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章杰
腎臟發(fā)育異常是導致胎兒泌尿系統(tǒng)畸形的主要原因,約40%腎臟發(fā)育異常胎兒出生后進展為兒童末期腎衰竭[1]。由于先天性兒童腎病發(fā)病原因暫不清楚,目前暫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產(chǎn)前準確評估胎兒腎臟發(fā)育情況對產(chǎn)前干預及出生時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超聲檢查是評估腎臟發(fā)育異常的重要手段。隨著影像技術的發(fā)展,MRI成像技術在腎臟系統(tǒng)中的應用也逐漸得到證實[2]。本研究對60例腎臟發(fā)育異常胎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MRI檢查在胎兒先天性腎臟發(fā)育異常中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 2015年 2月至2017年2月浙江省舟山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腎臟發(fā)育異常胎兒,其中男32例,女28例,所有胎兒均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以下簡稱超聲)和MRI檢查。納入的所有孕婦均為單胎妊娠,年齡 20~ 39歲,平均(28.12±9.23)歲;孕周 24~ 39周,平均(32.46±6.23)周。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孕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超聲檢查 采用Voluson730Expert四維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探頭為凸陣三維容積探頭,頻率2.0~5.0 MHz。孕婦常規(guī)取仰臥位,觀察胎兒腎臟的大小、位置、形態(tài)、數(shù)量及血流狀態(tài),聆聽內部回聲。
1.2.2 MRI檢查 采用Siemens1.5T超導型MRI掃描儀進行掃描,使用16通道體部表面相控陣線圈。孕婦常規(guī)采取仰臥位,在自由呼吸狀態(tài)下進行檢查。MRI快速成像序列采用二維反轉恢復快速梯度回波T1加權成像(T1WI-TFE)、單次激發(fā)快速自旋回波(SSFSE)及平衡式快速場回波(balanced FFE)序列;DWI采用單次激發(fā)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DWI)序列。掃描過程中對懷疑異位腎的胎兒,應將掃描范圍擴至胎兒整個腹部及盆腔,控制孕婦的掃描時間<20min。
1.3 觀察指標 收集胎兒臨床資料,包括胎兒出生前超聲、MRI檢查資料及出生后血生化檢查、超聲、MRI及手術結果等。胎兒出生后血生化檢查用以初步評估腎功能;以胎兒出生后超聲、MRI及手術結果為參考標準。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2檢驗;采用檢驗對超聲和MRI的診斷一致性進行評價,<0.4為一致性差,0.40≤<0.75為一致性一般≥0.75為一致性好。采用曲線下面積()對診斷價值進行評價,0.5<<0.7為診斷價值低,0.7≤<0.9為診斷價值中等≥0.9為診斷價值高。<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胎兒先天性腎臟異常類型 經(jīng)胎兒出生后超聲、MRI及手術結果證實,本研究60例胎兒中發(fā)育正常的腎臟45個,先天性發(fā)育異常的腎臟75個。見表1。
2.2 超聲與MRI對先天性腎病胎兒的診斷結果 超聲診斷先天性腎臟發(fā)育異常的值為0.735,與胎兒出生后診斷一致性一般;MRI診斷值為0.912,與胎兒出生后診斷一致性好;超聲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準確率分別為 89.33%、84.44%、90.54%、82.61%及87.50%;MRI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準確率分別為96.00%、95.56%、97.30%、93.48%及95.83%;超聲與MRI在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2≤3.086,均>0.05),但MRI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超聲檢查(2=5.455< 0.05)。見表 2。
表1 胎兒先天性腎臟異常類型
2.3 超聲與MRI對先天性腎病胎兒的診斷價值 以胎兒出生后超聲、MRI及手術結果為標準,結果顯示超聲與MRI診斷先天性腎病胎兒的AUC分別為0.880、0.958,MRI診斷先天性腎病胎兒的明顯高于超聲檢查(<0.05)。見圖1。
先天性腎臟發(fā)育異常胎兒在出生后常出現(xiàn)大量蛋白尿,機體功能嚴重紊亂,但由于發(fā)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暫無有效治療方法,產(chǎn)前準確的診斷對胎兒來說尤其重要。超聲是臨床診斷先天性腎臟發(fā)育異常的首選方式,能夠明確檢測其部位、大小、形態(tài)、包膜、內部回聲及局部血流等情況,具有方便、經(jīng)濟及快捷的優(yōu)勢。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檢測目標體積較小或病變周圍腺體明顯水腫時,超聲定位診斷常出現(xiàn)漏診和誤診現(xiàn)象[3]??梢?,超聲診斷雖具有一定價值,但仍存在診斷準確率低的局限。
隨著快速成像技術的發(fā)展,MRI檢查空間分辨率及時間分辨率都有了明顯提高,對于小體積的檢測目標也可清晰觀察;同時MRI掃描視野大,可多方位成像,利于顯示較大病變區(qū)域及鄰近結構的解剖關系。MRI在成人腎臟疾病診斷價值中的研究較多,但針對先天性腎臟發(fā)育異常胎兒的診斷研究較少。本研究采用SSFSE、balancedFFE、T1WI-TFE和DWI多種序列對胎兒進行掃描,其中SSFSE序列有利于評估胎兒腎臟解剖結構,balanced FFE也能夠較好地評估含尿液的腎臟系統(tǒng);同時,T1WI-TFE序列是顯示消化道的最佳序列,對腎上腺血管及泌尿系統(tǒng)的診斷也有幫助;此外,胎兒腎臟富含大量水分,DWI可通過信號強度顯示組織內水分子的擴散運動,同樣適合腎臟評估[4]。
本研究結果顯示,MRI診斷胎兒先天性腎臟發(fā)育異常的準確性、AUC明顯高于超聲檢查(< 0.05),表明 MRI在診斷胎兒先天性腎臟異常方面具有較高價值。MRI快速成像序列及DWI序列可有效判斷腎臟形態(tài)及內部結構,對異位腎、生理性積水、腎臟發(fā)育不全或不發(fā)育等腎臟異常類型的鑒別均具有較高的價值。但MRI也存在不足之處,如檢查費用高、檢查時間長及無法控制運動偽影等。筆者認為臨床診斷中首次可采用超聲檢查,必要時行MRI檢查。
表2 超聲與MRI對先天性腎臟發(fā)育異常胎兒的診斷結果 個
圖1 超聲與 MRI診斷先天性腎病胎兒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