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婷婷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閱讀量的積累,低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還要求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們要對課外閱讀教學重新認識,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及其教學的探索,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共同悅讀。在共讀中激發(fā)閱讀興趣,在活動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在課堂中習得閱讀方法,在評價中展示閱讀成果,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陪伴中開啟,在陪伴中引領(lǐng),在陪伴中浸染。
關(guān)鍵詞:共讀;活動;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84-01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閱讀量的積累,低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還要求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課外閱讀及其教學,不再僅僅是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也不僅僅是創(chuàng)建閱讀特色的具體途徑,而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是時代的呼喚。因此,我們要對課外閱讀教學重新認識,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及其教學的探索,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共同悅讀。
1.在共讀中激發(fā)閱讀興趣
低年級的小朋友,老師先讀給孩子們聽,當有了一定閱讀能力,能夠借助拼音閱讀的時候,教師及時放手,讓學生感到可以像大人一樣進行閱讀了,這樣學生就會有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確定每天閱讀的時間和頁數(shù),還可以指定粗讀、精讀的內(nèi)容。制定簡單的個人讀書計劃,每天讀10-20頁,或者直接按目錄來制定計劃。倡導家長們和孩子們一起開展親子閱讀。每周一次的閱讀社團,同學們圍坐在一起交流一周的讀書收獲,老師范讀、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等方式和學生一起閱讀。在共同閱讀的氛圍中,很多原本不愛閱讀的同學也慢慢融入這個集體,開始靜下心來讀書。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
2.1 五分鐘閱讀展示
每天早讀課最后五分鐘是固定的閱讀展示時間,展示內(nèi)容可以是好書推薦,可以是閱讀收獲的交流,可以是精彩片段的朗讀。有的家長也參與進來,幫助孩子一起準備好相應的內(nèi)容,便于來校后和同學們交流。把孩子們上臺展示的照片及時發(fā)到班級微信群里,家長們的反響也很好,都問自己的孩子安排在什么時候。
2.2 五分鐘師生共讀
每節(jié)語文課的開始五分鐘,我都會給孩子們朗讀一段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可以是優(yōu)美的文字,可以是有趣的故事,帶著孩子們一起閱讀。從老師做起,以身作則,把讀書變成每天不可或缺的事情。
2.3 制作名言書簽
學生自己設計和制作書簽,可以把書簽設計成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也可以把書簽設計成各種書的形狀,在書簽上寫上勤奮讀書的格言和名句。
2.4 讀書高手大比武
讀完一本書,聘請“讀書高手”來負責出題考考大家,由孩子們自己報名參加。做考官的同學非常用心,搶答的同學也十分努力,全班讀書的熱情越發(fā)高漲。
2.5 班級閱讀之星
根據(jù)每天的閱讀展示、讀書高手大比武的情況,每月評選出八位“閱讀之星”,會獲得老師的表揚信,并獎勵做小老師、小主持人,帶領(lǐng)同學們進行課外閱讀和經(jīng)典誦讀的背誦。
3.在課堂中習得閱讀方法
3.1 導讀先行,預設懸念
在學生閱讀這本書之前,通過呈現(xiàn)精彩片段或影視作品等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還可以簡介作品要點、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對整本書有初步的了解。交給學生讀整本書的方法,關(guān)注封面、封底、目錄、序言等。導讀課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整本書有透徹的了解,把自己對書的喜愛傳達給學生,從而影響學生。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籍,以自己喜歡的導讀方式推薦給本班學生或其他班學生。孩子導讀既鍛煉了表達能力,又鍛煉了學生捕捉一本書“優(yōu)點”的能力。
3.2 共讀推進,深入閱讀
推進課,可以大聲朗讀故事,配合游戲,變換多種形式復述故事。無論哪種方式,都是要努力推動學生的閱讀走得更深更遠。為各個章節(jié)設計的問題中,有的是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關(guān)注與熟悉,有的則是促進學生對故事中隱含的主題的逐步思考。在推進過程中,我們要始終關(guān)注孩子們的閱讀進程,而不是只負責把書發(fā)給他們就完了。推進課可能是一次,兩次,也可能是多次,有時候是幾分鐘,關(guān)于某一個話題的交流,有時候甚至可以拿出更多時間來進行,完全根據(jù)孩子閱讀的實際情況而隨時調(diào)整。自讀是閱讀的主體部分,學生全身心地走進整本書,持續(xù)默讀,與書本對話。這個階段可以設計閱讀學習單引導學生深入閱讀。
3.3 讀后交流,分享提升
讀后交流課不是對故事的簡單重復,而是對整本書的回顧、總結(jié)與提升,要領(lǐng)著孩子往高處走一走。帶領(lǐng)學生在整本書中“走個來回”,先要能走進去,通過語言文字來把握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還要能走出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鍛煉自己的書面表達,促進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消化理解。
4.在評價中展示閱讀成果
讀完一本書后,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教師要進行總結(jié)和提升,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領(lǐng)悟到更多的讀書方法。
4.1 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匯報課
開展以“古詩詞朗誦會”、“講故事比賽”、“好書推介會”、“主題閱讀匯報會”、“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等以講為主的活動,既反饋了學生的閱讀情況,又促使學生持之以恒、深入地進行課外閱讀。
4.2 提供多個平臺展示學生閱讀成果
通過“讀書卡”、“人物名片”、“手抄小報”、“讀后感”的展示,讓學生明白除了課堂交流,讀后分享的方式和途徑還有很多種。比如“課外閱讀成果展示臺”、剪貼本、書簽等。
4.3 評價多元化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互評、自評、家長評、教師評,書面檢測與過程性評價相結(jié)合,推選出“采蜜能手”、故事大王、“小書迷”、“閱讀之星”。對學生的讀書成果給以肯定和點撥,對讀書方法進行梳理和總結(jié)。
4.4 拓展渠道,奇思妙想求創(chuàng)新
續(xù)編故事、改編故事、講故事、復述、演一演,編寫屬于自己的故事。
教師的指導是高層次的閱讀交流,教師的高度決定著學生閱讀的高度。保證一段固定的讀書時間,組織各種日常的競賽形式,利用各種便捷的交互平臺,選擇巧妙的評價方式,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陪伴中開啟,在陪伴中引領(lǐng),在陪伴中浸染。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努力探索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有意識地把課外閱讀教學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同時進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