。盛大的晚宴在市政藍廳舉行,鮮花、蠟燭和火炬裝點著整個大廳,風琴手和小號手賣力地演奏,兩側列柱間金碧輝煌的燈光和前方射出的藍色光柱,充分襯托出精英云集的氛圍。參加宴會的主角是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科學界和文學界重要人士,共有1000多人。
晚上7點整,兩名女侍者會將國王、王后、王室成員,以及貴賓一一帶入落座,其余受邀賓客必須提前到場,進場和退場儀式莊嚴而肅穆。
為安全起見,宴會菜單嚴格保密,廚師也不例外,只有等到宴會前一天才能看到。大廚來自著名的米其林餐廳,他們帶著自己的團隊傾情獻藝。晚宴共有3道菜品,前菜、主食和甜品。3道菜品分別有3種酒相配,右邊的是香檳,中間的是紅酒,左邊的是甜味紅酒。
晚宴食材全部來自瑞典本土,絕不使用進口食材。蔬菜為主打菜品,除了一些稀有的蔬菜,平民化的蔬菜也不少,蘑菇、番茄、蘆筍、曬干的山蘿卜。當然,肉類也很豐富,鵪鶉、北極蝦、三文魚、鱈魚、鹿肉,全部是瑞典特產。湯品也少不了,花椰菜濃湯就曾多次出現(xiàn)在晚宴上,還被作為2006年的第一道開胃菜。整個菜品和酒類價值2400瑞典克朗。
作為世界第一晚宴,如何讓普通菜肴變得“高大上”?除了廚師的精心烹飪,所用餐具至關重要。鍍金刀叉、金邊碟碗、全手工制作的酒杯已經讓人目眩,更重要的是這些餐具一律標有“諾貝爾”標志。所有餐具平時被鎖在市政廳的保險箱中,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晚宴中才被拿出來使用。
宴會廳內1號到25號桌為大長桌,是主桌,每桌能容納20人,其余為小長桌,位置也比較靠邊。座位有嚴格規(guī)定,即使夫妻也可能分開就座。餐桌上鋪有素雅的亞麻布,為了滿足上千人同時就餐的需要,餐桌間的距離縮了又縮,只為每位賓客留出60厘米的活動空間。正因如此,諾貝爾晚宴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擁擠的晚宴。如果你有幸參加,請盡量避免在上菜間歇如廁,否則很可能被堵在過道進退不得。
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致辭后,王儲致祝酒詞,晚宴開始,市政廳彌漫著鮮花、香水和食物的味道。當然,作為全球頂級圈子聚會,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么人在一起。如果你在朋友圈發(fā)一張晚宴自拍照,一定會招來羨慕嫉妒恨。在酒精的作用下,晚宴上糗事也不少:諾獎得主伯頓·里克特曾不小心把勺子伸進鄰座王后的餐盤中,王后驚得花容失色;也有諾獎得主喝得酩酊大醉,場面一度失控。
當年的晚宴,莫言兩側坐的是夫人杜勤蘭和中國駐瑞典大使蘭立俊的夫人。因為健康原因,屠呦呦坐在非主桌的第10號桌,負責照顧她的是她的愛人李廷釗。
每年的12月13日是瑞典傳統(tǒng)的露西亞女神節(jié),露西亞被瑞典人尊奉為“圣女”,傳說她在這一天降臨人間。早晨第一縷陽光升起時,穿著白紗裙的“露西亞女神”會托著蠟燭站在門外,為的是叫諾獎得主起床。
所有儀式結束后,接下來的幾天屬于諾獎得主的自由行動時間。如果時間允許,大部分諾獎得主會偕同家人一起旅游、觀光。位于卡爾斯庫加市的諾貝爾故居白樺山莊、維納恩湖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