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西科
[摘 要] 如果評課拿著《課程標準》逐條對照,就會讓上課教師無所適從,這看似“標準”的評課其實并不利于教師的成長。上語文課,我們倡導一課一得,得得相聯(lián),從而形成能力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評課就應當與上課相吻合,也來聚焦“一得”,讓老師們通過聽評課活動切切實實有所收獲,真正讓評課成為激勵和促進教師成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評課;課程標準;聚焦;一得;引領;教學
翻開《課程標準》,專家開始了點評?!啊墩n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一定要依據(jù)《課程標準》,當然了,我進行評課也應當依據(jù)《課程標準》。接下來,我們就翻開《課程標準》一條一條地看。”
專家所言極是,上課評課的確應當有所依據(jù)。教師紛紛拿出《課程標準》,在專家的帶領下,大家打開了《課程標準》,翻到了第十頁。
“今天執(zhí)教公開課的教師上的是三年級的閱讀課,因此,我們要聚焦《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目標與內容。大家看,關于閱讀教學,第二學段明確指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就這一點,教師做得還是不錯的,課堂上學生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做到了正確、流利,也比較有感情。同時,課堂上學生也進行了默讀,做到了不出聲,不指讀。不過,學習略讀這個方面嗎,還做得不夠?!?/p>
評課有理有據(jù),依據(jù)的可是《課程標準》啊,多有權威性。滿懷敬仰之情,教師專心地傾聽著,認真地記錄著。
專家繼續(xù)點評:“《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教學還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仡檮偛诺倪@堂課,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做得還是不錯的,教學中,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重點詞,這種意識是非常好的,不過可惜的是教師沒有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在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這方面,教師做得還不夠扎實。還有,這節(jié)課上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朗讀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做得非常好,不過可惜的是,教師忽略了質疑,沒有引導學生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忽視了這一點?!?/p>
我一直認為執(zhí)教公開課的普通一線教師是非??删吹?,甚至說是很偉大的。他們不僅需要絞盡腦汁地備課,一遍又一遍辛辛苦苦地磨課,更要在數(shù)百雙銳利的眼睛的注視下上課,一舉手一投足,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會被關注。使盡渾身解數(shù),終于上完了課,卻發(fā)現(xiàn)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自己往往面對專家的評課時是很不自在的。特別是面臨上面的情景,被專家這么逐條對照著細數(shù)各種不是時,一定會頓覺自己是如此的無能,竟然經過了三番五次的試講,還存在如此多的問題。但同時,可能也會有疑惑:之前專家不是也走進了自己的課堂,給出了一些改進意見嗎?難道當時專家還有所保留,要留著到這里說。
眼前年輕教師的神情無聲地訴說著自己復雜的心理,他的心思我懂。畢竟,我也年輕過,也曾無數(shù)次地登上公開課的講臺。
再看看臺下數(shù)以百計的聽課教師,他們的神情我也懂,曾多少次坐在臺下,我同樣滿眼崇敬地注視著專家,聆聽著他們的講話。作為一線教師,很少有機會接觸專家,聽專家的講座或者評課,大多是唯聽是從,很少有人有異議,即便有些小想法,也都在默默中自我融化了。
看著眼前的專家、年輕的執(zhí)教教師以及數(shù)以百計的聽課教師,我真的心潮澎湃,想說上那么幾句。
評課必須得有標準,對照《課程標準》評課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逐條對照就不那么合適了。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一個人感冒了很不舒服,于是到醫(yī)院看病,向醫(yī)生訴說自己的病情:鼻涕流個不停,鼻塞難以呼吸。怎料遭遇的是一位庸醫(yī),追問有沒有頭痛、咽痛、渾身乏力,這個人說沒有這些癥狀,于是,庸醫(yī)開始納悶:“這是感冒嗎?感冒的人會有頭痛、咽痛、渾身乏力的癥狀,可你沒有??!”
知道這是個笑話,于是我們一笑了之。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次生病的輕重也會有不同,即便同是感冒,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也未必相同,總不能湊齊了各種應有的癥狀再感冒吧!
