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龍強
摘要:新課堂教學改革就像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的那樣,席卷全國各地,吹進了我們的教壇百花園,滋潤了廣大教師久已干渴的心田。廣大教師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膽探索。我認為當下的教學改革既要做到轟轟烈烈,又要做到踏踏實實。
關鍵詞:新課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238-01
1.要轟轟烈烈
課堂教學只有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在做中學、學中做,動口、動手、動腦,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獲得知識的才印象深刻、記憶才深遠。所以要轟轟烈烈地把課堂教學氛圍搞好,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1.1 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積極探究
很多學生不討論不發(fā)言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說錯了會被老師批評,會被同學嘲笑,于是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展示,不敢展示,所以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必不可少的。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老師,應當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營造和諧愉快、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注意營造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讓學生生命的活力在涌動,變“知識傳授”為目的轉而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為目的,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課改前,我曾經上課提問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他們的回答大都說不知道,或根本不敢說。課改后,我把成績好中差的平均分到各小組,這樣每個小組都有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習的氣氛明顯比之前活躍,每次回答問題挑選每組中最差的同學來回答,如果最差的同學都能回答,好的同學肯定會了。有時有個別同學某個題不會,我就讓組長去教,再根據回答的情況進行適當的獎勵。久而久之,之前不討論不發(fā)言的、成績不大好的學生都敢回答問題了。顯然成立合作小組對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積極探究有很大的好處。
1.2 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課堂教學應該是各式各樣,各種方法都在競爭,都在開放,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他能開放出特色來,他就有生命,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教無定法,但有法可循,要展示自己的風格特色。在新課改教學中我總結出了一些較為可行的方法,例如:分組合作,生生互動,兵教兵,兵練兵,獨學,對學,群學。這些方法讓每一位學生無法脫離課堂,無法置身課堂之外,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時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其中分組合作交流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會因他們年齡相近,思維水平相差無幾,更能讓他們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從而彌補教師無法面對眾多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另外,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無論哪種形式都要注重全員參與意識,防止有的學生趁機開小差,光當觀眾不“演戲”。教師更要關注交流的內容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交流,另外開放民主式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表達獨特見解的機會,也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使每個學生都體驗成功,久而久之,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便能不斷發(fā)展。
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不但能營造和諧愉快、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過去那種乏味枯燥的課堂教學氛圍,所以要轟轟烈烈。
2.要踏踏實實
前面說的轟轟烈烈,是指創(chuàng)設營造和諧愉快、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目的是讓學生積極融入到熱烈活躍,異彩紛呈的課堂中去,最終愛上學習,主動學習,充實知識,有所收益。如果檢測或考試不過關,簡直是白教了。評價一堂課否精彩如果只是考慮是否探究了,是否小組合作了,是否與信息技術整合了,卻忽略了相關知識的落實,是沒有成效可言的。高效落實知識與技能才是最終目標。我認為要從下面幾方面人手:
2.1 要有掌握知識與技能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想方設法設計探究環(huán)節(jié)、重視與信息技術整合、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樣設計學生活動的目的是努力把學生得到知識的過程適當的展現(xiàn)給學生。教師在落實知識的時候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或游戲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研究,通過操作實踐、模擬活動等,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去體會,獲得大量的直接經驗,自主地建構知識,形成思維模型。應該說通過自己主動參與所獲得的知識是牢固的,有的將是終身難忘的。例如復習初中古詩文時,我就通過設計集體背讀、個人抽背、默寫抽查、小組合作出題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并檢查學生對古詩文的掌握情況。針對各種考試題型設計合理的知識環(huán)節(jié)能很好的落實相關知識。避免出現(xiàn)“假大空”的現(xiàn)象。
2.2 要精心設計課堂檢測題
課堂檢測題不同于正式考試的試卷,課堂檢測的形式根據檢測時間可以分為課前檢測、課后檢測、堂上檢測。
課堂檢測的目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對前一節(jié)課或前幾天學習到的知識掌握落實情況進行檢測從而鞏固明確前面的知識內容,一般為課前檢測。二是對前一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漏洞進行補充,一般也是課前檢測。三是對當天課程進行檢測,一般為課后檢測或堂上檢測。
課堂檢測題應體現(xiàn)關注學生對概念、原理、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情況,著眼點應放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而不應該在枝節(jié)問題上糾纏,故意設置誤區(qū),誘導學生犯錯誤。題量、題型、時間規(guī)定要合理,避免題量過大、時間少,學生無暇認真細致審題,使檢測結果不準確,不能科學地反映問題。時間一般為十分鐘左右。堅持用高質量的課堂檢測題進行檢測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把握課堂學習的重點,學會思考。
總之,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我們要摒棄過去滿堂灌的陳舊教學模式,把學科內容落實到學習小組中,由老師站在講臺上“滿堂灌”變成學生在小組的“滿堂學”,由一個大老師的操心,到有多個小老師的幫助。轟轟烈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踏踏實實地落實相關知識,達到課堂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論[J].郭玉蓮.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0).
[2]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教師任重而道遠[J].孟慶微.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