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堅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一改之前照本宣科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轉變?yōu)橐匀藶楸?,注重學生全面成長的教育新理念。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不斷突破認知范圍,強化社會屬性的關鍵階段,此時若是小學老師能夠積極加以德育方面的教育引導,對于學生來說則是奠定一生立德樹人品質的良好基礎。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問題,以實例做探究分析,以期在今后德育教育有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85-02
引言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性任務需要從小就開始進行德育品質的培養(yǎng)以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深厚的基礎。新課標的推行給予了教育事業(yè)更高的目標和追求,亦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針對策略。數學以其特殊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便需要廣大一線教師針對性的以學科特點進行探究,制定出與德育相結合的數學教育理念和方式,從而切實落實德育教育的滲透和發(fā)展。
一、數學教育德育滲透的若干客觀性阻力
1.數學教育中德育素材的缺少。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眾所周知是以代數為主,主要學習加減乘除等的基礎性運算,其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如語文英語等其他帶有人文色彩和情懷的學科那樣有易于利用的德育素材,如此數學課堂上教師如何由對數學問題的探索繼而升華引導學生對自身思想品質的反省思量,這個思維與思想的雙重過渡便需要教師靈活自然的轉換銜接,從而給德育教育的滲透帶來了客觀性的阻力。
2.有機滲透的難度略大。
講到德育教育,立德樹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社會道德體系的發(fā)展離不開的是耳濡目染以身作則。古有孔融讓梨程門立雪,今有十大感動中國人物的無私奉獻。這些德育典范無不是通過行動彰顯道德,而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既需要保證學習時間完成課業(yè)內容,又需要穿插講解德育知識,而且課堂上空泛的講解輸出方式也難以保證學生深刻認同并課下踐行[1]。這樣便很容易形成數學課上時間的分層,達不到潛移默化行云流水般的德育效果。
二、數學教育德育滲透的內容與課程創(chuàng)新
1.創(chuàng)新化的數學課堂德育情景。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育過于關注學生求解問題的答案是否正確,而浪費掉了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各種有意義的問題素材,例如在求解一道公園購買樹苗植樹綠化的問題:一個公園新開闊一片區(qū)域要植樹綠化,樹苗單價5元每株,公園第一次向樹苗公司購買了100株樹苗但是付給樹苗公司了600元,種植完畢發(fā)現(xiàn)不夠又向樹苗公司購買50株樹苗,最后需要公園付款多少元給樹苗公司?教師面對這樣的問題便可以抓住機會再公布答案之前向學生普及關于誠信和環(huán)保理念方面的知識。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愛護環(huán)境的人。
2.就數學的規(guī)律性與社會的規(guī)則性做有機的聯(lián)系。
世間萬物各有其美,數學也不單單是枯燥無味的數字亂碼,例如:幾何圖形圓,教師在教授關于圓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令學生聯(lián)想圓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如各種不同面值的硬幣,引導學生認識各種硬幣的同時也教導學生要愛護人民幣。同時在看到教材上與圓相關的知識圓周率的發(fā)現(xiàn)者祖沖之時,要普及一下我國古代數學的發(fā)展等,令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產生自豪感,熱愛國家[2]。
3.挖掘隱藏潛在的周邊德育條件。
數學本質上來說是概括性抽象的學科,大量運算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差錯。學習中這樣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教師在對待出現(xiàn)錯誤的同學的問題時要以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把錯誤視作學生成長的機會,例如一道邏輯運算題,學生可以從改正錯誤中培養(yǎng)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良好態(tài)度品質。
三、數學教育德育滲透的師生相互性實踐
1.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踐行德育認知。
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熱情無疑會感染學生引發(fā)共鳴,通過句句的諄諄教導,實事求是探索真知等的言談舉止所表露出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觀念都會對學生產生長遠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認知擴展和性格塑造的階段,很容易模仿身邊的人和事物,教師作為孩子們親近身邊的人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自然會給予孩子們積極的影響。
2.在教學評價中落實德育滲透。
小學教育是一種賞識教育,數學課上的體現(xiàn)尤為明顯[3]。當學生獨自完成作業(yè)之后自豪感自然油然而生,這時教師給予好的評價則可以幫助孩子增長信心。同時組織學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索問題答案并相互進行評價,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賞識評價中,學生學會了尊重,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完善自身能力,發(fā)展自身人格[4]。
3.數學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德育滲透。
數學規(guī)律本就來源于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歸納,因此現(xiàn)實中的一些生活場景也是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出發(fā)點。例如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孩子們領的壓歲錢,可以和家長溝通讓孩子自己清點總計,并按自己的想法規(guī)劃出這筆錢的用處,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樣也可以從小鍛煉孩子制定計劃的良好習慣和理財意識。
四、結語
新課改的刪繁就簡一改我國的教育體系曾凸顯的沉悶基調,帶給我國素質教育以嶄新生命活力的新常態(tài)局面。從小學階段的重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數學教育更是由一線老師們細細思量,另辟蹊徑巧妙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為德育教育創(chuàng)設數學情景有機滲透,也為數學教育增添了德育色彩。全面奠定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新教育事業(yè)的根本任務,同時也為國家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儲備基礎。由小見大,希望本文的些許探究分析能夠助力于德育事業(yè)的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光祥.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尋求平衡——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9):91-91.
[2]蒙淑萍.基于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討[J].教育:文摘版,2016(8):00150-00150.
[3]鄧麗萍.芻議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91-91.
[4]廖國生.為心靈“護航”,為成長“揚帆”——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7(9):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