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
會仙峰地處武夷山脈中段,坐落在江西省中部最東端的黎川縣國有巖泉林場內(nèi)。巖泉林場中,有兩條支流匯成巖泉河。巖泉河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水勢時而平緩,時而湍流急下,跌落數(shù)米,其曲、其險,實為勇士漂流探奇的好去處。林場東南部分別與福建省建寧、泰寧兩縣相連,森林覆蓋率高達97.8%,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海拔1355米的會仙峰,相傳因麻姑仙子由鄰縣南城飛臨此峰與即將過此峰的八仙聚會而得這富有詩情畫意之名;山勢雄偉,峻峭險要,遠望如一頭雄獅昂首吼叫,故又名“獅子峰”。它聳立于群峰之中,直插云霄,有“勢臨武夷俯閩贛”之氣勢。山下林木郁郁蔥蔥,山上巖石嶙峋,絕壁懸崖,隨處可見石縫中生長的臺灣松姿態(tài)婆娑,秀色橫溢。山頂峭壁邊依勢建一古廟,即“會仙寺”,該寺廟由鐵瓦蓋頂,也算其特色之一。憑窗俯瞰,蒼鷹在腳底展翅盤旋,白云在寺廟周圍如煙繚繞,自山頂用竹管引一股山泉入寺,涓涓泉水流到大缸中,清澈甘甜。
在千年古剎洋岫寺旁,有一花崗巖山洞,洞口約6米見方,深約10米,洞頂有1米見方的“天窗”,置身洞中如坐井觀天,洞壁花崗巖經(jīng)風(fēng)化形成了米粒狀的顆粒,散落至洞中央池上,溢出層層黃色油狀物,陽光照射,猶如油一樣泛光,因此當?shù)厝朔Q這山洞為油米洞。據(jù)說洞中曾源源不斷地流油出來,后來一個貪心的人嫌油米量少,鑿洞求多,因而觸怒山神,此后再也不見洞中流油出來了。林蔭石道現(xiàn)仙蹤,登臨洋岫峰,半坡林蔭小道有一巨石,表面有一個長達1尺、寬4寸、深半寸的“足跡”,儼然一腳印,五趾痕跡清晰可辨,傳說是某位仙人經(jīng)過此處欣賞美景而單足停憩留下的。層坪飛瀑,銀龍自天降。走近層坪工區(qū),便聽見水聲淙淙,回音縈繞。溪水流到峭壁邊,陡然降至百米深的山澗,說它“飛流直下三千尺”也不為過,陽光照射下,七彩斑斕,仙女散花恐也遜色于此。
在會仙峰的西面,黎川人民依勢建造了龍頭寨水庫,攔水大壩采用國內(nèi)先進的工程技術(shù),設(shè)計獨特,壩高90.7米,壩面弧長132米,頗為壯觀。水域綿長,峰回路轉(zhuǎn),蜿蜒數(shù)十里,水清澈碧綠,兩岸群山連綿,森林密布,泛舟順流而下,賞美不勝收之景,懷怡然自樂之情。藍天碧水,青山環(huán)抱,鳥語花香,如夢似幻,真乃仙境也。
會仙峰山頂與山底的溫差比較大,夏天登會仙峰,在山底感覺熱浪翻滾,越往上走越覺得涼風(fēng)習(xí)習(xí),到了山頂便已然是人間四月天了。而冬天去登會仙峰,走到半山腰,就已云霧環(huán)繞,仿佛置身仙境。在通往山頂?shù)氖瘡缴希g或有小小的亭子供游人休憩。
會仙峰不僅風(fēng)景奇特,還產(chǎn)藤茶,這種獨有的珍稀藤本植物,生長在密林深山凝云積霧之中。此茶具有平肝、潤肺、益血、清熱解毒、減肥潤膚、防頑疾之功效。一邊登山,一邊品茶,豈不妙哉!自古以來,當?shù)匕傩粘D觑嬘茫俨璺济?,得以世代相傳?/p>
明代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曾光臨會仙峰,并在他的游記中寫下了數(shù)百字的記述:“自過脊至?xí)?,望之甚近,而連逾四峰皆峭刻,其下亂壑縱橫,匯水成潭……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會仙絕頂,則東界大山俱出其下,為大山寥絕處?!薄靶闵趴?,蔥蒼倚迭,磴道委懸,瀑流飛掛”就是對會仙峰自然景觀的精確描述。歷朝公卿大夫和文人墨客慕名前來游覽,留下許多詩詞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