那么眼下呢,我們聽到的這節(jié)課呢?這節(jié)課非常清晰地指向著《課程標準》中這個年段里某些非常重要的目標,很好地體現(xiàn)著《課程標準》的理念。但這只是一課,這個年段教材中的一課,孩子們成長中的一課,如果我們非要用整個年段的目標逐條來衡量,我想,無論教者多么優(yōu)秀,設計如何精妙、完善,也難免疏漏。
那么,怎樣的評課才是有效的呢?
崔巒老師曾明確地提出了“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他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在一點上扎扎實實練,可以真正地得法、得能。一課一得、兩得,得得相聯(lián),這樣形成一種能力串、能力鏈,最后,語文能力就有了?!痹谶@一理念的引領下,一線教師不斷地探索著,實踐著,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我們的語文課遠離了紛繁熱鬧,更多了一些沉靜;我們的語文課舍棄了所謂的全面完美,更多了一些扎實。
一課一得,既然上課如此,那么評課呢?有效的評課是不是應當順應課堂教學?如果“評課”能夠和“上課”協(xié)調,產生有效的關聯(lián),我們的評課會不會也能像上課那樣不追求熱鬧的觀賞性,不貪多求全地追求所謂的完美與完善呢?是不是也可以讓聽課教師如同我們的學生那樣,通過一次活動切切實實地有所收獲,牢固地銘記著曾經的這次觀課評課活動呢?
評課,特別是專家的評課對于一線教師來說無疑有著非常強的導向作用,作為有著話語權的評課者——那些專家們,能不能用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那一個“點”,找到那一個“得”呢?如果評課能夠指向一點,聚焦一得,我想,教師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一定會學會聚焦“一得”來備課,體現(xiàn)“一得”來上課,從此課課一得,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一個月,一學期,一年下來,哦,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收獲呢?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泵看巫x到這段話,我總會想:既然如此,那么與之相關的語文評課是不是也應當不只是為了甄別和選拔,更應當是為了激勵和促進教師,為了改進教學,完善教學。
觀摩教學后的評課不應當是一把尺子,更應當是一臺可以激發(fā)教師研究熱情,為教師提供不竭動力的泵!評課不應當是在做一道判斷題,不應當只是告訴執(zhí)教的教師你做得對不對,好不好,更應當讓教師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讓教師不僅僅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更應當告訴教師怎樣做才是更好的!
然而,我們更多的教研員,更多的專家往往都是“站著說話”的,往往都是紙上談兵的,很少有教研員能夠在老師們做不到、做不好的時候身體力行,來一個非常直觀地現(xiàn)場示范。想,是容易的,說,是輕松的,可真正實踐起來往往并不是那回事,一波三折是常有的事情,緊張失誤也是不可避免的。
幾年前,我在閆學老師的《我負語文——特級教師閆學的教學藝術》一書的后記中讀到了這樣一段話:“我希望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去思考、聆聽,并且付諸實踐。這也是我即使做了教研員依然堅持上課的原因。在這幾年的教研員生涯中,我總是不斷地‘下水上課,上閱讀課,也上作文課;在小型的研討會上上課,也在比較大型的教學觀摩會上上課。我的課有許多成功的‘范例,但也有不少失敗的‘樣本。我力求通過這樣的實踐使一線教師朋友明白,作為教研員,我也在摸索,在嘗試,在成長,我和他們在一起,永遠在一起?!敝两褚廊磺逦赜浀卯敃r的那種感動!一個不僅在思考,在聆聽,還在實踐的教研員是多么可敬;一個敢于實踐,也敢于失敗,并且和教師在一起的名師是多么了不起。但,這對于更多的教師卻只能是一個夢想,畢竟這樣的教研員太少了!
真的希望我們身邊更多的一線教師能夠多一些思考,擔當起教研的重任,我們期望聽到源于草根的聲音;真的希望我們身邊有更多的教研員能夠多一些實踐,讓每一次研討都更有實效,我們期待著接地氣言論!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