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龍
摘要:“文體”:這里指文章、文學作品的體裁。我們常說的文體指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2011年新版《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階段(第一、二、三學段)“閱讀”部分指出的課文主要體裁有:童話、寓言、詩歌、敘事性作品、說明性文章、非連續(xù)性文本?!罢Z用”:指語言文字運用。這里研究的“語用”,并不是真正語言學意義上的“語用”,而是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母語運用的學習及言語運用實踐活動。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薄罢Z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運用”一詞在課程標準里屬于高頻詞,據統(tǒng)計,總共出現了48次??梢姡罢Z言文字的運用”(以下簡稱“語用”),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倡導的核心教學觀。這對語文教學與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與要求。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閱讀教學;課堂建構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53-01
在閱讀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仍然跳不出把主要精力花在理解課文內容層面的教學案臼,即使有了關注“語言文字運用”的意識,但往往不知如何實施或存在著諸多較大誤區(qū)。如,有的老師以為課堂上讓學生動動筆寫一寫就算是落實這一理念的“語用型”課堂了……這說明,接受和認同語文新課程理念只是落實的前提,落實的真正難點是能夠讓理念對接現實,對接課堂,從而使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真正發(fā)生改變。加強“語用型”課堂構建研究,正是針對當下這樣的現狀、間題與需要。
具體價值表述于下:
1.有利于突出語文課程核心目標——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yǎng)
2011年新版的《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語用”能力培養(yǎng)。把“語用”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予以突出?!罢Z用”(即“語言文字運用”)的相關表述高頻出現。在第一頁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痹凇罢n程性質”部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痹凇盎纠砟睢辈糠种赋觯骸罢Z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痹凇霸u價建議”部分強調:“語文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其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薄梢?,“語用”教學觀已成為“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觀;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已成為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極力倡導與突出的語文教學核心目標與價值取向。本課題立足于不同文體的“語用型”課堂構建正突出了這一核心目標。
2.對于擺脫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現實困境具有+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正是因為沒有明確地瞄準、清晰地指向”語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教學方向,而是偏向了其它方面,造成了教學的“高耗低效”,甚至造成了語文教學“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園”這樣的令人尷尬與不滿的狀況而飽受詬病。
小學生學語文,主要不是研究語言,而是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理解與積累還是為了運用語言。學會運用語言——真實正確地表達思想,自然恰當地與他人溝通,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所在。語文教學的“本然”,其實就是言語應用,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必須定位在“語用”上,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出路,這才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3.有利于突出不同學段的研究重點,全面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本課題所選擇的具體研究領域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體與重點?!罢Z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心首先在“閱讀”教學構建“語用型”課堂。課文是“語用”的范例,是編者精挑細選的文質兼美的典范之作。學生必須借助文本語境方可習得“語用”知識.經驗與智慧,并通過相應的運用實踐從而形成“語用”能力。因此,選擇“閱讀”教學領域突出了“語用”教學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切入視角是基于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語用型”課堂構建,根據小學不同年段特點,第一、二、三學段重點選擇三類文體構建“語用型”課堂。分別是:第一學段重點研究童話類課文“語用型”課堂的構建;第二學段重點研究敘事性作品“語用型”課堂的教構建;第三學段重點研究說明性文章“語用型”課堂的構建。這樣的研究視角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突出了“閱讀”教學的特點及不同學段的重點,保證了研究的科學性、有效性,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基于不同文體的小學閱讀教學“語用型”課堂構建研究:在“語用”教學觀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研究基于課文不同文體,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發(fā)展“語用”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用型”課堂典型特征,構建“語用型”課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