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生
[摘 要] 備課管理就是學校管理層對教師備課的一種制度管理,它通過一定的量化目標和標準來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其意義在于督促教師積極地備課及備課水平的提高,以促進課堂教學的計劃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其關鍵是“怎么樣備課”或者是“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的問題,它是備課和教案的評價標準。它不僅是方法問題,更重要的是導向問題。
[關鍵詞] 備課;管理;教師;教案
備課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本保障。成功的備課,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不可置疑,教師備課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現(xiàn)階段,隨著我國中小學教改的深入推進,把教師的備課環(huán)節(jié)也推到了“風口浪尖”,由之而產生的備課方式也“五花八門”,諸如“集體備課”“電子備課”“個人備課”等,尤其以“集體備課”最多。今天,我們姑且不論備課的形式,只議一議如何實施有效的備課管理,以此來解決當前教師因為備課而引發(fā)的“寫教案就頭疼”問題,也為學校備課管理提供科學的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最終達到備課“減負增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確備課管理的意義和目的
什么是備課管理呢?我認為,備課管理就是學校管理層對教師備課的一種制度管理,它通過一定的量化目標和標準來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其意義在于督促教師積極地備課及備課水平的提高,以促進課堂教學的計劃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國教育部門還沒有出臺專門的備課管理標準,備課管理基本上都因學校而異,管理標準也不盡相同。備課管理主要是以“檢查教案”的形式來落實,而其評判標準大多數(shù)也以教案的環(huán)節(jié)是否齊全、書寫是否規(guī)范等方面來評價。
二、把握備課管理的方法和導向
針對目前學校備課管理的混亂和盲目性,我們有必要明確備課管理的方法和導向,以指導教師備課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初步形成科學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使備課成為教師的內需動力,成為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使教師通過備課達到教學思路的規(guī)劃和整合,并且讓這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以教案的形式表達出來。其實,備課是教師關于一節(jié)課的整體規(guī)劃和頂層設計,而教案只是其外在的形式表達。備課不等于“寫教案”,但備課必須要通過教案反饋其過程。那么,作為學校管理部門,究竟如何把握備課管理呢?我們應該通過方法和過程兩個方面來管理備課,做到“四要”和“五看”,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和評價制度,才能使備課管理有據(jù)可依。
1.備課管理的“四要”
(1)要體現(xiàn)學科特點。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學科特點。因此,教師備課要把握學科特點,尊重學科的特殊性,系統(tǒng)地科學地呈現(xiàn)學科特色,讓每個學科呈現(xiàn)出不同的備課標準。切忌強求統(tǒng)一的備課標準,從而機械僵化地體現(xiàn)在教案中,使學科失去自己的個性。
(2)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賦予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一節(jié)課教學的核心價值所在。而備課恰恰是圍繞著該目標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因此,明確教學目標,它可以使我們的備課有的放矢,讓教師明確備課的目的和方向,從而設計出適合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方法和過程。
(3)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備課不僅僅是備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備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設計出與之相符合的新穎的教學方法,讓教學在靈動中完成,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備課,在教學方法上下的功夫很少,缺乏創(chuàng)新,多數(shù)只停留在概念性的泛泛而談上,缺乏關于教學方法的設計思路和形成原因的探討。
(4)要注重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學方法的載體,是教學目標落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學過程設計要流暢、靈動,要講究科學性和嚴謹性,要承上啟下、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才能達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教學效果。
2.備課管理的“五看”
成功的備課,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體現(xiàn)了教師獨具匠心的科學設計。其教案猶如一張“藍圖”,有明確的路線設計、方法手段及“三維效果”,能夠清晰地看到教師的教學軌跡和學生的學習軌跡。備課管理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看教師的備課效果,從而能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師的備課水平,讓備課管理有據(jù)可循。
(1)看目標引領。課程管理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托,主要看教師備課程三維目標的落實。要在教案中看到明確的目標引領、方法及途徑。教師要把備課的最終目標落實在教學過程中,要看到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具體方法,及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設計過程。讓目標、方法和過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備課主線的流暢、清晰和完整性。
(2)看學生活動。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要充分體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因此,首先,備課管理要看到教案中課堂動態(tài)的設計過程。根據(jù)教師預設的課堂問題,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其次,要看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設計過程,教師備課可根據(jù)問題導向,設計出一系列的有效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
(3)看課程內涵。不同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課程文化內涵,也有符合自己課程特點的文化熱點。因此,教師備課一定要結合課程的文化特點,充分展示該課程的文化素養(yǎng),使教學與社會熱點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突顯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朔^去教學只注重知識而忽略能力和實踐的單一教學模式,讓“立德樹人”的價值觀取向貫穿于教學中。
(4)看集體備課。目前,集體備課是大多數(shù)學校認可的備課方式。集體備課體現(xiàn)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通過研課,群策群力,取長補短,形成比較完善的集體備課成果,通過分享,達成比較理想的備課效果。當然,集體備課只體現(xiàn)了共性的方面,我們還要求教師個性化的展示,使備課更有特色與靈動。
(5)看特色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備課管理評價對全校教師、每門課要求幾乎都是一樣的。例如:“教學環(huán)節(jié)”“目標要求”“重難點”“教具準備”“導入”“小結”“作業(yè)”“反思”等。它要求整齊劃一,忽略了學科特點與教師的個體差異,這種“一刀切”式的備課方式,框束了教師備課的創(chuàng)造性,其結果必然導致備課出現(xiàn)“抄教案”的現(xiàn)象發(fā)生,使老師把寫教案當成一種負擔。所以,我們備課管理,要關注教師備課的創(chuàng)新與特色,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教學思路和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條主義管理。
總之,備課管理是一個老問題中的新課題。因為,備課是老問題,它的關鍵是“備什么”“怎么備”的問題。而備課管理主要是學校管理層面的評價問題,其關鍵是“怎樣備課”或者“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的問題,它是備課和教案的評價標準。備課管理對教師備課不僅是方法問題,更重要的是導向問題。所以,成功的備課管理制度,是站在為教師“減負”的立場出發(fā),其目的是“刪繁就簡”,它一定會“解放”教師,會激發(fā)教師備課的無限熱情。
【基金項目:中國教育學會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小學德育研究”,課題編號:1723060001B。】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市第八十二中學)